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720章
史阿和胡車兒更是帶著兩千六百多名橫行無忌,在打開了斜谷關的東門之後,便再一次向斜谷關的西門殺去,想要控制西門以便解決掉更多的敵人。(本章由77nt.Com更新)而此時,張任等人潰敗,故此迎頭便撞見了史阿兩人,在大漢第一劍師的威懾下,眾將更是喪失了剩下的一點點抵抗之心,也不搭話交戰,只是帶領手下的士兵一擁而上,仗著人數的眾多衝出了斜谷關的西門,直奔斜谷而去。

 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在佔領了斜谷關之後,連休息一下都欠奉,直接兵分兩路,魯肅大軍和張遼的部隊銜尾而擊,攻打斜谷去了,張繡自帶一支軍隊協同特種精英直奔駱谷而去,攻擊駱谷,沒有費多大的事情,這兩處關口均被拿下。如此一來,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便佔據了三處關口,掌握了由長安地區通往漢中城的通道,斜谷以東的廣大區域便落到了魯肅等人的手中。

 在佔領了這裡之後,賈詡便留下了三萬西涼兵和特種精英,守在這裡,剩下的人馬一擁而上,直奔漢中城而去,到那裡與沮授大軍會合。

 而在這立時,沮授和張燕剛剛拿下城固等城,正是實力有所分散,需要援助的時候,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的到來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而這一切。三路大軍僅僅用了十天,便完成了。剩下地時間,他們便開始修建各處的防禦工事,準備迎接不久之後的連番會戰。

 張任等人敗的莫名其妙,但是此時還沒有覺察到事情的不對勁兒,誤認為是已放防守太弱,敵人強攻下三地不過是想要以三地為跳板,除了三地,漢中的其他關口還在自己的手中,並沒有把事情想的那般凶險。因此他們決定撤回漢中。他們的打算當然是趕在攻下三座關口的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之下趕回漢中,面地敵人趁勝追擊,攻下漢中,誰知道還未到漢中,他們的斥候便發現漢中城中已經易主,不但漢中,就連周邊的城市也是如此。原來是自己的盤中餐,現在卻成了人家的囊中物,而且這還不是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乾的。

 這個消息傳遞回去的時候,張任等人才知道事情好像有點不對頭,事態的發展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至少那支多出來的青州軍根本就不知道從哪裡出來的。小說/就在他們疑神疑鬼。撒下人手調查漢中的情況的時候,在漢中實力迅猛激增地青州軍展開了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張繡大軍兵臨箕谷,一戰而下,在漢中的西北方下堵住了日後益州軍想要從此進攻,奪回漢中的腳步;緊接著,張繡大軍又打下了霞萌,如此一來,白水關和廣元的漢中軍與益州軍便無用武之地,守住這裡。日後敵人也難有作為。

 於此同時,魯肅大軍展現出了強大的攻城實力,連連攻克了漢中南面的南江、巴川、巴西、西充等地,如此一來,敵人便難以從易守難攻的劍閣隨意出兵,繞道內水,從南面轉攻漢中了。此數戰,青州軍的目的都在穩固漢中地局勢,把自己佔領的漢中諸城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連成一片。要敵人無跡可尋,而這,為太史慈佔領益州踏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此時,龐統留下的固守漢中的軍隊連連幾退,只能退守到以縱向計算散關、箕谷、褒城、南江等地以西的諸多關口去了,不但士氣低落。而且因為關中失守,故此連糧草都成了問題,因為無法從漢中出發,所以張任大軍的糧道便繞了一個極遠的彎子,要從陰平出發西行穿過群山,自遝中向南,經過文山、江油、綿陽、涪水、綿竹、廣漢等地,才能到達益州,求取糧草。不但耗費時日甚多,而且就是戰敗的消息傳遞道這裡地時候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在這之前,青州軍早就已經在漢中地區站穩腳跟了。

