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古玩行家》第五十章 使壞
  隨著清王朝的垮台,胡同串子們的命運隨即發生了改變。  祖上留下的產業吃光了,也不能再按月拿皇糧,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北亰有句老話形容的更加貼切,叫“倒驢不倒駕”,更何況積攢了百年的習氣一時半會也丟不了。

  不過這一階段,胡同串子們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平民化了,玩的東西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上檔次。

  就像老舍先生說過的那樣,這裡的有錢人會講究,沒錢的也知道窮講究。

  新中國成立後窯子就被取締了,以前北亰最有名的八大胡同也見不到胡同串子們的身影。

  與此同時,機關部隊的大院圈地風開始盛行,這些大院裡住得大都是各部委宿舍家屬。

  東四八條有個陸軍總院大院,另外像外交部街的二號大院、倉南胡同的總參大院也是相當有名的。

  住在大院跟胡同是有著截然不同的,胡同裡的人是原著民、土生土長,舉手投足都帶有著濃厚的皇城遺風。

  而大院裡的孩子在當時算是外來戶,是某某開國功臣及其家屬,卻被認為是新文化的代表。

  大院孩子們回家後,看的是露天電影和內部讀物,聽的是革命故事,管長輩叫叔叔、阿姨。

  而胡同孩子家裡的書也是一些三國水滸,聽大人講的大多是京劇故事,管長輩一般稱呼大爺、大媽,三叔,五嬸,八大姨,口音都是正宗京片子。

  即使大院的孩子和胡同裡的孩子在同一個教室內上課,也從來互不往來。

  當時,大院裡的孩子就稱呼胡同孩子“胡同串子”。

  後來高考停止,直到七七年宣布恢復高考的頭一年。

  參加考試的從六十年代入學的老三屆到七十年代剛入學的高中生,年齡跨度大都在十多歲上下。

  那一年的高考簡直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去王府井書店排大隊買課本成為北亰街頭一景兒。

  而且那一年從參加高考人數到大學招生人數都是空前絕後的,相當一部分“胡同串子”洗心革面跨入了大學校門。

  剩下的人們也都在大趨勢下,謀劃著自己的出路。

  那時候胡同裡的待業青年似乎遠比現在多,街道上也在千方百計的為他們尋找著合適的出路。

  他們下海經商、乾個體、開公司、當倒爺、辦雜志,這些現在看來普通的舉動放在那會兒都是新鮮事兒。

  再搭著那會兒的人觀念老、錢也好掙、競爭少,在秀水街練個服裝攤兒都能狠發一筆,掙錢靠的就是魄力。

  可以說八十年代的“胡同串子”,是一批充滿了激情和理想遊手好閑的新一波文化流氓。

  進入九十年代,北亰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年一個樣兒。

  九二年蓋京廣中心商務圈,九四年三環路通車,九五年朝陽門內外大街改造、九七年王府井東安市場改造、九八年平安大街改早……

  放眼一望,北亰的路寬了、樓高了、人多了、越來越時髦、越來越國際化。

  老話說“北亰城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兒的胡同賽牛毛”,到而今滿打滿算北京留下來的胡同也絕對超不過一千五百條。

  大部分胡同居民告別了延續八百多年的生活模式,搬進了小區公寓。

  留下來的很少一部分胡同也被劃成了遊覽區以商業經營為主,再沒有了當時那樣濃鬱的生活氣息。

  三輪車塗著絢麗的色彩,照相機打著刺眼的閃光。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宣稱自己體驗了半天兒的“胡同串子”生活。

  然而真正的生活只能是被動的經受,卻不能成為主動的體驗。

  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意味著“胡同串子”們已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繼而在過快的城市化進程中銷聲匿跡。

  徒然的懷念往昔,懷念那一串串漸行漸遠的車鈴聲、空靈的鴿哨、那些在路燈下打牌的老人、厚重低沉的買賣吆喝、木門、台階、滴水的屋簷。

  就像李墩兒張強說的那樣,曾經有個老外說北京城拆也得一百年,可十年時間北亰真的沒什麽了。

  故宮、天安門、前門,留下來的也就這麽點家底。

  不過林辰東覺得自己還算“幸運”,起碼能看到胡同,可以有機會身處胡同,以後的人恐怕就沒那麽“幸運”了。

  “小眫子,你到底帶我們去哪?”

  蘇雪走了老遠,這胡同也是深不見底。

  “吃烤鴨。”李墩兒邊走邊道。

  “烤鴨不去全聚德,你來著胡同幹什麽?”蘇冰不大高興的口吻,而且這胡同裡怎麽可能有烤鴨店,又不是吃炸醬面。

  “誰說吃烤鴨一定要去全聚德?”

