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123章如日中天!
別的州打得熱火朝天,青州卻一片安寧。自打來到三國,太史慈還從未如此的心滿意足過,但也有令太史慈擔心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隱患重重。

 太史慈權力激增的同時,西北六縣的市場開始完全的向青州打開,西北六縣與青州其它地方種種的不協調處也一一地暴露出來。表面上看似乎是簡單的管理制度的問題,實則是思想意識衝突的問題。

 西北六縣的百姓經過太史慈幾年的熏陶,要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腳踏實地的多,而且做起事情來一絲不苟,他們分外地受不了其他地方的人辦起事情來毫無規律可言的缺點,問題是西北六縣又不可能和外界斷絕關系。

 而青州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也無法忍受自己居然要向這些“賤民”低頭,要是放到他們勢力可控制的地方,這些“賤民”命都是他們的,那會給他們討價還價的機會?可是西北六縣是太史慈的根本,哪有人敢在老虎嘴上拔毛?

 矛盾的爆發還是來了。

 自青州安定後,西北六縣的一些施政措施開始在整個青州普及,盡管太史慈已經非常小心地盡量不去觸動世家大族的神經,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有某些事情仍然惹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世家大族時時刻刻想要推翻西北六縣的那一套做法。

 機會終於來了。那就是興辦學校的問題。

 漢代文化鼎盛,興辦學校當然無人反對,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學校的學習內容和到底哪些人有資格上學上。

 此刻的太史慈頗為頭疼地看著自己眼前的這些參與會議討論的人。

 這裡包括太史慈最初的班底,王豹等人,還有自臨淄與自己歸來的名士管寧等人,還有泰山群盜臧霸等人,以及一些於自己在方方面面來往密切的世家大族的代表。

 現在這些人正在為因為學校的問題而爭論不休。

 青州各個世家大族的代表齊齊認為學校的設立當是為世家子弟而存在的,那些“賤民”的後代豈可登堂入室?

 此語一出,眾皆嘩然,馬鈞這大發明家不善言辭,聞言只是皺了皺眉,卻沒有開言。

 伊籍是最早跟隨太史慈的人物,雖然在觀念中一樣輕視百姓,但是西北六縣幾年的變化讓他深深知道太史慈創建平民學校的好處,至少西北六縣的製品已經越來越精良了,而且太史慈在去臨淄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的那些話他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但基於對世家大族的敬畏,伊籍無法開言反駁,甚至在內心中還認同世家大族的說法。

 王豹這墨家弟子最受不了的便是這樣的言論,正要出聲反對,大儒管寧便已開口道:“此事往往不可。所謂‘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萬民的教化豈可有一日之缺?百姓知義好禮對國家才有幫助。”

 管寧是當今名士,又出身寒門,當然對世家大族的說法不甚讚同,此刻他一開口,別人唯有聽著的份兒,哪還敢開口?

 不過管寧也覺得在同一所學校中世家子弟與平民學生同進同出不合於禮,所以補充道:“最好是以出身門第來劃分學校。”

 這句話使得世家大族勉強接受。

 王豹卻不滿意,不過墨門子弟最重實際,既然已經達到了自己讓平民百姓也能夠讀上書的願望,也就不出聲了,更何況,他對管寧還是非常的尊重的。

 豈料孫邵在旁說道:“不過這學校的教材卻要仔細斟酌斟酌,那些什麽‘算術’、‘冶金’(打鐵)、‘農術’、‘木工’(工匠)‘格物’(物理初步)等豈會是聖人先王之道?哪能和聖人之言並駕齊驅?”

 眾人聞言有不少人不僅為孫邵捏了一把冷汗,因為西北六縣學校的教材正是太史慈的手筆,孫現在這麽說等於公然的反對太史慈。

 不過孫卻不擔心,因為他雖然與太史慈接觸的時間非常短,但是卻非常了解太史慈的為人,深知太史慈胸襟寬廣,善於納言。

 王豹在旁實在是忍不住了,開口道:“孫先生所言差矣,所謂君子之學,在於‘禮樂射禦書數’,齊頭並進,不可偏廢,就是孔老夫子也是因材施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各個不同,怎可偏廢?子貢經商,才可救國,一言之下,可存魯、亂齊、滅吳、霸越、弱晉……”

 王豹尚未說完,孫邵便接言道:“王將軍怕是誤會了孔夫子的本意,子曰‘文質彬彬’,何為‘文’(表面)?何為‘質’(本質)?天地萬物當然有其自我運行的軌跡,但本質卻是別無二致。子貢之才實則是‘文勝於質’,他那縱橫春秋之事不也是令孔老夫子所斥責嗎?難道樊遲喜歡農桑稼穡,孔老夫子便也會去和他的這位徒弟一樣喜歡嗎?君不聞孔夫子‘吾不如老農’之語?”

 王豹終非辯才,聞言不禁語塞,更何況墨家子弟原本就重行輕言,腳踏實地,那會是孫邵這種生長在齊魯大地最崇尚辯責的文士的對手?

 廖化和杜遠就更幫不上忙了,孫觀軍的幾個將領都是大老粗一個,比之兩人還不如,在這種場合當然是保持沉默。

 孫邵不給王豹喘息的機會,繼續說道:“‘禮樂射禦書數’的君子六藝更非是那些下賤的手藝可以比擬的。豈可混為一談?”

 此語一出, 連管寧都不自覺的點頭,此番話算是說到在場所有文人的心裡去了。

 見到眾人爭論不休,太史慈心中煩躁,偏又知道眼前的事情避無可避,畢竟這事情關系到今後青州的思想形態問題。一個處理不好,必會留下隱患。歷史上的曹操就是如此,由於沒有一個眾所信服的思想,導致了曹操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非常的激烈。

 要知太史慈的手下對付起外敵來,那是眾志成城,但思想意識卻分成了兩大塊兒,以王豹為代表的墨門子弟在軍中有著無比的影響力,而以管寧為代表的文人階層在行政管理的階層和聲望上也有著不可企及的影響力,否定哪一個都是不現實的。

 否則太史慈怎麽會感到頭疼呢?

 尤其是現在,在今日的青州,否定世家大族的力量肯定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太史慈的勢力雖然在青州迅猛擴張,但太史慈先天的不足勢必決定了要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依*世家大族,不說別的,即便是加上孫觀軍和臨淄城的守軍,太史慈的人馬也不過才十萬多人,青州一馬平川,要是沒有世家大族諸如劉氏家族和孫氏家族的支持,太史慈要想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取的青州的穩定實際上很不現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