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當球長》第892章 我是中國人,我就驕傲
承天十八年十一月底,中俄奧三國聯合簽署了《南京合約》。歷時三年有余的第六次俄土戰爭第二次中俄戰爭結束了。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雖然那些土地在現在這個時候被很多國人視為苦寒荒蕪野地,似乎半點價值也沒有。

陳漢內閣在協議簽署的第二天就宣布黑龍江以北土地,以五華元一畝的超級低價,對全社會公開出售。而這幾年經過勘察,黑龍江以北地區一共可供出售的土地高達5500萬畝。

蒙古北部地區的牧場和田地可供出售的總面積則比黑龍江北部更多許多,北海地區【貝加爾湖】本身就生活著不少蒙古人和漢人的。前者看樣子,很多人也是不準備再往西遷移了。

而至於西西伯利亞平原,一樣是五華元一畝地的超級低價,那可供出售的總面積比黑龍江北部和北海地區相加在一起都要多。

陳漢公布這一政策的時候,俄羅斯使團和瑞典的使團還都沒有離開南京,看到了這一政策,前者是心如刀絞,後者是滿滿的羨慕。

但這兩國人並不知道,陳漢這次的‘戰果’雖然在接下的一年中就為國庫收回了五個億以上的資金,但在未來的一百年中,不管是黑龍江北部地區,還是北海地區,亦或是西西伯利亞地區,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中國人,總共也不過1000萬人口,似乎還沒有原時空俄羅斯佔據的西伯利亞人口多。

陳鳴也是在好幾年後才注意到了這一情況,買地的人很多,真正遷移過去的人卻很少。他那時很是苦惱了一陣,很是思索了一番因由,最後覺得是人口太少的緣故,中國又太大的緣故。

這個時代的國人有著太多太多的選擇了。

他們去南洋,去南明州,去北美,那效果不都比跑去西伯利亞強麽?

雖然那些地方的‘生活成本’比西伯利亞更高,但西伯利亞太荒涼了不是?

如今國內已經逐漸增大在教育上的投入,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上學、上夜校的機會,對於很多觀念傳統的中國老百姓來說,人離鄉賤是一,耽擱了孩子上進是二,這第二條甚至比第一條都更重要。

而西伯利亞那鬼地方,想要形成一條完整的教育鏈,那要等到猴年馬月啊?!

只不過眼下的陳漢權貴和在華的商人們並不知道這一點,在承天十九年,也就是西歷的1793年,東方世界的目光全都關注到了一個巨大的成交額,在那一年的十月中旬,陳漢內閣主持的‘買地運動’收獲了巨大的成功總成交額突破五個億,幾年戰爭中耗費的大把軍費都一下子回籠了一小半。而其中光是單筆成交額在十萬華元以上的買賣土地案,那就超過2000件。

陳漢國內的工商階級對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大,讓人膛目結舌。雖然這些人在購買田地的同時也在尋求著購買礦山,現在開發不了,也不適合開發,可這能留作以後啊,可以成為企業家族的底蘊不是?

這就好比勘察加半島上的金礦,如今這個年代很顯然不適合開采,那鬼地方,連祥州的金礦都比哪兒更適合開發,但礦產部拍賣金礦的永久性開采權的時候,以九州商會為首的國內商幫財團,還是飛快的將之一掃而光。

當然,這裡頭九州商會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身份更高一些的人還能隱約的知道,那些金礦的永久性開采權不僅僅是九州商會出的手,還是直接收攏到了皇帝的手中。

而皇帝對勘察加半島的金礦還說出了一句話:放上一百年後,再看麽。

等到內閣公開出售西伯利亞土地的時候,

九州商會又再度大手筆出擊,先後在北海、黑龍江北和西西伯利亞平原,搶得了二三百萬畝土地。整個承天十九年,那就是陳漢國民享受戰爭紅利的幸福時光。

雖然這個范圍更多是東北、西北和蒙古地區的人口,內地的老百姓對於移民西伯利亞,或者是花錢去西伯利亞購買土地的熱情不大。

但整個中俄第二次戰爭裡,付出最大犧牲的也是東北、西北和蒙古地區的老百姓不是?