  李墩兒嘴裡說著,腳可沒停,像前又走了十來米才停下腳步,指著旁邊一個四合院道:“瞧瞧,這也是正宗的北京烤鴨——德利烤鴨店。”

  林辰東抬頭一看,可不是麽,這民居門口掛的招牌寫著:德利烤鴨店。

  “很快,身邊幾個外人走了過來,三男兩女的金發閉眼貨,輕車熟路的抬腿邁進了高門檻內。

  低頭一看,林辰東發現,這足有二十公分高的門檻抱著一塊鐵皮,鐵皮被踩的鋥亮,而且明顯塌陷了一塊。

  鐵門檻都能踏破,這店可夠紅火的。

  蘇雪和蘇冰都沒有來過這裡,不錯看著樣子還真是門庭若市,也沒說什麽,抬腿走了進去。

  李墩兒跟林辰東使了個眼色,那意思說一會兒說什麽都別給錢。

  林辰東搖搖頭,也沒說話,二人一前一後跟著兩個女人走進了這家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進了院子,蘇雪一看,屋裡有數的十幾張桌子都坐滿了客人,其中外國人居然比中國人還要多的多。

  “不好意思,桌子都坐滿了。”

  前台收銀員看到蘇雪進門後,表示店裡已經沒有桌位。

  蘇雪眨著一對大眼睛,問:“請問,什麽時候能有桌位?”

  “估計要三個小時後,您看院子裡那些人都在排號呢。”

  “三個小時?”蘇雪和蘇冰互視一眼,雖然屋裡漂著香氣誘人的香味,可要等三個小時,這頓飯算是沒戲了。

  李墩兒看到這幅情況,大步走了過去。

  吧台內的女店員看到李墩兒,很客氣的叫了他一聲:“李哥。”

  “嗯。”

  李墩兒擺譜似的,突然正經起來。

  “這兩位跟您一起來的?”吧台收銀員問了一句。

  “不光她們兩個,還有你東哥呢。”李墩兒介紹了林辰東,隨後被兩個女服務員帶到了偏房的一間雅間。

  原本蘇雪兩人可沒想想到這裡還有雅間,小屋子裡一水的仿古家具,用料除了紫檀就是黃花梨。

  林辰東進門後,先是對這裡的家具產生了興趣,雖然家具是不算很老,可用料頗為講究。

  “小胖子,你可以啊,是不是認識這裡的老板?”

  “算你猜對了,我跟這的老板算是忘年交。”

  “你的意思是,這的老板歲數不小了?”

  “真二八經的老三屆,下過鄉,後來開了這家烤鴨店。”李墩兒介紹完這的老板後,拉把椅子坐了下來。

  李墩兒說說的老三屆,即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年的三屆初、高中畢業生,合稱老三屆。

  那三年的中學的初、高中學生因特殊原因在學校堆積,到一九六八年出現了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六屆中學生同年畢業的奇景。

  當年,老三屆幾乎是全部下農村插隊。

  六七屆初中生和六八屆初中生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六八年底升了高中。

  不過,考核標準並非按學習成績優劣,而是按家庭出身是所謂“紅五類”為升學標準,這一批人高中畢業後全部分配進了單位,避免了當知青。

  很快,一個廚師推著小車走了進來,車上的托盤內放著一隻烤鴨。

  廚師身後跟著兩個女服務員,沒人手裡端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博餅、甜面醬、黃瓜絲、蔥絲。

  將盤子一個個的擺放好後,兩個女服務員離開了。

  廚師在之前就已經開始切鴨片,每片鴨肉都帶著一層烤的金黃的脆皮,而每隻鴨子切片必須是一百零八片。

  廚師將三盤鴨肉切好後放在了桌上,跟李墩兒打完招呼後推著車離開了。

  李墩兒早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張博餅——荷葉餅放在小盤上,隨手夾起三塊鴨肉沾了甜面醬後放到了薄餅上,放上黃瓜絲和蔥絲後,雙手一卷放入了嘴裡。

  林辰東也沒客氣,忙活了一整個上午,他也開吃了。

  蘇雪更不會客氣,對於她這個正宗的吃貨來說,才不管什麽吃相。

  反倒是蘇冰有些拘謹,畢竟有兩個第一次見面的生人,吃起東西來她還是很注意形象。

  不過,蘇冰恰恰也因為這個吃虧了。

  按說四個人一隻烤鴨足夠,可現在李墩兒和蘇雪兩個吃貨在場,不一會兒一隻烤鴨吃完了。

  總共算起來,蘇冰才卷了三塊薄餅。

  林辰東勉強吃了個九分飽,不過這卻敲到好處。

  而林辰東身旁的蘇雪卻在舔著嘴邊的甜面醬,不用問肯定沒吃飽。

  李墩兒就更不用說,剛剛跟蘇雪搶了半天,兩人也才平分秋色的吃了個半飽。

  “林辰東,我能不能再吃一份?”蘇雪眨著一對大眼睛,可憐巴巴的看著林辰東,好像受了什麽委屈一樣。

  林辰東還沒說話,李墩兒已經搶先道:“吃吃吃,咱們在來一隻,一會兒你還能打包一隻。”

  李墩兒說完,扭臉朝著林辰東擠了擠眼。

  蘇雪看到李墩兒朝著林辰東擠眼,可她並沒當回事。

  與此同時,蘇冰也敏銳的發現了李墩兒怪異的舉動,頓時一臉冷肅道:“你們兩個想幹嘛?”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