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兩廣大刀闊斧(不是比喻,是真的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改革之後,兩廣的工商業在新政之下煥發了勃勃生機,工商業總值和進出口額與日俱增,新增的國企工廠車間和私人作坊如雨後村筍般在兩廣冒頭。很多督撫都希望能夠複製兩廣模式,當做改革的先進經驗進行學習。 只有背後一直支持李鴻章改革的林海洋才知道這裡面有多難,不說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僅僅為了找出刺殺李鴻章的真凶,林海洋就附贈了一套東瀛十大酷刑包括電椅、電鋸、大型水泥攪拌機等刑具在內地刑訊工具。
關於刑訊,雖然國內也有請君入甕、剝皮填草、老虎凳、辣椒水、釘竹簽等前人總結的先進經驗。但有時候,未知的恐懼本身也是一種先進的刑具。
為了給工商業鋪路,林海洋手把手的傳授了李鴻章世界最先進的釣魚執法模式,往往是這邊剛收了錢還沒捂熱。下一幕就被抓去當場審判、當場槍決。
以前我大清時代以及更早的中國封建王朝中都是重農抑商的,雖然表面商稅很低,有道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實際的商人各種支出非常大,乃至於權貴的乾股、甚至產業投獻等都是屢見不鮮。
更早一點的我大清時代,沒靠山是萬萬做不成生意的。滿清時代能做大的商人不是皇商就是投靠各王公大臣或者內務府的商人。
如今兩廣一切要給工商業發展讓路,這讓以前需要讓商人跪著求著給他們送銀子的官員們腦子一下轉不過來。
可如今轉不過來也得轉,那些明裡暗裡阻撓新政的,敢於伸手的都被砍了腦袋。還有儒生引經典句說自聖人降世兩千年來從未見過有如此苛政的。
這儒生轉頭就讓李鴻章派人活埋了,臨死前還告訴他:“不是還有秦始皇焚書坑儒嗎。”
和舊式人物的各種不適應相比,改革後的兩廣人民生活水平的確大幅度提高了。民間給李鴻章新政唱好的越來越多。尤其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他們也知道如今是不變法不能活的時代,可是讓他們自己拿出一套變革的體系來,他們自己是拿不出來的。李鴻章變法雖然酷烈的些,但得到的結果卻是好的。
在李鴻章變法的期間,第一次由航天員拍攝的名為《我們的地球》的人類航天紀錄片光盤在各地大賣。
是人沒有不喜歡看新鮮看熱鬧的。當太空中被觀察的地球一點點進入大家的視線時,眾多國人中的有識之士想到的是:如今再不奮起變法改革,恐亡國滅種不久矣。
那曾國藩在兩江總督的位子上,已經暗中摸清了誰是舊派人物,誰是新式人物。兩江改革前,南京望江樓一場大火將正在集會的兩江舊式人物燒了個乾淨。
大家都說是曾剃頭乾的,但曾國藩也想知道是誰陷害自己。反正最後還是按照失火處理,不了了之。不過這場大火很大程度上將兩江改革的阻力燒掉了。曾國藩複製兩廣模式的改革要順利的多。
也是因為這場大火,還沒有改革的地區,都流傳出不改革就革了性命的說法。雖然官方一直是辟謠的,但封建官府千百年的負信譽度,讓大家更堅定了這種說法的可靠性。
而各地進行的改革中,確實有不少抵製改革的頑固守舊分子一夜間全家被殺光光的。更是坐實了這條消息。
下黑手的自然是林海洋手下的忍者們,因為從1854年以來已經給了那些人這麽長時間了,還是一副老腦筋頑固思想的,
那已經可以殺掉了。這也是林海洋也深知沒有不流血的變法,這些舊式人物的死也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們的死會像新政的肥料一樣,滋養新政的發展壯大。 隨著國內各地開始改革,各方派到日本的留學生也紛紛被召回,或主持新政,或進行新式教育改革。
自從在日本看過載人航天后大家都明白,現在已經不是裱糊一下就能了事了,不從根子上進行徹底的改革變法奮起直追,那就是一步落後步步落空,遲早要被淘汰。
各地都從日本請了改革指導小組,以立足自身優勢,走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為前提對各地進行的改革作指導。例如某地,既無鐵礦,煤礦,也不具備地理交通優勢,還去玩煤鐵複合(雖然這煤鐵複合是工業化之母),那不是找死嗎。
既要有良性競爭,也不能因為發展而放棄一切,例如人性。歐美的資本主義發展期間就是沒人性的, 因為當時只要哪個資本家稍稍有了這麽一點良心,就會被市場無情的淘汰。
後世的資本主義多為技術壟斷,通過對高級技術的壟斷發大財,反而不用對內的工人剝削過於殘酷——但是為了節約不到百分二十的成本蘋果公司還是將手機生產基地放在了亞洲而不是本國。當然這也少不了前蘇聯的功勞,有這麽一個一心想著將剩下三分之二世界染紅的前蘇聯逼得歐美資本家不斷提升歐美工人的待遇。
如今的新技術在歐美非但享受不到專利(美國人在進入20世紀之前從來不承認歐洲專利神馬的,所以美國的企業主可以放心大膽的山寨,至於等美國成了世界主要發明國和專利注冊地之後,誰敢不承認美國人的專利,美國大兵就要帶著家夥上門找你談一談生命和金錢的問題了),甚至珍妮紡紗機這等新變革的大牛出現之後遭到的是英國失業紡紗工人們的搗毀新機器運動。開發珍妮機的哈格裡夫斯夫婦不但被鄉親們燒毀了房屋,還被趕出了世代生活的蘭開郡小鎮。
認為新發明一定會給家人帶來幸福的,不妨先看看諾貝爾的親弟弟是怎麽死的。
各地根據現狀,劃分了農業基地、工礦業基地、養殖業基地、輕工業基地等不同特色的發展路線。哪怕是種地,科學種地的產量遠不是傳統種地產量能比的。至於各地的特產(日本俗稱名物)也被劃分出來,在報紙上大做廣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