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新三國》第81章 漢末通貨
環媛聽到卞瀾這樣說著,心中大駭不已,趕緊問道:“姐姐這般說,那該如何是好?衝兒年幼不懂事,若是這趙家姑娘確是懷有異心,這不是大大的不妙?”

 卞瀾見環媛心急的模樣這才繼續說道:“妹妹莫要過於憂心,依著姐姐看來,不若姐姐派人去趙府,明日將趙家母女帶來,待明日試探一番,也好知曉這趙氏母女乃是何種打算,妹妹也好早做防備不是?”

 環媛聽卞瀾這般說,心下不由覺得甚是有理,這便繼續說道:“姐姐說的是,只是妹妹不及姐姐這般聰慧,明日還有勞姐姐幫妹妹多擔待著些。”

 “妹妹這是哪裡話,姐姐自然會幫著妹妹你多看顧些,再說丞相明日也有這層擔憂,所以也會對這趙氏母女試探一番,妹妹明日不用擔憂,相信丞相心中自有定計。”卞瀾悠然地說道。

 環媛聽卞氏說到丞相明日也會見趙氏母女心中感覺一絲詫異,憂心的說道:“姐姐為何丞相明日也要關心這等小事情。”

 “妹妹此言詫異,這怎能說是區區小事耳?丞相一貫寵愛妹妹,加上衝兒又是丞相喜愛的幼子,如今此事的又跟謀逆的趙珩有關,丞相自然上心了。”卞瀾跟環媛解釋道。

 環媛見卞瀾如此解釋也就作罷,這便趕緊差人去趙府(前文中已經提到此時的趙府便是曹操之前賜給曹衝的別苑,而後又被曹衝轉贈給趙茜安置趙氏母女三人)報訊,而後又和卞氏敘了一番話,這才將卞瀾送走。

 環媛心中憂慮曹衝不已,這才對身邊的丫鬟說道:“你去丞相那兒一趟,就說請丞相今夜來我這裡歇息,我有事情說與丞相聽。”

 丫鬟聽到環媛的吩咐,便趕緊去丞相那裡替環氏報信去了。與環媛此刻的憂心忡忡不同,陸陳氏聽著繡兒丫鬟提到丞相賞賜了自己萬金的銅錢,心中欣喜不已。

 這裡小梓順便簡單介紹一下截止到今天也就是公元209年1月5日,漢末三國時期的錢幣情況:自從公元190年(即東漢初平元年)6月以來,董卓宣布廢除自漢武帝以來在國家廣泛流通的五銖錢,另鑄“小錢”使用。

 而原因則是因為當時董卓和朝廷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東漢自靈帝以來,涼州的****持續了幾十年,加上黃巾之亂,朝廷本身需要大量財政資金進行施政。而此時反董陣營大舉進攻,戰爭這頭噬金獸所吞噬的銅錢是無法估量的。加上董卓強行遷都避禍,即便是洗劫了洛陽的董卓面對資金上面的缺口,也是焦頭爛額。

 在中央財政如此千瘡百孔之時,董卓為了滿足私欲仍舊私築郿塢(今陝西眉縣東渭水北),號“萬歲塢”,積谷可供30年。而這樣一來,即便董卓瘋狂的在洛陽掘墳盜墓以及沿路搶劫,所得到的資金也無法彌補中央財政的巨大窟窿。為了不使中央財政發生崩潰,董卓聽從建議,瘋狂的進行“悉椎破銅人、鍾虡以鑄造銅錢”的地步!

 可惜即便如此,面對無底洞的中央財政的缺口,以及董卓以及整個董氏施政集團的腐敗奢靡,銅錢還是顯得不夠使用。終於董卓愚蠢的采取“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的方案,希望度過財政難關。這裡的小錢便是董卓施政時期著名的“董卓五銖錢”,這種董卓五銖錢的特征是無內外廓,就連“五銖”二字都夷漫不全,很難辯認,世譏稱之為“無文”,可以說董卓五銖錢堪稱中國的貨幣史上最劣質輕賤之小錢(備注沒有之一)。

 面對這樣的劣質小錢,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但是董卓的這種行為卻給東漢末年脆弱不敢的經濟,帶來了巨大傷害,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得手”馬上就在關中掀起了極度的通貨膨脹,“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由於董卓集團面對惡性的貨幣貶值並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方法,很自然其終極形態就是貨幣的流通停止,於是整個東漢的社會經濟退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階段。

 董卓殘暴以及愚蠢的經濟掠奪政策,所最終導致的這場過度通脹,從根本上傷害了所有階層的人民和官僚,並且給後世帶來了幾百年的影響。至少當時貨幣不能流通的現象至少在華北地區持續到227年曹叡恢復五銖錢為止才完全消除。

 在曹操和曹丕施政的階段都曾經搞過恢復運動,卻沒有獲得完全成功,除了作為政治中心的許昌以及部分大城以外,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城池是沒有貨幣流通的。由於物物交換在實際交易中很不方便,根據正史《三國志》魏書裡也記載說,204年(建安9年)9月,曹操佔有冀州後,“收田租畝四升”,但是“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可以得出:布作為國家稅收的制度也就是所謂的“調”從此開始,並一直持續到780年公布“兩稅法”為止。算算大概前後近580年,顯然布不僅僅是作為戰略物資被看待的。一定有相當的“換金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流動性”很高的“nearmoney”吧。

 我想以董卓本人即便到死也絕對沒有想到自己在經濟學上的無知會在偶然之中給中國的稅制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 從東漢末年一直到三國時期,谷和帛代替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時間最長、范圍較廣,以致在群雄割據,逐鹿中原之時曾經一度出現過“廢棄貨幣”、“忘記貨幣”、“不準使貨幣”的現象。

 當然不可否認這和當時市場上錢幣缺乏有莫大的關系,而這種貨幣緊缺的情況一直到,晉代曹魏之後,由於統治者的不夠重視,以及當時的時代眼光的局限性,導致即便沿用漢朝的“五銖錢”貨幣,而由於鑄幣數量相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滯後性,也遠遠滿足不了當時市場流通的需要。

 根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宋文》記載,當時南朝的宋大臣范泰,曾寫奏議反映國庫貨幣減少,市場流通使用的貨幣奇缺的情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因此,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期間,人們在市場上不得不用谷帛當做貨幣流通,而且貨幣制度也極不統一。

 關於三國的貨幣不統一的情況,等到本書後續小梓再提,小梓說這麽多也算是適時介紹一下目前的錢幣情況,也方便讀者能理解今後曹衝改革貨幣的時代背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