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虎狼與羊》第10章 從戰爭中走出的家庭氛圍
  “得寸進尺了啊,頂多給你把帽子款墊上,回頭得還我。”楊偉斜了黃總一眼。  “我屬於軍團,為的是大家服務,帽子上肯定不缺軍團團徽,憑啥不給我報?”黃大同不忿。

  “理由不錯,試著提議唄,遊說大夥給你報了。要麽就提案,過會了就是軍團法案,以後凡旗隊長一級自然享受一樣的權利。我不會為你舉手,手裡也只有一票,光跟我說沒用。”楊偉不理黃大同,繼續吃桃。

  黃大同明白楊偉的意思,舉手代表主動奔走,代表楊偉會用他的影響力積極幫他忽悠。一票是軍團所有人都有的一票,隻代表個人支持,不會為他付出額外的忙活。

  “成交!”

  黃大同把手一伸,決定止盈。以免對面不講義氣的王八蛋惱羞成怒,別說帽子款,答應幫他運作的旗隊長都肯定要黃攤兒。

  不講義氣的王八蛋把叉子朝碗裡一丟,伸手跟黃總握了握,幕後交易宣告達成。

  “去南邊看你姥爺去?又準備了什麽缸讓我頂呢?老師上回罰站問我長大了想幹什麽,我想都沒多想,脫口就是長大了上天橋頂缸!”

  黃大同被楊偉鍛煉的都有心理陰影了,不太相信找他陪著只為了解悶,一臉憂傷,“我跟你說楊偉,雜技真不是我強項。”

  “向毛主席保證,就是走一圈,在一個鳥語的地界,看見你我就忘不了家鄉。”

  楊偉眼神朦朧,眯著眼深情呼喚,緊跟著表情一收,嗤笑一聲,“你還真把自己當個角兒了?多你個大累贅,還得包你消費,就是為了等我姥爺一哭二鬧三上吊跟我玩悲情的時候,你丫趕緊拉我回來。”

  “早說啊,你就瞧好吧,你家黃總最擅長這個。誰敢破壞義務教育,開學了不讓咱回來,就是人民專-政的對象,你姥爺敢猖狂,咱就讓他滅亡。”

  黃大同被坑的心一落地,精神立刻昂揚,他見過楊偉的姥爺,一點不怵那個滿臉帶笑的洋氣小老頭,馬上表決心。

  “沒到大義滅親的地步,你反正心裡有數,別光顧著吃。我姥爺家的糖衣炮彈粘傻子打壞蛋挺邪乎的,你別輕易著了道就行。”

  “放心,你一個眼色,哥們絕對心領神會,立刻躺倒就嚎。誒,不對啊,你姥爺不是在馬來麽,冰城還是哪個地界來著?咱沒照兒能去?”黃大同是外交人員家屬,常識不缺,立馬想到關鍵的地方。

  他倒是不怕說服不了他爸媽,因為他家跟楊偉家一樣,也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革命家庭。

  京城某些家庭出身的小孩早熟的厲害,很多事情很早就可以判斷了,真就知道自己的行為邊際在哪。知道什麽事是屬於圈內可以乾,什麽事屬於出圈,什麽叫雷絕對不能碰。

  這裡的圈,不是圈子,就是指的行為邊際的那個圈,一個允許你蹦躂的范圍。

  某些家庭出身的小孩,從小天南地北跑慣了,跟著自己爸媽親屬,或者爸媽的戰友同事領著亂跑,太正常了。

  一個是單位的福利或工作性質,一個是待遇與活動。會有很多天南地北的出差,療養,旅遊,作訓,開會等等的機會。

  碰上有人領,小孩跟著就去了,小時候被帶去看戰爭演習的都有。從小就會看塑料袋,找不該出現的草,知道一開炮不是響,是被聲浪推的抖。警校與武警部隊一類的匯報演出更多了,哼哼哈哈,劈磚奪匕首的。早先連胸口碎大石,車從身上走都有,專蒙領導,公安與部隊子弟從小就當運動會看。

