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814章
?

 寇封、陳應、鮑隆三人聞言不住地點頭。平心而論,實際上劉備、孫策、曹操三人也算得上是唯才是舉,但是三人的發家都是依靠世家大族,寒門中有才華的人難以出人頭地,而寇封等三人恰恰是這種人,寇封雖然也算是世家子弟,但是並非是真正得勢的名門望族。所以對桓范的這番發言自然感慨良多。實際上也的確如此,青州軍中的很多人都是寒門子弟,而個都已經是位高權重之人,自然是最有說服力的事情,恆范看著薩那人,微笑道:“我家主上更是承靈帝的精神,獨創了科舉考試制度,給天下的有才華的人一個公平的機會。所以我青州才會日新月異,而像三位這樣的人才在荊州也許步履維艱,但是在我青州卻可憑借真實的本領平步青雲,大展才華。”

 這三人聞言深深鞠躬,拜倒在地。站起來時一雙雙眼睛裡面已經充滿了憧憬未來的神采,令他們少了茫然。多了幾分堅定。桓范見狀,知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微微一笑,便要人把抓來的荊州武將一一帶了上來,文聘、朱然等人一個個昂然而立,面無懼色,陳應和鮑隆兩人心中有鬼,見到文聘昂然而立,自然低下頭去,不敢看文聘,而文聘掃了他們兩人一眼,這才顯現出了一絲怒氣,這倒令桓范心中踏實了很多,文聘對著兩人有怒氣,這就證明事情還有轉機,若是文聘看見兩人若無物,根本沒有反應,那才糟糕。這些人中只有寇封的那個原來的頂頭上司史跡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面上不斷地磕頭,口吐白沫、含混不清道:“大人請饒了我的性命大人請饒了我的性命寇封的那個舅舅劉泌也是臉色發白,但是卻還沒有像史跡那般失態。

 桓范原本把自己地注意力集中在了文聘身上,誰知道這個史跡一個勁兒的求饒。令桓范十分的不悅,於是一瞪雙目喝道:史跡你給我閉嘴!否則現在便殺了你來祭旗!

 隻一句話,史跡便嚇得閉上了嘴巴,不敢再出聲。文聘見狀則冷冷哼了一聲,卻不說話。

 桓范看向文聘,面目平靜道:“文聘將軍是否以為在下得勝之後便沾沾自喜,趾高氣昂,故此才出言恫嚇史跡呢?”

 文聘看向桓范,淡然道:“成則王侯敗則賊,到了這步田地還有什麽好說的?勝利者耀武揚威一番也是正常的,閣下不必在意,若是易地而處,說不定在下比閣下更加過分呢,說不定還會百般奚落呢。只不過這事情要因人而異,至少在下是不會給別人耀武揚威地機會。”言罷,十分厭惡地看了史跡一眼,自然是對史跡十分的不滿。

 桓范哈哈一笑道:“文聘將軍地確是快人快語,不過有一點文聘將軍說錯了,戰場上的勝勝負負其實並非男兒可以真正值得誇獎的功業。我家主上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將功成萬骨枯。”。

 也許掌握別人命運的感覺的確很醉人,但是要人活命豈非比要人死亡更有成就感?若是為國家開疆拓土,自然是另當別論,可是同為子民,居然手足相殘到這許多時候,實在是不值得誇耀,所以我桓范今天實在是沒有絲毫驕傲的意味,若是有可能有,我桓范更希望做一方的父母官,那樣對百姓的安居樂業不有巨大的作用,若是只是一味的殺傷,即便是絕頂軍師那又如何?

 同量,將軍和我青州作戰,戰敗當然是恥辱,戰勝卻也沒有什麽可驕傲的,殺自己人多算什麽本事?有本事揮軍北上,橫掃草原民族。還大漢一個穩定的江山,那才是英雄所為,天底下有那麽多的青州強敵都把擊敗青州當成是一件快事,甚至孜孜以求打敗我們。沒有人想過我青州軍的目的,若是不早日平叛內亂。又怎有余力根除草原上來的強敵?青州,和他的敵人考慮的永遠不是同一回事情,在我們的心中,沿髂的這場戰爭只不過是為了打醒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爭奪不休甚至禍國殃民的世家大族罷了。”

 太史慈點了點頭,笑道:“這個我當然放心,呵呵,奉孝現在不在這裡,等他來了,諸葛小子那面再收服了孟獲,我們便開始攻打成都”。

 魯容道:“奉孝先生應該不日就可到達;雖然奉孝先生為人謹慎,生怕我軍新佔領的地方有一絲一毫的紕漏,但是我軍十萬兵民進入到益後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後方不穩定的可能性,這些兵民民,可生產又可戰鬥,有他們在後方自然可令主上放心。”