 不過青州軍一方就不一樣了,漢中地巨大成果很快便傳到了在天水隴西一線主持防務的諸葛亮地耳朵中,令這未來的第一軍師欣喜若狂,當下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漢中的攻略問題。這時,正好是張燕大軍攻下漢中的第十一天。眾人來到議事大廳,等聽說了漢中城的輝煌成果之後,眾人自然欣喜若狂,他們沒有想到漢中地區居然這麽快便被打開了缺口。當然,青州軍的舊部除外。

 悍將王雙最是心急,對諸葛亮焦急道:“先生,漢中之地已被拿下大半,東川盡歸我所有,此時我軍不應當坐守天水隴西一線,最應盡起雄師,揮戈南下,奪下上方谷木門等地,與魯肅先生和賈詡先生遙相呼應,益州唾手可得也。”參軍梁緒深以為然道:“王雙將軍所言極是,我軍南下,震懾益州,益州世家大族本就因為劉備勢大而對劉備心中不滿,我軍此時南下,益州之民必倒履相迎。劉備必然窮途末路,不可和主上爭一日之短長。”

 大廳中眾將紛紛發言,表示讚同,只有郭淮和薑維兩人沉吟不語,猶豫不決。諸葛亮掃了眾人一眼,然後看向兩人淡然道:“郭淮將軍和薑將軍似乎別有一番見解,何不說出來讓大家一開眼界?”

 眾人齊齊看向兩人,這兩人一文一武,對於西北又十分熟悉,故此在軍中威望極高,郭淮看了一眼滿臉微笑的諸葛亮,小心翼翼道:“屬下倒覺得現在並非是全面攻擊益州的大好時機。先不說別人,單說我們這裡,先是我軍自身訓練不足,還做不到如臂使指,不是堅強持久的鐵軍,若是說到平原作戰,我軍自可稱雄,若是說到攻城拔寨,那可是瞠乎其後,不能和魯肅先生地大軍相比了。若是我沒有猜錯,在攻擊東川的戰役中,張繡大軍不過是打打下手罷了,真正起作用的還是魯肅大軍。”

 頓了一頓,郭淮又冷然道:“再說我軍周圍,西羌王徹裡吉未滅,而且兵勢強大。若是西北戰事未解,談何攻擊蜀道諸關?益州郡雖然大敗,但是僅僅是地勢上的得失,他們的根本並未措動,漢中郡和益州軍加在一起不下十五萬,現在因為東川失守。所以敵人全部撤退到散關以西,可以說我們難免的諸多關口現在實力大增,我軍以硬碰硬,談何容易?”

 眾人面面相覷,一腔熱血冷了下來,郭淮說的都是極為先是的問題,不能不考慮,薑維則考慮得更遠,沉聲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現在看來,我軍似乎形勢大好,但是未來的日子則更為艱苦,魯肅先生和賈詡先生以及淚授先生實際上屬於孤軍深入,只不過後路被我軍牢牢把握在手中,故此在漢中進可供退可守,但這不過是初具規模,三支大軍加在一起不過也不過十五萬有余,又要防守各處關卡,實力分散。也不過剛剛防守而已,想要主動出擊。還未夠斤兩。”

 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薑冏的意思,頗有才智地尹賞皺眉道:“敢問薑冏將軍,三位將軍手握雄兵十五萬,以此力量還不足以橫掃益州嗎?為了抵禦張任和法正反攻,的確需要防守各個關口,但是強極也就是五萬人足夠了。薑冏將軍是否過分小心謹慎了呢?”

 郭淮哈哈一笑,接過話頭,油然道:“三位將軍帶領的大軍其實各有特色,若是說到把過各個關口,那麽一定是沮授先生和張燕將軍的事情,因為他們最擅長山地戰,至於張燕將軍則是平原戰的高手,現在奪取漢中之後,東面面積廣大的土地雖然盡夠馳騁,但是並無可戰之敵,張繡將軍在近期可以做的事情便是遊蕩各地,確保可在第一時間內發現敵人,最怕地就是分散實力。

