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刊號面世的前半個月裡,大家都可謂卯足了勁。執行主編張偉城和我們一幫編輯記者天天加班到深夜一兩點。版面選題是一審再審,所有稿件一改再改,一些老編輯親自把關。各個小組天天開會討論,一篇篇稿子過,大家暢所欲言,開誠布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大戰前的緊張氣氛,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
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等待這場大幕的拉開。
策劃部門正緊鑼密鼓地展開前期宣傳,長江二橋橋頭巨大的《陽光周刊》的廣告牌豎立了起來,各大高校陽光行動也在悄然展開。
2001年11月1日《陽光周刊》正式創刊。一經推出就顯出了它咄咄逼人的銳氣,在新聞的風格上,大膽創新,追求平淡的文風,清秀的版式,極具親力的標題等等。版面的設計新穎獨特,封面是楊瀾的獨家專訪照片,封底是香車美女,大圖片,大標題,內容涵蓋新聞娛樂,飲食起居,方方面面。整整四十個版,再加銅版紙封面,十六個彩版僅售一元。這無疑是武漢報紙中性價比最高的報紙。當天,還在中南商場,武漢廣場展開大型路演推廣,數百人的賣報隊伍,深入到各個高校,一時間《陽光周刊》風靡武漢街頭,報攤上的報紙被一搶而空,不得不臨時加印,創刊號發行量突破了十萬份,創下了武漢周刊市場發行量之最。
創新是《陽光周刊》最大的特色。在資本運營上,由新華社湖北分社與商家出資共同成立新華傳媒有限公司,負責廣告、發行,資本控制。這是繼《新聞信息報》,《市場時報》之後惟一的由外資參股進行運作的報紙。
《陽光周刊》同時也推出了一系列大型社會活動,POP品牌推廣,“捕捉陽光”進行有獎購報,舉辦《陽光周刊》大學生形象設計大賽,穩步地向前推進。
《陽光周刊》當時確實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嘗試。在日報林立的時代,做為周刊應該如何去定位,如何去發展,值的每一個報人去認真去思考。說武漢不具備象北京、上海那樣大力發展周刊市場的環境,對此說法我不敢苟同。北京的《精品》,上海的《申江》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城市特定的人文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報紙有非常準確的定位。一份報紙就如同是一個產品,首先明確的是報紙是辦給什麽人看的?這些人喜歡什麽樣內容,根據喜好才能更好地,更合理地為讀者服務。
《陽光周刊》,采用了文字與標識統一的全新報頭,每期頭版均用近1/2的版面刊登具有相當新聞內涵和較強視覺效果的大幅照片,並配以形式活潑的導讀,給人一種“好看“從而忍不住想看的感覺。由於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的讀者能耐下心來細細讀報的越來越少,因此,這種全新的“好看“的報紙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讀者“動心“。
所謂“有用“,就是指信息的實用性。許多周報對那些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信息堅決地說“不“,而對那些讓人一看就可“操作“的信息則備加青睞。如北京的《精品購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務導報》提供的都是十分有用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以《申江服務導報》的版面設置為例,A1-A8著重報道貼近生活的新聞事件(如《甲肝十年,一個城市的記憶》);C1-C8是投資理財信息;B1-B8、D1-D8都是生活實用信息,如購書、就業、婚姻介紹、醫療保艦家用電器以及獨具特色的“便民活頁“等。可以這麽說,讀者手頭有了這份報紙,便能充分滿足對吃、注行和購物、娛樂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所謂“透徹“,就是抓住一些重大題材和與生活休戚相關的事件,全方位設計,立體交叉地進行報道,融合宏觀與微觀的分析、專家與公眾的意見,文字與圖片齊頭並進,讓讀者看得過癮,覺得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