 頓了一頓,桓范淡然道:至於文聘將軍的性命,我是不忍心殺掉的。文聘將軍何去何從其實都在文聘將軍自己,文聘將軍不過是一員武將。在我桓范地眼中,文聘將軍只是一把利刃,對天下大事改變不了什麽,若是文聘將軍楊要離開,那也可以,不過最好不要回荊州去,荊州北部的丟失需要一個承擔責任的人,這個人不會是孫靜,更不會是死了的孫河,到最後只有文聘將軍,即便是孫河飛揚跋扈,那也是文聘將軍你管教無方,回到荊州只怕有得氣受,最後只怕會英雄無用武這地。用將軍來消弭孫權公子和孫羽公子這間地裂痕,倒也是值得的,若是那樣,文聘將軍這把利刃再鋒利對我青州又有何影響?

 文聘聞言心中一動,桓范的話說到他的心裡去了,他留下來斷後其實就是想要一死來封住別人的嘴,也算是對的起荊州了,可是現在青州軍現在根本不準備要他的性命,令他倒有點不知所措了,總不能去自殺吧?回荊州,命運大概和桓范說的一般無二,若是不回去,這一輩子只怕只能老於山林,可是正如桓范所說,自己是一把利刃,既然是大好男兒,又怎會真的甘心過一輩子碌碌無味的生活?

 桓范看著文聘漸漸緩和地臉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欣然一笑道:“為人忠誠當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做人一定要記住我們最應該忠誠的是天下地大道,而並非是對某一個人效忠,因為大道不會錯,人卻會錯,孟子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至今日,文聘將軍不會認為大道還在荊州一面吧?新“五德始終說”要闡明的就是天下的大道,青州的一切也都是圍繞著這學說而進行的,至於荊州,時至今日,做事情還要看世家大族的臉色,犧牲的是荊州的俊才,謀求的是個人的利益,將軍不要執迷不悟了,有用隻身不應該作無謂的犧牲,還是加入我青州還天下一個太平吧。”

 文聘聞聽此言霍然動容,看了看站在一旁,滿臉渴望的陳應和鮑隆,知道這兩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加入到青州的,幫此閉上眼睛長出了一口氣,然後睜開眼睛看向桓范道:“文聘願降。”

 桓范聞言喜形於色道:將軍的選擇是人明智的選擇,青州軍歡迎文聘將軍加入。

 陳應和鮑隆早就撲了上來,滿臉激動地和文聘抱在了一起,文聘本來想要罵兩人,卻又發覺說不出口中,臉上的僵硬也消失了。桓范的一席話也說動了朱然等人,朱然和他的部將譚雄、崔禹兩人以及邢道榮紛紛拜倒在也,願意歸降青州軍,桓范當然高興。

 至於史跡,此人留之無用,被桓范命人推了下去殺掉,而劉泌則被留了下來,這人別的本領沒有,治理地方到也算是行家裡手,現在攀城初定,也需要此人穩定局面。至此,桓范手下也是兵精將猛,李嚴、魏延、紀靈三人自然不說,從荊州方面投降過來的文聘、刑道榮、譚雄、寇封、陳應、鮑隆、朱然、崔禹等人皆非等閑之輩,而且對荊州地理十分熟悉,對桓范大軍南進十分有利。

 在桓范大軍進入到樊城不久之後, 陳登帶領的新組建的軍團便傳來了消息,在佔領棗陽之後,陳登和縻芳便帶領大軍西行,遇見了正在倉皇撤退的荊州小股逃兵,被他們盡數收服,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給桓范送來。與此同時,龐德派人送來消息,龐德的大軍已經出奇兵攻下荊州軍控制的荊州北部最後的城市襄陽,截斷了孫靜大軍的退路。

 桓范聞聽大喜,知道龐德將會在孫靜渡江之前給這支荊州軍最後的打擊。

 而在這之後,呂蒙將會在荊州南部展開行動,全線攪亂荊州的長江防線。

 桓范的一席話也說動了朱然等人,朱然和他的部將譚雄、崔禹兩人以及邢道榮紛紛拜倒在地,願意歸降青州軍,桓范當然高興。

 至於史跡,此人留之無用,被桓范命人推了下去殺掉,而劉泌則被留了下來,這人別的本領沒有,治理地方到也算是行家裡手,現在樊城初定,也需要此人穩定局面。看看那面大旗上的一個“龐”子,孫靜等人就知道此人乃是西涼錦馬超手下的舊將龐德,早就聽過他的大名,今日一見,才知道比傳聞中的還要可怕百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