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夫婦走到近前,諸葛亮先借著火光向趙雲的隨從掃了一眼,眼光在某人身上停留了一下並向那人微微點頭,與黃月英一起走到趙雲的身邊道:“子龍此去,路途艱辛,吾置薄酒數杯於汝餞行,還望子龍事成之後早日歸還。”
趙雲怔了一下,話,諸葛亮拉住了趙雲的手道:“亮送子龍一程,有話邊走邊說,吾亦尚有些機要交待。”
趙雲會意,喝令門長給諸葛亮留門之後,帶領隨從與諸葛亮夫婦一同走出漢中城。行出一段,諸葛亮回望了一眼漢城南門,緩緩開口道:“行了,亮就送到這裡吧,那些門卒聽不到了。”說著諸葛亮取過一杯酒,先遞給趙去,然後再將一杯酒遞給方才注視到的某人道:“張夷州,亮敬你一杯。”
喬裝成趙雲隨從的張仁滿腹狐疑的望定諸葛亮,剛才他可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諸葛亮會當場揭穿。劉備帳下的群臣當中,張仁最怕的就是諸葛亮。猶豫間張仁接過酒杯,想了想問道:“孔明先生不是要擒我回去的嗎?”
諸葛亮微微一笑:“若非吾與拙荊暗中安排,你與子龍又怎能如此輕易的就逃離別院繼而出得漢中城?吾與拙荊在南門靜候許久,一則是想為你們二人餞一餞行,二則若子龍無有令箭不便出城,吾再出一下面便可令子龍順利出城。”也是,趙雲有些時候是不方便,不過加上諸葛亮就是另一回事。
張仁遲疑著問道:“先生為何要如此?於皇叔那裡先生又要如何交待?”
諸葛亮道:“我為何如此?張夷州又為何要孤身犯險,趕來漢中勸說主公?其中之意其實相差不遠。至於主公那裡也請張夷州放心,亮自有安保之策。或許憑著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能夠真正勸阻住主公。”
張仁已經明白了。他話多說無益,張仁把杯中酒一飲而盡,深吸了口氣道:“多謝先生!”
諸葛亮點點頭,轉頭向趙雲道:“子龍請安心。汝此去,汝之家人妻兒亮必會設計保全。”
“多謝軍師!”
張仁想了想,湊到諸葛亮的耳邊低聲道:“先生,如果你感覺罩不住了,必要的時候可以這樣”
諸葛亮聽後微微一驚:“張夷州,你在蜀中到底有多少子弟暗莊?”
張仁搖頭輕笑:“太多了,我自己都有些說不清。”
諸葛亮輕歎道:“不論為公為私,主公都不該去惹你。你處處在人之先,總是會令人防不勝防即如此,亮到願意給張夷州之計來個錦上添花。”
張仁奇道:“錦上添花?願聞其詳!”
諸葛亮搖著羽扇道:“主公在漢中集兵十萬,意欲攻取漢中。只是此番兵馬一出,主公必失卻天下大義。張夷州雖在荊襄、南中集結重兵成威逼之勢,但張夷州亦當深知蜀中諸將之能,蜀中實難輕犯。若是主公一意孤行,棄卻西川改保漢中、長安亦無不可。只是憑主公的十萬兵馬想攻下長安尚且差些,所以如今主公在等的,應該是西涼馬超的齊兵共進。”
張仁道:“我已派出信使去知會馬超,告知馬超不可”
諸葛亮搖頭道:“馬超與曹操有滅族大仇,張夷州的信使不見得能勸住馬超。依亮之見,張夷州與子龍應先去一趟梓潼。”
“梓漳?”
諸葛亮道:“不錯,梓潼,因為馬雲緣在梓潼。以張夷州於馬氏之恩,子龍與雲緣之親,並曉以天下大義、馬氏於漢室之忠,再請雲緣趕赴西涼去勸阻馬超,如此方有把握勸阻到馬超。”
張仁恍然大悟,向諸葛亮恭敬一躬:“多謝先生提點!”
“事不宜遲,亦恐夜長夢多,張夷州、子龍速去吧。亮再敬二位一杯!”