所以在大批的國防軍帶著勝利的喜悅,意氣風發的從前線撤回來的時候,這些在戰爭中付出的老百姓享受到了難得的戰爭紅利,這也是順理成章的。

整個帝國在承天十九年這一年,都沒有怎麽把眼睛向外看。

柳德昭一次次的開啟內閣碰頭會,商議著諸蒙古汗國和哈薩克汗國的地盤劃分,這事兒倒是不難解決,可難以解決的是‘中國援助’的配置順序。

如果大草原上再傻逼的人也不會自認弓馬即可無敵於天下,面對火槍火炮火箭彈,弓馬算個屁。

而遊牧民族對於武力的認知是最有體會的。

誰的拳頭硬,誰就有發言權,誰就能佔據利益。

當初土爾扈特部就是拳頭沒有準噶爾部硬朗,然後他們迫不得已的,就被逼的出走歐洲。

而到了伏爾加河流域後,在渡過了最初的一段好日子後,土爾扈特人的全都沒有俄羅斯帝國硬朗了,他們就只能對聖彼得堡俯首聽命,然後一次次為俄國人衝鋒陷陣。

所以,每一個遊牧民族的首領對於‘武力’都視為最重要的。

渥巴錫都直接從大西北跑來的南京,對內閣和大都督府一次次的找上門來,要的就是懇請內閣先為土爾扈特汗國建設一座兵工場,那怕一應鐵料他們都需要對外交換呢,那也心甘情願啊。

對於大都督府則是請求允許土爾扈特部的年輕一輩,有進入軍事學院和政治、法律、經濟等等學院深造學習的機會,重點是軍事學院,然後希望大都督府握在手中的改良馬種能‘賞賜’給土爾扈特部一批。

陳鳴在巴爾喀什湖以西地區,一直到裡海的東岸,南到後世的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被則一直延伸到西西伯利亞,共劃分了三個哈薩克汗國,四個蒙古汗國。

前者就是三帳哈薩克,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如今是一人立了一份家業了。

而四個蒙古汗國,誰真的,這人數真心不多。單個的輪起來,並不比三個哈薩克小汗國強大了去了。

土爾扈特汗國是其一,喀爾喀汗國【外蒙為主體】是其二,以西部蒙古【清海和寧北部蒙古部族】為主體的和碩特汗國,和以東部蒙古為主體的察哈爾汗國。

這四個汗國人口最少的就是土爾扈特和喀爾喀,國民人口統計還不足三十萬。當然這個數字對於這兩個小汗國來也是各有不同味道的,土爾扈特是人口實實在在的增加了。他們在俄羅斯地盤混日子的時候,總體人數只有二十萬出頭。如今二十五六萬人口,他們平白增長了四分之一的人口,渥巴錫高興著呢。

而喀爾喀蒙古的總體人口則絕對超過了四十萬,加上他們收容的一些布裡亞特蒙古人,總人口甚至能逼近五十萬。

但那裡頭有很多人都不願意放棄現在的生活,他們很清楚近一二十年裡的舒坦生活是誰賜予的,那些牧民不願意跟著他們的部落貴族從喀爾喀草原跑來大西邊,反正他們都是底層的貴族或是平民,沒有什麽好失去的。所以很多喀爾喀蒙古人都留在了原地,而現在這些人就自行轉化為陳漢國民了。

同樣是遷移,土爾扈特部大大的撈了一筆,不僅有功勞,還有人口福利;而喀爾喀蒙古就損失很大,可是他們也贏得了‘獨立’不是?這是很多喀爾喀蒙古人都夢寐以求的事兒。

在滿清的統治崩塌之後,很多喀爾喀蒙古貴族的心都活動了起來。

這些人本身歸附滿清也不過才百十年前的事兒,是康麻子時候以被準噶爾打的受不了了,這才向滿清求降。而且就算投降了滿清之後,也有點像聽調不聽宣的意味,自主性比內蒙強多了。

