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出生在80年代》第六章 救急
  剛去修理廠,跟我一起來的都是進入學習階段,當然,這個學習非大家念書,玩那麽簡單。

  我們需要掌握的東西很多,首先,就是要識別各種扳手,而且要懂得各種扳手的用途及性能,當然保養也都是歸我們這些新手。

  我們幾個都是有一個指定的師傅帶。

  我的師傅海峰據說是這行當比較厲害的角色,唯一不足,師傅那脾氣,簡直逆天,一言不合,絕對給你丟根翹胎棒過來,不單單是丟,更重要的是,要命中,一旦未命中,絕對有第二發。

  最先學習的當然是補內胎了,我們主修各種載重大汽車,都是有內胎的,最大的也就是裝載機的輪胎了,一般是三個人同時才能挪動一條外胎,我剛去那會,給我一條裝載機內胎,我是背不動的,身板太弱,那幾十斤重的內胎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玩轉的。

  補內胎,我們用的是生膠片,那種大約35公分寬,跟畫卷一樣,卷上幾十層,按公斤論價的,需要多大,裁剪多大。

  內胎的傷口一般也分幾類,第一類釘子眼,也是最輕的一類,這種直接用木搓打毛釘眼附近,然後將用汽油浸泡的生膠水塗抹上去,裁剪出大小三厘米左右的方塊先粘起來,然後用一個鐵皮製成的四方盒子,盒子是沒有蓋子的那種,用燒熱的鋼板壓上去,在用絲杆壓著鋼板,內胎下面墊上沙袋。

  其實大家看完這個程序就知道了,最難點,就是溫度,要讓生膠熟透,才能像橡膠一樣結實,如果過生,可能你提鐵盒的時候,生膠片會粘在鐵盒上,拿不下來,過熟,內胎會因為高溫導致橡膠過早的老化,一充氣,當時就爆了。

  其次,就是稍微有點傷口的,這種傷口大小,一般都是比釘子眼稍大一點,一厘米到五厘米左右的,算是中等傷口,這種就需要帶上內胎做陪襯,裁剪好尺寸的生膠片,上面壓一塊尺寸比生膠片小一圈的內胎,中間塗抹生膠水,補好了,跟原裝的用起來是一樣的,不會因為高溫而掉膠。

  當然,在那個年代,大家都缺錢,另外,很多司機也是很節省,有那種超大口子,比如六厘米以上的口子,甚至十幾厘米的口子,司機也是願意加錢修補的。

  像這種大口子的,我們都是先將內胎裂口處打磨發毛,然後用針線縫起來,最後才跟第二種口子一樣的方法去補。

  最初,我學習的時候,是用報廢內胎學習,要麽,糊了,要麽生了。

  我隻感覺到鋼板是熱的,多熱,沒一個準量。

  當然,您別說,用溫度計,在那個時代,溫度計是奢侈品,至少,我只在診所,醫院見過那玩意,以至於後來的“非典時代”才用到大量的溫度計。

  補胎那東西,一學習,就是三個月,中間還一直在給師傅當下手,幫忙拿工具啥的,也順帶學習汽車修理技術。

  有一次,我在石棉瓦棚下認真的貫徹落實補胎技術,老板接了一個電話(老式大哥大,一萬多一枚,我這種鹹菜當時連看的份都沒有。),然後就過來挑人了。

  其余幾人都比較忙,隻有我被師傅安排過來溫習補胎技術,老板先看了看我,然後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看到我還在補胎,愣了一會,然後開口了,其實我當時已經毛骨悚然了,自己本來就是新手,就怕老板挑刺,萬一被罵了,心裡絕對不舒服的。

  “小段,你跟我一起去馬鞍山救急,有一輛我們的老客戶,在那邊“雙胎坐地”(注1)需要支援,

我馬上安排車子,你去準備工具。”。  我就找來一大堆的急救用品,32噸千斤頂,一枚,20噸千斤頂,兩枚,工具,一套,木頭墩,四個,鋼板,若乾。

  不一會,來了一輛三輪摩托,我和老板二人就坐著前去。

  馬鞍山,我頭一次來這個地方,一邊巍峨大山,一邊平靜的水面,這裡是一座水庫,水庫面積太大了,我沒有看見邊緣,水庫與山中間便是那蜿蜒盤旋的公路,路不是很寬,可容兩輛大汽車同時通過,水庫邊上長滿了各式的花花草草,煞是好看,站在水庫邊上,迎面吹來的風,帶著絲絲涼爽,和濕潤的感覺,不禁讓我想起一首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容我抄段歌詞。

  …………………………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

  沒有紅牆,隻有綠樹,沒有白塔,隻有那巍峨的大山。

  徐徐秋風出來,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隨風舞動,眼前豁然開朗,沒有城市的壓抑,隻有這絲絲波浪的水庫。

  “啊……”我準備感歎一下,卻不想,有人不願意了。

  “小段,趕緊過來支千斤頂!”老板已經開始催了,其實任何時候,老板都是掃興的源頭,不是嗎?

  我從自己美好的幻想中回到現實中,還是老老實實的支千斤頂吧。

  車子在半坡中間,司機已經用幾塊大石頭擋在有氣的輪胎前面,我們只需要將車支撐起來,卸掉已經沒氣的輪胎,然後拉回去,留在修理廠的人幫忙,將輪胎修補好,拉過來,裝回去。

  (此處省略3000字)如何拆卸的,估計大家沒興趣。

  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將兩隻蔫了的輪胎拆了下來,由於輪胎沒氣,壓得時間太長了,被壓著的地方已經變形,滾動起來一跳一跳的,我剛去不久,力氣小,一個不小心,輪胎順著下坡一路跑去,越跑越快,我在後面使勁的追……

  這輪胎好像長了眼睛,跟我撒氣,順著一處山溝,直接滾了下去。

  我靠,竟然……

  看著掉入山溝的輪胎,我頓時傻了,我一個月工資才400元,這輪胎,一隻就是1200多元,這一下就是我三個月的工資。

  經常用幾毛錢買東西的我,何曾見過這麽多錢,更不用說,那是三個月的工資。

  看著傻傻的站在路邊的我,老板安慰到“沒事的,一會等我哥來了,用繩子吊著人下去,將繩子拴在輪胎上,用三輪車拉上來就行了。”

  蹲在地上的我,看著老板的身材比以往高大多了。

  費了一番功夫,輪胎被拉了上來,老板,老板的哥哥,還有我。

  我們累的氣喘籲籲,坐在路邊休息,輪胎就在屁股下面坐著,這隻輪胎型號是1100-20的,如果讀者有大車司機,就會知道,這種型號,一般單輪胎重量約30公斤,還不算裡面的鋼輪轂重量,加在一起,至少一百多斤重。

  看著幾十米深的山溝,我心有余悸,生怕輪胎再次滾下去,實在不敢滾輪胎了。

  “我來!”老板的哥哥倒是義氣,看著我單薄的身體,估計是不忍心吧。

  當然,輪胎帶回去,就是一番修補,然後拉過去裝上,此次急救就算圓滿結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