酒飲上馬,諸葛亮忽然喚住張仁道:“張夷州,日前你與子龍同聲高歌,歌可有名?”
張仁在馬上攥緊雙拳,一字一頓的應道:“有!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
諸葛亮在書房中靜靜的坐了一夜,口中也一直輕聲低念著這句話。天已漸漸放亮,借著初陽晨曦,諸葛亮抬頭看了眼案前的竹聯,上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杯熱茶與一小碗米粥送到了案前,陪著諸葛亮同樣一夜沒睡的黃月英輕聲問道:“相公,你這樣放他們走,真的對嗎?”
諸葛亮輕歎道:“張夷州說得對啊。主公與曹操之爭,再怎麽說也只是家人之鬥;可是五胡進犯,卻是我大漢江山的存亡之戰。主公一意匡扶漢室,卻隻把眼光停留在了曹操的身上用張夷州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一句話,主公的確是被自己所謂的大義蒙蔽了雙眼,沒有分清我大漢真正的敵人是誰。”
黃月英道:“偷偷救出張夷州到也罷了,可是子龍將軍”
諸葛亮端起了飯碗:“別說了。如果不這樣,只怕沒有機會讓主公清醒過來,我也就沒有機會勸阻到主公。天色差不多了,勞你再幫我備水更衣,我要去見主公。”
數刻之後,劉備聚起幕僚開會議事,可是眾將之中不見了趙雲。正疑惑間,別院衛士趕來報知張仁逃走;大驚中,趙雲府中的從人又將趙雲的留書送上
“罪臣趙雲百拜!
雲自追隨蜀公已逾十數年,叨竊厚恩,正當思報。今蜀公集眾十萬,欲進取長安,本為一戰可擒曹賊之良機。但良機之時,五胡舉眾數十萬侵擾中原,大有傾頹我漢室江山社稷之勢。雲本北疆常山之人,幼時多見胡虜殘暴之行,故自幼立志,勤習武藝”
信只看到一半劉備便擲書於地,仰天長歎道:“子龍去矣!”
眾人大驚失色,卻見劉備突然奔至殿門處發瘋一般的狂叫道:“子龍,子龍!吾大業將成,你卻又為何要棄吾而去!難道這個時候我兵發長安,剿滅曹賊,真的做錯了嗎!?難道我真的是那種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共福貴的人嗎!?子龍”
此刻只有幾個人能夠明白劉備的心情。趙雲是在劉備最失勢的時候投奔的劉備,之後不管劉備怎樣流離失所,趙雲也和關羽、張飛一樣是劉備最堅定的支持者。甚至於在很多時候,趙雲對劉備的忠誠能讓其他人感到驚呀。
眾人議論紛紛,劉備忽然沮喪的轉回身來,揮手向眾人道:“都退下,都退下吧孤想一個人靜一靜”
張飛跳將起來吼道:“大哥,給俺兩千人馬,俺去”
劉備突然暴怒著吼道:“都退下!”
劉備這一吼,張飛也只能憤恨不平的和眾人一齊退出去。而在眾人之中,只有諸葛亮靜靜的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劉備低著點,緩緩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殿之中靜寂無聲,只有劉備輕輕的歎息與苦悶之聲。許久,劉備摸索著自己的公爵座席,緩緩抬起頭,發現了殿中唯一留下的諸葛亮。
“孔明,你為何留在這裡?”
“主公現在需要一個人談談心。”
劉備離開公席,走到諸葛亮的席前坐了下來,望定諸葛亮,長歎著問道:“孔明,子龍的為人如何你我都深知於心子龍為何要棄我而去?是不是我這次真的做錯了?”
諸葛亮沉吟許久,默然開口道:“主公可還記得子龍最初投奔的人是誰?而在投奔之時子龍說過什麽話?”
劉備回憶道:“是公孫兄長子龍那時曾說,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諸葛亮道:“仁政所在主公,公孫將軍政仁乎?袁本初政又仁乎?”