  很多上班參加工作後才會被師傅帶的規矩,對這些小孩不是什麽規矩,就是從小習慣了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從小接觸大人的工作,連父輩同事戰友的領域都一樣熟。從小被彼此家庭領著走,全是當自家小孩。從小玩在一起,打在一團。

  一個是共同經歷過某些時代的一些家庭,家庭與家庭之間,親密無間,生死相依。孩子不分彼此的,順手就領著出去了,不當外人。

  這些家庭對彼此的孩子與對自家孩子一樣,誇的時候一樣誇,打的時候一樣狠。

  甚至還有些孩子,成年,參加工作或去當兵的時候,才會被父母告知身世,他們是被領養的。

  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是英雄,是烈士。

  這個傳統很早就有了,紅軍時期就很普遍了。革命的路上,隨時有人倒下,烈士子女就會被領養。

  戰爭年代,每個人隨時都會犧牲,每個人的孩子隨時會成為孤兒。

  所以,對每個人來講,每個人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

  主席的孩子也會被別人收養,總理鄧大姐也會收養別人的孩子。越是高級幹部,收養越普遍,部隊上的幹部收養更普遍。

  這種傳統延續下來後,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家庭,會有一種難以想象的血脈相連。比血緣還要親的多,彼此可以生死相托,托妻獻子。

  執行任務前留的遺囑上都不把對方當外人,寫的就是有個事我現在辦不了了,你給我辦了。

  別看電視上的歐洲很博愛,整天接收難民。實際上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只不過隻接收華人,別的不要。

  一些因為所在國戰亂,被迫害,或者特殊原因歸國的華僑子女,也都有在不同家庭成長的經歷。國內的小孩出去,很多也是交給華僑帶的,不是寄宿家庭,就是當自家孩子。

  加上特殊戰線的英雄,一些烈士的子女,收養與相互托付子女,在革命家庭很普遍,是一種習慣。

  當這種習慣時間長了,就有種說不上來的氛圍形成了。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家庭之間,真就天然親近。不太玩禮尚往來那套,空手上門尋常事。心情好了拎點煙酒栓倆王八,心情不好就是上門發泄的,除了一肚子火氣, 啥也沒有。

  戰爭年代軍政不太分,這樣的家庭基本都有軍事特征殘留。一家之主就是硝煙中走出來的那幫狡猾的老頭,戰場偽裝是本能。照相的時候一個個慈眉善目,謙虛謹慎,笑容靦腆裝淳樸,一轉頭全是軍閥,個個目中無人。

  在家全是封建家長作風,抱孫不抱子,除了對孫輩笑眯眯的,對老伴子女臉繃得厲害,凍死企鵝。繃不住了一點就炸,在家罵,找老戰友罵,隔空互罵的都有。

  罵人就揭短,互掀老帳,誰落難的時候袖手旁觀,誰名不副實,連幾十年前對方欠的一箱手榴彈沒還都記得清清楚楚。但哪怕就算彼此有嫌隙,還是自然而然的有種熟悉的認同感。

  就像遊子回到家鄉,家鄉再破再不好,但一回到那個環境,一下子踏實了。心就安靜了,有種磁場一樣的契合。

  父祖輩罵架,彼此孩子們照樣一起玩。父祖輩也不管,該罵罵他們的。對方孩子到自家,照樣當自家孩子,該叫吃飯吃飯,該打打該罵罵。打傷了都不怕,少不了你的面條雞蛋病號飯。

  這個很奇怪的氛圍,一直延續到了後世,弱化了不少,但從未消失過。

  黃大同家與楊偉家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都在這個氛圍下。彼此家長領著對方孩子出去逛一圈,雨天沒事打一頓,彼此都不當回事,死在外面都不帶埋怨的。

  黃大同明白這事能乾,擔心的是沒照兒乾不出去。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