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第879章
?

 read336();

 太史慈當即下命令給王基,要他維持秩序,不要驅趕民眾,可以試圖勸說,但是不要有粗暴的行為,王基領命而去。

 不過更大的失控還是出現了。許子將的師弟管硌在此時站了出來,出面證明太史慈的身上帶有帝王之氣,是新“五德終始說”選擇出來的聖人。

 如果說許子將的說法還僅僅是令人們十分的激動,那麽管鉻的說話則令人們變得對太史慈頂禮膜拜起來,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司空府的外面高聲喊著太史慈的名號,當然,這些百姓還是十分有分寸的,知道什麽叫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帶沒有人做出來跪倒在地山呼萬歲的事情。當太史慈來到自己家的那條大街上的時候,大吃一驚,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卻沒有想到居然是人山人海的局面。

 有一些人眼睛十分伶俐,發現了太史慈出現之後,馬上歡呼著拜倒在地,猶如多米若骨牌產生的效應一般。在司空府外面的百姓相繼拜倒在地,眾人不約而同地大呼道:“太史、太史、太史……”饒是太史慈見慣了大場面,見到這種局面也有點不知所措,更是心情激蕩。抬頭仰面看了看自己頭頂三國的天空,內心湧起了萬丈豪情,不由得仰天長嘯,聲震四方。聽得所有百姓一個個抬起頭來,愕然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端坐在戰馬上,伸出雙手,向著百姓緩緩揮過,令所有的百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更令他們心情平靜下來,不要做出過激的行為。太史慈掃了匍匐在地面上的百姓一眼,肅容朗聲道:太史慈在此,也知道大家的來意,心中自然感激大家,不過我太史慈是不是君子乃是天下萬民說了算的。今天大家到此就是對我太史慈地承認,就是說我太史慈的根基不在虛無縹緲的天命上。而是在天下的民心上,又或者說民心就是天命,我太史慈何德何能,怎麽可以讓天命跪拜在我太史慈的腳下?所以還請大家站起來,否則我太史慈再也沒有容身之地了。

 眾人聞言登時一驚,連忙站起身來。王基在一旁看得心中佩服,對同時聞訊趕來的管寧佩服道:“幼安先生,還是主上厲害,居然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動百姓們站起來。”

 管寧“嗯”了一聲,口中卻道:“主上的本領可不在這件事情上面,你難道沒有聽見主上的那句話嗎?民心即是天命,這才是君子地胸懷。”太史慈看著百姓們連續地站起來了,這才淡然道:“伍德循環,無始無終,這是天下的至理,可是今天大家聚在至理阻礙了交通,長安的日常生活得不到正常的進行,那還談什麽‘伍德終始’啊?說我太史慈是君子,可是若是因為我太史慈令天下百姓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那麽太史慈又算是什麽君子?若是如此,大家又何必對我頂禮膜拜?豈非可笑?”百姓一陣默然,太史慈的聲音繼續飄蕩在百姓的上空:“大家要記住,我們真正尊崇的是五德,君子,也要服從五德,所以從今天開始起,大家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開心的生活就是對我這君子地最大支持了,若是大家認同我說的這番話,那麽就請各位離開這裡,回到自己地工作崗位上去吧,至於許子將先生的話我是知道的,管輅先生的話過於深奧,不是我這凡夫俗子能夠知道的,不敢妄言。”

 太史慈的這番話等於認同了許子將和管輅的話,不過卻沒有弄出更大的騷動,因為太史慈的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隨後,古老而偉大的長安城終於恢復了往日的安寧,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份平靜的下面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潛滋暗長,不斷的上湧,那當然是因為太史慈即將要君臨天下的自豪感。

 太史慈現在不是皇帝,可是那有什麽區別?因為這天下本來就在太史慈的掌控之中。

 當然,現在太史慈還談不到改朝換代的事情,畢竟漢獻帝的葬禮沒有結束。經過漫長的準備,漢獻帝的葬禮終於在盛大的規模中舉行了。

 太史慈帶領文武百官為漢獻帝送行,隨後在皇陵下葬。

 場面是神聖莊嚴,太史慈卻是輕松無比,真正的漢獻帝已經活蹦亂跳地在皇宮中準備下一步的行動,在太史慈的妥善安排下,他將會和自已的兩位妻子以及史阿離天長安,過上一種夢寐以求的嶄新生活。太史慈當然已經為他們找好了借口和退路,青州,一直是太史慈為漢獻帝找到的最好藏身之地,尤其是黃縣,在那裡,漢獻帝會生活得很愉快的。