劉備緩緩搖頭:“憑心而論,皆非仁政也。”
諸葛亮道:“可是子龍將軍沒有投奔眾望所歸的袁本初,而是投奔了公孫將軍。主公,我想子龍將軍會如此,是袁氏與公孫氏對待異族不同的態度。袁本初那時對異族胡虜一意包容懷柔,縱容異族劫掠北地百姓而不去過問;公孫將軍卻並非如此,與北平一地清剿敢於進犯漢境的胡虜多年。昔日的白馬義從能威振北方,這威名就是打出來的!子龍將軍本為北方人,對胡虜犯我漢境之仇銘記於心,立志願效衛青、霍去病,剿滅五胡永鎮北疆,揚我大漢國威。若是當時投奔袁本初,子龍將軍根本就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才會投奔的公孫將軍。”
“是、是嗎?如此說來,子龍此去,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志願?”
諸葛亮默默點頭。
“志願志願”劉備仰起了頭,心思混亂不堪。
諸葛亮沉默了很久才問道:“主公本是北方涿郡人氏吧?”
劉備輕歎道:“是啊,翼德也是涿郡人。雲長是河東解良人。記得當年黃巾初起,我兄弟三人於涿郡結義,啟誓要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至今幾近三十載矣”
諸葛亮道:“主公既是北方人,幼時也該多見胡虜暴行,豈能不義憤填膺?將心比心,主公應該明了子龍將軍決意遠赴北疆之意。”
劉備歎道:“孤就是因為明了,才沒有令翼德去追回子龍。”
諸葛亮道:“主公,家人之爭,縱然師出有名,亦為小義也;而進討五胡,乃國之大義。主公不應該為小義而棄國之大義於不顧。曹賊雖然有過,但在北地為國家抗擊五胡,亦有大義於身。主公,在這方面你輸給曹操了。”
“是嗎?這麽多年了,我還是不如曹操嗎孔明,你告訴我,現在的我應該怎麽做?”
諸葛亮動了動唇,想說點什麽,卻還是搖了搖頭。
突然衛士急趕入廳:“啟稟蜀公!長安周邊細作傳回消息,鮮卑、匈奴聯軍五萬,已攻下安定,兵鋒直指長安!”
劉備與諸葛亮同時大驚失色。劉備急起身在殿中轉了兩圈,猛然大聲下令道:“傳令眾將,即刻整軍備馬,兵出漢中趕赴長安!”
“主公!”
劉備一掃方才的沮喪神情,繼而是滿臉的堅毅:“孔明不須多言!孤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由漢中出兵長安,三國時的道路比較難行。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了方便大軍團的調動與軍需供應,走的都是漢中北面與西北面的斜谷、祁山、陳倉這些地方。路雖好走一些,但繞了遠道。劉備現在想率領大軍急赴長安,走這條道比較費時。
但是如果是從子午谷輕兵疾進,路雖然難走,時日上卻會節省許多。史上魏延就曾向諸葛亮獻計說“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可惜當時的諸葛亮考慮到蜀漢的實力有限,不能輕易行險招,因此沒有取用魏延這大有可能會出奇製勝的一條道。
不過現在,魏延正率領精兵八千余人疾行在子午谷小道上。
自劉備與諸葛亮收到鮮卑、匈奴的五萬聯軍已攻下安定落腳,兵鋒直指長安的消息之後,劉備現在的想法就是要在異族聯軍進逼長安之前,自己的軍隊一定要趕到長安城下。只是大兵團走子午谷的話不太方便,還是得從斜谷大道走。不過從子午谷先派遣少量精兵趕赴長安,這卻是可行之計
長安,西漢國都,到東漢末年與洛陽並稱為東西兩都。可惜這本應是繁華之極的大城市,近幾十年來屢遭破壞,已不再如往昔。後來在曹操佔據長安,派鍾繇去治理長安周邊,數年以來才稍有起色。只是現在的長安城,又再次攏上了戰爭的陰雲。
“鍾大理,敵兵稍退,您先休息一下吧!”
鍾繇在城門樓上癱坐下來,喘著粗氣,人也在不停的歎息。北方異族生亂,曹操本打算把兩都與宛的兵力調一半去北方,可是突然間收到了劉備在漢中集結兵馬的消息,不得已之下曹操只能留下這些兵不調去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