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評卻笑了,“主公,危難關頭,將士死戰,謀士死諫,這樣,曹操才能徹底對主公打消疑慮,他們知道主公一向好謀無斷,我跟隨主公這麽久,誰都知道,主公必然對我器重,我活著,對他們來說,是個威脅,我死了,不論是曹操,還是程昱,都以為可以左右的了主公,他們才會徹底對你放松戒備,如此一來,你只需依計而行就夠了,我的家小相信少帥不會虧待的,而主公,你別忘了,你的根也在冀州,日後你想恢復袁家的威望,切莫背棄陳削。”
望著辛評一臉決然的樣子,袁紹大為恐慌,連忙勸慰“仲治,真的要走這一步嗎?不就是引曹操上鉤嗎,為何你非要死呢?我已經連敗了幾陣,白白搭上了那麽多的兵將,這還不夠嗎?”
一直以來,自己的身邊只有辛評一個人,當初在冀州的時候,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唯獨辛評願意跟隨自己,之後又轉戰荊州和南陽,辛評一直寸步不離。
辛評卻搖了搖頭,他知道袁紹舍不得自己死,他也想繼續追隨袁紹,可是,他卻不得不死。
辛評搖了搖頭,輕歎了一聲“主公,單憑這聲稱呼,辛評就必須死,一直以來,我都希望主公能夠重振雄威,能夠在這亂世有一席之地,甚至還希望主公能夠一統天下,可是,難啊,曹操雄才大略,孫堅驍勇無雙,陳削深得人心,而我們,一無所有。”
說著說著,辛評禁不住眼眶都濕潤了,他跪倒在袁紹的面前,滿懷愧疚,連連給袁紹磕頭。
“辛評對不住主公,既然,我不能幫助主公實現霸業,退而求其次,我一定要保住主公的安危和地位,一直以來,我都喊你主公,沒有不透風的牆,就算陳削不生疑,別人呢,相信不少義軍兵將都會對我心生不滿,我應該喊你將軍,可,辛評就算死,你在我眼裡,依舊是我的主公,這是其一。”
“其二,自從投奔陳削後,主公,你雖然一直安分守己,可你跟別人相比,卻沒有什麽顯赫的功績,徐晃,華雄,戲志才,張郃,都為陳削的霸業丟了性命,剩下的趙雲張繡賈詡徐庶等人,哪個不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而您呢,雖然陳削不會懷疑主公,可主公的地位卻日益不穩,長此下去,必將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所以這一次,此乃天賜良機,這是主公最好的機會,一旦走錯,投靠了曹操,主公將再無翻身之地,不但不被曹操重用,天下之大,也再無容身之地,所以,這一次,引誘曹操,必須確保萬無一失,主公此戰立下殊功,到時候,義軍上下,必然對主公刮目相看,而我的死,不僅能讓義軍再無怨言,也能讓曹操更加對主公放松戒心,主公,這一次,我必須死!”
袁紹聽完之後,淚水頓時奪眶而出,他從來沒想到,辛評竟然想的這麽周全,他一直在替自己考慮,甚至自己的處境,袁紹都沒曾想過,是啊,單憑主公這個稱呼,義軍就會有人心裡不滿,認為袁紹定然別有異心,就算陳削心胸再大度,也無法放心的器重袁紹。
這一次,之所以讓袁紹鎮守白馬關,也有試探袁紹的意思,陳削當然沒想那麽多,徐庶卻考慮到了。
辛評身為袁紹身邊的謀士,不能替袁紹建立霸業,心裡極為愧疚,霸業不成,退一步,必須讓袁紹日後無憂,在陳削這裡,再也不被輕看。
兩人又敘談了一番,當袁紹走後,眼圈都紅了,辛評已經下了決心,臨死前再三勸說袁紹,千萬不要再生他念,這天下,永遠都不會姓袁,保住袁家現在的地位比什麽都要重要。
霸業,就憑袁紹一無所有的處境,簡直是癡人說夢!
辛評死了,一席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死,替袁紹做了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謀劃。
得知辛評死了,不惜死諫勸阻自己,袁紹強自把淚水咽進肚子裡,執意領兵歸降曹操。
程昱總算是松了口氣,打開城門之後,夏侯淵輕而易舉就奪了白馬關,聽程昱將袁紹的事情說了一遍,本來夏侯淵還不放心,聽完之後,頓時打消了疑慮,忙派人飛馬送信給曹操。
袁紹又主動提議領兵進入延津,這讓曹操大喜過望,夏侯淵連連點頭,袁紹故意裝成被夏侯淵打敗的樣子率領幾千殘兵退向延津,甘寧也是依計而行,沒有絲毫的懷疑,就把袁紹放進了城中。
接下來,夏侯淵與夏侯惇等人前後夾擊,一起圍攻延津,形勢極為嚴峻,死守了幾日,甘寧偷偷的召見了袁紹,“本初,開始吧!”
袁紹有些猶豫,他真的無法想象,軍師心腸怎麽如此狠辣,難道就忍心要讓這些義軍將士白白送死嗎?
在白馬關,明知道出城應戰是送死,卻不得不出兵,這一次,自己又要跟曹操裡應外合,城中還有不少兵將, 一旦打開城門,不少人都要丟掉性命。
誰也不知道徐庶怎麽想的,為了引曹操上鉤,這一次,比苦肉計還毒,不惜搭上這麽多將士們的性命。
值得嗎?只有最後的結局,才能證明究竟徐庶是對還是錯。
就算有疑慮,袁紹也不得不這麽做,因為,後悔已經太遲了,計劃早已經開始了,之所以沒有一進城就跟曹兵裡應外合,正是為了讓曹操安心,讓曹操覺得,袁紹需要花費時間讓甘寧放松戒備,為破城做好準備。
對於袁紹的表現,曹操越發欣賞和期待,他相信,袁紹不會讓他失望,而袁紹的表現,自然也就預示著更多義軍的傷亡。
曹兵拿下黃河渡口,又順利奪取白馬和延津,到時候,曹兵上下,必然志得意滿,曹操也會對袁紹刮目相看,畢竟,這都是袁紹的功勞。
當袁紹派人偷偷將攜帶書信的箭射出城外,曹操打開信看罷之後,頓時撫掌大笑“過了今夜,延津就是我們的了,本初果然不負我之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