現在,陳鳴把他們從他們的老地盤裡趕走了,願意獨立的人都去西邊了,雖然分出去了一塊本身是可以吞吃下去的地盤,但陳鳴覺得是值得的。

哈薩克草原看似‘味道’不錯,但中國要吞吃了那裡,不僅會跟俄國邊境陳兵,要很有可能被拖入天方信仰的爭鬥和打壓當中,而且哈薩克人也絕不願意徹底臣服。

陳鳴要吞並哈薩克人,就只能打壓天方教,這就會引起天方世界的不滿。

南洋好歹還有一個印度與天方世界相隔,哈薩克卻直接就貼著天方世界啊。動起手來,影響力是非同一般的。

這種情況下拋出去也就拋出去了。

陳鳴手裡的資本依舊多到可以供他揮霍了。

如此情況下,這七個剛剛成立的小汗國就成為了一股新的力量,湧現在了亞歐大陸上。

三帳哈薩克或許會有些不情願,因為之前的哈薩克草原全都是他們的,至少從法理上來講,那是屬於哈薩克人的。但現在至少有一半分給了蒙古人,就算之前的不少地盤都已經被俄羅斯人給蠶食了。

對此,陳鳴是有補充的。

三帳哈薩克的‘利益’是受損了,那麽就挖東牆補西牆麽。哈薩克草原上的地盤受損了,他們可以向南方開拓麽。

就像已經要臣服的廓爾喀王國一樣,陳鳴支持昌達巴哈杜爾沙阿廢除拉納巴哈杜爾沙阿後,登上國王王位,而且許諾了他們金錢、武器和海量的軍需物資,出動教官、顧問為他們訓練軍隊,然後廓爾喀的目光就別對著不丹和錫金了,就對著印度狠狠地一口咬下去吧。

陳鳴打算把廓爾喀王國變成陳漢在次大陸的一頭凶猛的藏獒,而小不點不丹就跟著藏獒身後吃一些殘羹剩飯,也能讓他們的塊頭壯起來。還有克什米爾地區的拉達克,這個國家同不丹、錫金一樣,也是藏地的附屬國,陳鳴也需要他們動起來,強壯起來。

雖然陳鳴的目的是最終利用他們的震懾力,好讓中國在印度擷取更多的利益,但這對這些個小國也是有好處的不是嗎?

他將來準備著那樣對待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家,現在也準備如此的對待三帳哈薩克和蒙古四汗國。

跟著他陳鳴有肉吃。

那希瓦汗國、浩罕汗國和布哈拉汗國,就是三塊擺在那兒的肥肉。 只要三帳哈薩克的軍隊完成了變革,從部族軍隊轉變成常備軍,拿著先進的武器,經受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那麽從這三個或是已經腐朽,或是剛剛建立的汗國身上割下一塊塊肉來,還是多麽困難嗎?

說一句有點小過分的話,陳鳴最終的目的是讓哈薩克人向西移動,讓蒙古人為他們完成一道鑲邊。因為在非強力手段的製約下,讓哈薩克人徹底拋棄對真神的信仰,真的很難做到。

這些年過去了,哈薩克人信仰真神的信徒並沒太多減少,雖然薩滿和佛教密宗在他們內部中的影響力的確是增大了,但哈薩克人對於信仰相當的活絡,很多人是即信奉真神,又信奉薩滿,他們也不怕死後被下了火獄。

反正就像中國人一樣,既信佛又信道。

當信仰壓製被減輕後,束縛被松綁後,似乎這種有啥信啥的態度會普遍存在於全世界的任何民族。

哈薩克人這些年裡的對真神信仰雖然並無太大的萎縮,可是天方教的長老、教長們的權利也大大的萎縮了,這也是事實。

整個陳漢的社會各階層,都在矚目於七個小汗國的建立、建設,尤其是年中時候,這七國汗王齊聚南京受封,雙方正式確立了宗藩關系,就更讓中國一片歡喜。

中國人從上到下都有一種老大心態,對於收小弟,接受‘萬國來朝’,那絕不僅僅是高層人物喜愛,底層人也很享受這種榮光。

天、朝上國的心理並不存在於帝國的上層,而是存在於整個帝國所有人的心中,骨頭中。

我是中國人,我就驕傲,我就看不起你們其他國的所有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