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千夫斬》第326章 當事實被當成流言!
,最快更新千夫斬最新章節!

 對於梁鵬飛與其他西方諸國之間的齷鹺毫無所知的英國人的艦隊正緩緩地馳向馬尼拉,而梁鵬飛已然開始緊鑼密鼓地備戰起來,這段時間以來,從廣東、福建、浙江、甚至是江蘇和山東,每個月都會有不少的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在某些人的暗中鼓動和誘使之下,乘船離開自己的家鄉南下。

 先是抵達了與那國島,那裡目前已經成為了梁鵬飛的一個重要基地,在與那國島完成了補給與維修之後,徑直向南方開進,前往南洋的各個正在開發的島嶼。

 而每一位流民,都將會在南方島嶼上獲得一百畝的土地,不論你是想要進行農業耕作,又或者是從事種植業,都會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並且免費提供一應農具。免稅時間長達五年,如果是自己新開墾的土地,那麽其免稅的時間更是高達二十年。

 另外,流民們將會集中居住,組成一種新型的村落式生產方式,被梁鵬飛這個無恥的穿越者命名為農村合作社,統一調配勞力的情況之下,能夠能大化地利用有限的勞力來開發更多的土地。

 而那些在梁鵬飛及華夏聯邦軍人們的手下獲得了解放與自由的華人奴隸重新獲得了自由的生活,他們將與其他華人百姓一道生產生活,並且,每一位活著的華人奴隸都從奴隸主的手中獲得了不菲的一筆賠償。

 在強大的實力面前,那些歐洲奴隸主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麽拿起武器作無謂的反抗,要麽,釋放他們種植園中的所有華人奴隸並且給予物質上的補償。

 但是梁鵬飛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並沒有完全地在南洋島嶼杜絕奴隸,因為那些歐洲莊園主們現如今是在為他創造財富,並且,如果沒有了這些偏宜的勞工,很多的莊園都會因此而被廢棄,而這些歐洲莊園主之中,也不全是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家夥,其中有不少是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過度剝削,使得他們不得不努力地壓縮自己的生產成本從而導致了奴隸的生活變得艱難,而梁鵬飛需要的是長久的發展,而不是殺雞取卵似的掠奪。所以那些土著奴隸,也獲得了比以往稍好一些的待遇。

 當然,也有一些冥頑不靈的莊園主,對於梁鵬飛及華夏聯邦在南洋的統治充滿了仇恨,梁鵬飛自然不介意把這些人埋在莊園的泥土之下成為優質的肥料。

 

 雖然有不少的歐洲人離開了梁鵬飛的統治區,但是,也有不少人留了下來,在梁鵬飛的統治區之內,大約有近七萬的西方各國平民與淘金者,這些人之中,擁有一技之長的,往往會獲得華夏聯邦的高薪聘用,努力地報效華夏聯邦。

 就算是那些剩下的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只要他們願意,或者成為雇傭兵,或者是與華人百姓一樣獲得土地,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創明天。

 至於那些各個島嶼上的土著部落,在感受到了華人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較為溫和的統治方式之後,他們也開始走出了原始叢林,接受中華文化的反覆熏陶,接受儒家文化,努力地學習作好一個文明人。

 他們獲得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來換取足夠的食物與生活必須品,比如開礦,比如修築道路,梁鵬飛並不需要他們去搞種植業,他只需要這些土著從事這兩項會長達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南洋開發工作,有了道路,華人才能在這些島嶼上建立一個又一個地城鎮,把他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中軍隊,趕至任何一個地方,去平息一切無謂的反抗與搔亂。

 而爪哇島及其他一些南洋島嶼上那些敵視華人的土著們,迎接他們的是比荷蘭人更加殘酷的戰鬥,這些原本就是貪生怕死的南洋土著們在強大的武力面前,明智地選擇了投降。

 他們之中絕大部份人都被遷離了自己所生存的島嶼,而被運輸船運送到了陌生的島嶼上,比如澳大利亞,在那裡,他們努力地工作著,並且在那些武裝人員的監督之下要麽修築城堡或者是要塞,要麽修築道路,要麽就去開礦。並且,隨著華夏聯邦探險船隊的向東南前行,每到一個適合建港的地方,都會拉來幾千或者是上萬名的土著,為華夏聯邦在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區,修築出一個又一個地補給港口和城塞,以便曰後梁鵬飛實施南下移民戰略。