 薑接過話來沉聲道:“則是典型的攻城部隊,對於平原戰,幫不上太多的忙,在攻下漢中之後,即便是距離漢中最近的城市德陽和綏定都相距漢中甚遠,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要繼續攻城,那就要繼續分散力量,而這在先階段無疑是危險的。”

 看著思索地眾人,薑維繼續分析道:“先不說漢中所要時刻提防的張任大軍,我們來看益州方面,先說劉備,雖然益州世家大族不喜歡劉備,但是卻更加不喜歡我們地主上,誰都知道只要主上進入道益州中,世家大族馬上就會完蛋,在這種情況下,益州的世家大族定然空前的團結,在益州,很快便會有一支世家大族自行租價的軍隊歸劉備使用;再說龐統,此人到南蠻地區招募兵馬,帶去的軍隊數量並不多,但是卻帶著關羽、張飛、陳到三員虎將去那裡,明顯別有良謀,若是被他招募到一支軍隊,其作戰實力定然十分強橫,說不定可以與白耳兵相媲美,再加上三員虎將與龐統之謀,實在令人驚懼,而且西川、益州、南蠻三地縱身連環羅列而成,首尾呼應,所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用不了多長時間東川被我軍佔領的事情便會被劉備和龐統知道,此二人豈會善罷甘休?到時候不用我們去找他們,他們便會來找我們,那時候,益州的總體兵力一定會超過三位先生的大軍,不可不防。”

 眾人被薑冏說得心驚肉跳,這才發現自己一開始的想法過於樂觀了。薑走向沙盤,然後指點沙盤回首望向眾人道:“更何況,益州與荊州同盟,兩者同氣連枝,本為一體,現在東川已落入到我手中,荊州方面定然會聞風而動,前幾年他們曾經和益州軍合力搜索過南鄉,對於東川一帶有一定的了解,這裡很有可能出現荊州軍,雖然沮授先生在那裡一定沿途留下防禦。但是周瑜之智,伸如大海,不可小覷;再者上庸、新城本來就有荊州軍代為防守,沿漢水而上,可以揮軍直抵漢中,光這一點,賈詡先生便不能不提防,張繡將軍地西涼騎兵的用武之地也在於此,而非是什麽攻擊益州地其他城市;另外,孫策苦心經營荊州四郡。由巴東到夷陵一帶,都是荊州的底盤,這裡的荊州軍隨時可以出軍,西北而上,同樣會威脅到漢中,凡此種種,三位先生的大軍便注定了要在這一段時間內只能為防禦而作準備。由此觀之,我軍已失去了從一旁協助三位先生奪取西川的資格,倒是加強訓練軍隊,以備後用才是正經。

 大廳中的眾人大部分都沒有想到荊州軍的問題,現在被薑這麽一說,立時汗流浹背。這才知道漢中的形勢並非是一片大好,而是要被受考驗才對,當下一個個默不作聲,低頭不語。

 好半天,尹賞遲疑道:“可是,荊州軍會明目張膽地幫助益州軍嗎?要知道現在益州可是天下地輿論公敵呀。“郭淮冷笑道:“前一段時間也許是,但是現在卻不是了,你們忘記了龐統前一段時間寫的那些公告了嗎?就是在混淆人們地視聽,把自己變成受害方,要讓天底下的人認為是我們謀害了聖上然後陷害他們。荊州明白唇亡齒寒地道理,更知道益州和漢中是他的屏障,即便是沒有借口都會出兵幫助漢中,更何況現在龐統編造出了這麽一個借口呢?荊州君哪還不大家利用?”

 眾人面面相覷,沒有想到龐統的一片拿著馬的女兒被左慈殺死的大做文章地公告居然有這般大的作用,各個暗暗心驚,再一次湧起了內心對龐統的敬畏。不久之後,當屯軍漢中的三位青州軍師擺出防禦的姿態的時候,天水諸將對國槐和薑維盡皆歎服,因為漢中地發展形勢與他們所料不差分毫。而此時。諸葛亮已然在心中暗讚,還是大事最易見人高低。看來郭淮和薑維果然出類拔萃,見識遠遠高出眾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