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1之大變革》一百二十三.最後的準備
王顯帶著人撤退後,賀家宅子裡的其他人才發現自家大老爺和二老爺已經死了,嚇得連火都來不及撲滅,立刻跑去報官。

 第二天,賀家宅子發生的事傳遍整個祁縣,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賀家是被其他做口外生意的商幫給襲擊了,就連祁縣縣令都這樣認為,把賀家的事情擱在一邊。

 能做口外生意的商幫沒一個簡單貨色,背後都站著朝中大佬,祁縣縣令不敢摻和這些事。

 王振江得知此事後,臉色怪怪的,自己前腳剛從柳林回來,後腳賀家就出事,看來譚良棟的實力,要重新評估一下了。想到這,王振江對譚良棟要訂購的兩套活字印刷設備更上心了,王家內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老大掌權,老二掌握了口外生意,王振江要想脫穎而出,目前看來,和譚良棟合作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在交城把借商會的皮貨還回去,王顯帶著特殊部隊的人返回柳林。此次任務,特殊部隊完好無損。

 譚良棟聽完王顯的匯報後,道:“任務完成得不錯,但回去要好好總結一下,看看還有什麽疏漏的地方。”

 “是。”

 “王顯,鑒於你部的表現,編作特戰隊,劃歸參謀司,可有異議?”譚良棟繼續道。

 “沒有,服從命令!”王顯喜道,這下可以跟著大軍去平叛了。

 “好,回去以後好好準備,此次去貴州,你們特戰隊要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是。”

 王顯走後,譚良棟繼續忙活。盧象升一共送來了一萬三千兩銀子,譚良棟發出了一萬一千兩銀子,作為軍士的安家費和作戰津貼。

 除此之外,譚良棟還通過商會購買了大量的草藥,大都是用來治療腹瀉、體寒、發熱的常見草藥。

 貴州在這時還屬於瘴癘之地,對人很不友好。在後世幾乎絕跡的瘧疾、血吸蟲病此時還很常見,貴州當地人都需小心,遠道而去的呂梁鎮就更需小心了。

 譚良棟把購來的中草藥做成草藥丸子,讓各班的醫療兵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譚良棟在軍紀中增添《衛生條例》,規定各部以隊為單位,在營地百米之外修築簡易廁所,扎營後不準隨地大小便。喝水必須喝燒開的水,並且不準士兵隨便取水喝。

 在未開發的深山老林,有些小溪流經礦床,重金屬含量超標,若你不小心喝了這種水,運氣好的話大病一場,運氣差的直接就能一命嗚呼。

 盧象升送來銀子後便一直待在柳林,整天待在軍營裡,時不時的和千總把總們切磋,很是過了一把癮。盧象升愛好練武,平時待在知府衙門裡,面對的都是些文官,早就手癢了。

 呂梁鎮出兵在即,在各村忙活的胡振江和在外培訓警察隊的李鶴軒都趕了回來。

 真武山大堂,呂梁鎮五千總、各把總、胡振江、余生、李鶴軒、白世鏡人等齊聚一堂。

 上次譚良棟去大同鎮時,呂梁營的盤子還小,吳敏、杜松也在,需要安排的事並不多。此次遠去貴州,呂梁鎮幾乎控制了整個呂梁,譚良棟也成了呂梁鎮的老大,需要安排的事很多。

 “濤起,我離開以後,稅務司由你代領,督促好各村農事,務必做到各村今年能有余糧。”

 “好。”胡振江起身回道。

 “鶴軒,警察隊職責重大,和護村隊一起維護好秩序。”

 “是。”

 胡振江和李鶴軒是留守的乾將,再加上各村日漸完善的護村隊,只要不是特別強大的敵人,呂梁二州保持穩定毫無問題。

 剩下的還有學堂、商會、煤炭協會,學堂給呂梁鎮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商會和煤炭協會給呂梁鎮提供財力支持,這三者協助胡振江和李鶴軒,一同穩定呂梁。

 安排好留守的事,譚良棟帶著諸將進了軍營。

 古來征戰,軍隊在出征前都會進行一系列準備,呂梁鎮自然也不例外。

 盧象升作為呂梁提督,為呂梁營擬了一份戰前軍誓,用以鼓舞士氣,但被譚良棟拒了。

 在譚良棟看來,戰前軍誓是走形式,士兵們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那份安家銀子,只要你將領不吃空餉不喝兵血,士氣自然就足。

 不過譚良棟也搞了個呂梁鎮自己的戰前動員,拉了個大橫幅,上寫道:“吃飽喝足打勝仗,早日回家報平安!”並讓各營千總把這句話傳下去,作為口號。

 接下來就是整備衣甲器械,各隊、各班全面檢查武器裝備,若是有損壞的需及時報備。在明軍軍令中有這麽一條,戰前必須檢查軍備,若是在戰時以軍備不足推脫作戰,當以軍法處置。

 同時,譚良棟把呂梁鎮的馬匹集中安排,營一級的傳令兵全部配馬。

 呂梁鎮進行了最後一次整訓,時間也到了八月份,正是兵部給的出兵日期。

 “吃飽喝足打勝仗,早日回家報平安!”最先開撥的是張應宸部,一隊一隊的士兵經過轅門,高喊著譚良棟給編的口號。

 譚良棟則站在轅門處,每當有一隊士兵經過時,向著行進中的士兵們行軍禮。盧象升站在譚良棟身旁,看到譚良棟的舉動,心中感慨,難怪譚良棟能在短短的三年時間拉出一支隊伍來,就衝他這份尊重士兵的心,就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第二批過轅門的是劉文景部,一支部隊跟著某一主將時間長了,該部也就帶上了主將的性格。劉文景部整體偏沉靜,沒有張應宸部那樣熱烈。

 緊接著牛涼部、屈華部和康軍偉部也依次走過。

 最後就是譚良棟帶著親衛隊、擲彈隊、炮隊、參謀司和後勤司出轅門,從呂梁到貴州,一路上戶部已為呂梁鎮準備好糧站,只需到達指定地點便可取用。天啟年間的明朝還是頗有實力,可以供應全國各地的軍隊調動,等到了崇禎年,廢除驛站,農民暴動,再要進行這樣的大調動就很難了。

 盧象升和譚良棟並騎而行,甩了甩手裡的馬鞭,盧象升朗聲道:“此去黔省,當獲勝!”

 “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