 而廣西南下的流民,卻是直接在安南的軍隊的護送之下進入了安南境內,而不論是兩廣又或者是閩浙等地的邊防士卒還是水師將士,在金錢的攻勢之下,早已對此事不聞不問。

 況且,那些失去了土地的流民如果流竄或者是留在當地,也是引起治安混亂,甚至成為響馬山賊的根源之一,所以,地方官對此也采取了一種沉默的態度,只要不是太過份,至於那些士紳,要麽就成天吟唱風花雪月,要麽就在酒樓記館裡表現他們過人的才華與風流,哪裡有時間去管什麽民生疾苦,除非他們當上了官,在講場面話的時候偶爾會哼哼兩句來顯示自己有多麽地熱愛自己的職業與治下的子民,也僅此而已。

 不過現在,梁鵬飛下達了新的命令,南下流民先引往安南,畢竟現如今英國佬已經扛著槍,推著炮,開著戰艦殺氣騰騰而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同胞們為了新的生活希望而失去生命。

 反正安南是梁鵬飛的手中,再說了,增加安南的漢族比例,這是梁鵬飛很樂意看到的事情。反正中國人多嘛,要知道,梁鵬飛前些曰子才剛剛從邸報上得知消息,如今,天下人口計有三萬萬七百四十六萬七千兩百余口,這才僅僅只是官面上的數字。

 所以,梁鵬飛雄心壯志得很,華夏民族光是靠著人口數量,就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那些西方國家,而南洋,又恰好是一個很好消化人口的地盤,三億多的人口,就算是撒出去十分之一,那也是三千多萬人口,在這時代,這個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歐洲最為強大也是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法國。

 不過現在,只是移民初期,每個月的移民數量說起來也不算多,多的時候兩萬,少的時候萬余,不過梁鵬飛並不擔心,因為,過不了多久,一場遍及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甘肅、湖南六省,共涉及府、州、縣、廳、衛等二百零四個的規模空前的白蓮教大起義將會轟轟烈烈地展開。

 

 而滿清統治者為了平息這一場起義,一共征調了來自全國十六個省的兵力,耗費了白銀二萬萬兩,相當於當時清政斧五年的財政收入,並且這次起義還大大削弱了清軍的力量,使清軍損失一、二品的高級將領二十多人,副將、參將以下的軍官四百多人。

 這一起持續達九年零四個月的大起義成了清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停頓點,而梁鵬飛的到來,更是將會讓這個歷史的走向充滿了無數的變數。

 那個時候,梁鵬飛相信,會有更多的,數以萬計甚至是十萬計人的口逃離家園,到了那個時候,梁鵬飛相信,南洋成為中華民族的後花園並不是夢想,而是現實的展望。

 而現在,梁鵬飛開始有意識地讓人散布起了英國人要進攻大陸的消息,當然是以那些海商為主體,在兩廣及閩浙甚至是山東與直隸一帶散播流言,說是英國人十分地不滿朝庭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決定要動用武力,來迫使朝庭同意他們的要求。

 當然,在整個國家統治階級的高層忙著爭權奪利,中下層官吏們忙著刮地皮, 大家夥齊聲地讚誦著歌舞升平的年代,區區蠻夷欲侵我煌煌天朝的流言,只會成為這些官員與士紳們茶余飯後的一絲笑料而已。

 這些流言雖然被人們當作了笑柄,可是,流言卻仍舊在散波著,持續著,有些人覺得好奇,難道那些英國佬就這麽愚蠢,敢來動手?

 於是,有些人開始重新拿起了那些他們之前以為是邪說異書的介紹西方的書籍與報紙再次深研了起來,有些人或有所得,有些人卻毫無所獲,隻當是西方人自吹自擂之舉。

 更有甚者,有一位舉人還特地在一次青樓聚會上,在一乾正在瓢記的文壇巨子跟前,拿出了一份描述關於西方一級戰列艦的文章。居然被他的那些博學廣聞,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飽讀詩書之士嘲笑為像山海經、封神榜一類的神怪小說家言。

 只有少數人,像趙翼這樣清楚了西方國家實力的大智慧者,已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姓,但是,卻也毫無辦法,他們也只能夠在與友人的書信交流之時,露出了對時下流言的密切關注與擔憂,但是,他們所能所到的,也只是如此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