 也從此刻起,太史慈的改朝換代的行動到了最緊要的關頭。

 漢獻帝的風光大葬,天下的格局雖然沒有進入到新的境界,但是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卻與以往分明不同起來,因為他們知道,這天下怕是要變了。

 此時,漢獻帝的遺詔、許子將當初的評語和管輅的命相之說已經漸漸傳播開來,在中原地區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流傳甚廣,這些地主的百姓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青州的統治之下了,所以他們在太史慈手底下獲得的好處是最多的,所以他們對太史慈是極為擁戴的,所以在這些地區,要求太史慈上台作皇帝的呼聲極高。

 不過這時代的人畢竟和後代不同,雖然有呼聲,但是最多也就是在街頭巷尾和茶余飯後議論,不會像後代的人們不管是支持誰還是反對誰都弄的大張旗鼓,甚至是走上街頭,公開流行,雖然說長安已經發生過這件事情,但是那是因為太史慈近在咫尺,而且那消息過於驚人,而且長安地區的人們和太史慈接觸的世界很短,雖然知道太史慈有資格當皇帝,但是卻不知道太史慈會不會很快地走到這一步,因此在心中就有了患得患失之心,反倒弄得長安地區的人們有很的的反應。

 在中原地區自然又和長安地區不同,至少百姓在很久前就已把太史慈當成皇帝了。再加上太史慈事先下了命令,地方上的官吏們密切注意百姓的動向,不想讓他們以為已成定局的事情耗費過多的精力,以至於耽誤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生產。

 正是因為這一點,地方上的治安倒也沒有出現什麽令太史慈感覺到頭疼的事情,一切還在正常的進行,只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氣象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潛滋暗長起來,這種澎湃的生命力甚至傳到了太史慈的敵人們所控制的地區,不可抑製。

 因為交通路程的原因,所以留、孫權、曹操三人暫時還不知道漢獻帝已經死亡的事情。只有荊州軍……傳來了消息,原本按照一般的邏輯思維,皇帝……正統,大罵太史慈是叛逆以便振奮士氣的……特殊,反倒在內憂外患中選擇了極力壓製這個消息的決定,其實這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首先就是太史慈還沒有登基做皇帝。

 二喬太史慈選擇皇帝的權利正是漢獻帝親口賦予的,對於史阿等人的證言沒有人會懷疑,尤其是史阿這天下第一劍師。根本不會在漢獻帝的遺命上撒謊,而且許子將的話也難以反駁,因為許子將的評語天下皆知,而許子將生平以來也的確只有在臨淄的謎語是個謎底。

 眾人一直大惑不解,直到謎底出現,這才一切水到渠成起來。因為許子將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說出太史慈的未來來。難說要說太史慈這在當時小小的人物將來會當皇帝,取代大漢江山?那等於給自己和太史慈弄來殺身之禍。

 所以許子將才會隱忍不發,至於管輅,那是大名揚天下,所有人對管輅這神相本身就有一種敬畏,故此對管路的天命之說自然沒有懷疑,再加上民心的向背和這些年來青州新“五德終始說”的傳播,所以荊州面對這些外患本身就不敢討論太史慈是不是篡位之人。因為如此一來,一個弄不好便是引火燒身的結局。

 畢竟太史慈在天下萬民的心中是一個什麽樣的身份地位他們是最清楚的,這些年來青州給天下經濟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百姓對青州地政策十分歡迎,尤其是和青州軍開戰之後,荊州的經濟水平一下子降低了很多,今昔對比,荊州地百姓原本就是怨聲載道,兩相比較,自然知道是戰爭的原因,可是他們卻只會罵荊州的官僚們,因為青州軍並沒有去招惹荊州軍,相反是荊州軍相助劉備激怒了青州,所以討論太史慈是否叛逆的問題只會引起青州百姓對己方的反感,到時候得不償失。

 同時,由於最先得到這個消息的人是在長江前線上,所以荊州的地方勢力更加不敢傳播,生怕動搖軍心,而且在這裡很多的地方世家大族已經投降給了曹操,他們知道曹操正在用孫策的弟弟孫詡來牽製孫權,用來達到控制荊州的目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借著這個機會宣揚孫氏家族的子孫是繼承天下的真命天子的,因為那等於支持了孫權和周瑜,要知道在名義上,就是曹操也不得不承認孫權才是荊州的繼承者,若是現在站出來反駁青州軍,那就等於支持孫權,對曹操更是不利。豈非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