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九.京官,衝突
  萬歷四十八年十月,京城的天空開始飄起了小雪,給古老的北京城染上了一層素色。與素色相對應的,剛剛登基三個月的泰昌皇帝駕崩,年僅十六歲的天啟皇帝即位。皇位的過快更迭引發朝堂高層的混亂,朝廷各部門的運轉受到極大影響。

  就在此時,山西巡撫徐紹吉請求賑糧的折子遞到內閣,內閣把折子發給戶部,讓戶部著手解決。但這個時候戶部尚書、戶部侍郎等戶部高官正忙著和天啟皇帝的養母爭鬥,再加上戶部存銀不多,山西方面請求賑糧的折子在全國各地請派軍資糧餉的折子裡並不是特別重要,便把折子發派到一名戶部主事手裡,讓他前往山西,協同山西巡撫籌措糧食,自己克服難關。

  戶部主事,品級為正七品,和縣令品級相當,在高官如雲的京城裡可以算是個閑職,一般戶部都是有什麽雜事才交給主事去辦,比如出差給地方上傳個口信,或者是協助清點物資啥的。接到去山西命令的主事很是頭疼,怎麽都想不到上面的大人們會把這樣棘手的任務交給自己。

  上頭話說得好聽,是讓自己協助巡撫籌糧,但山西巡撫可是從二品大員,哪會理睬他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況且,現在,從山西巡撫遞上的折子看,山西的局勢並不平靜,不知道是否跟四川一樣,已經出現叛軍了。戶部主事考慮到自己的安危,本想去申請一些護衛人員,但沒人理睬,不得已,情急之下想到了自己的一位老鄉兼後進,正好在京城遊歷,其人能文能武,在讀書人中是個異類。

  “建鬥啊,來京城有段時間了吧,可還適應?”戶部主事在京中的一家小客棧裡找到自己的這位老鄉。

  被喚作“建鬥”的年輕男子見是戶部主事,急忙行禮道:“小生多謝大人關心,隻是京城物價高,小生囊中羞澀啊。”說完還苦笑了一聲。

  戶部主事啞然,跳過這個話題,又問了一些經義方面的問題,最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建鬥,你父讓你來京城遊歷,是為了能讓你避免閉門造車。如今,我要去山西跑一趟公差,想帶你去看看,不知你意下如何?”

  年輕男子急忙忙點點頭,道:“願意,我願意,大人。”

  “好,不過此去一路上不是很太平,我聽說你善使弓,給你備了副弓箭。”

  “多謝大人。”

  這個被戶部主事誆去當免費護衛的年輕人便是盧象升,建鬥是他的表字。今年他剛中舉人,本來他想直接參加會試,但其父認為盧象升太年輕,閱歷太少,此時參加會試不合適,便讓他跟前去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同前往京城,增長見識。

  準備妥當後,戶部主事便帶著盧象升還有兩名隨從,前往山西。盧象升是江南人,來京城是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對北方了解甚少,此次一出京城,就感受到北方局勢確實如同一些山陝兩地的學子所說的那樣,蘊含巨大危機。

  京城外面還沒感覺,途過保定府時,開始見到一隊隊的流民,往京城方向走去。到了真定府,不僅流民變多了,路上的強盜賊寇也頻繁出沒,中間四人還被一夥強盜圍過,若不是盧象升射死領頭的人,嚇得群盜四散,這四人還真可能被搶掠了。

  戶部主事在脫險後,後怕道:“真沒想到,直隸之地,兵備竟然如此松弛!”

  盧象升默然不語,在江南,在京城,看到的都是花團錦簇,真沒想到,北地地方局面竟是如此。

  後續的路程四人隻走官道,

過娘子關,進入山西,到達太原府。正如戶部主事所想,他連山西巡撫徐紹吉的面都沒見上,徐紹吉隻是派了人對他說了一句“知道了”便不再管他。戶部主事沒法,隻能暫居太原城,現在回京城也不好交差。  盧象升很好奇山西的局勢到什麽地步了,便借著主事的關系聯絡上了永寧州知府,得到一些消息。

  現在的永寧州,最震驚官場的事便是連續兩位小旗被殺,並且殺人者毫不顧忌的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吳敏、杜松”,這跟造反已經沒啥區別了。盧象升得知後,對這兩位所謂的造反者很感興趣,便對戶部主事說自己想去一趟永寧州。

  戶部主事是打算在太原府待一段時間,沒啥危險,便同意了盧象升的請求,並讓他注意安全,不要亂插手。

  在盧象升,這位日後締造天雄軍的明末頂梁柱,趕往永寧州的時候,譚良棟這方也出了點狀況。

  此時距離吳敏、杜松把王家的存糧安全運到劉垣圪r的後坡已有半個月時間。在這半個月裡,從劉垣圪r過境的流民越來越多,而這也引來了衛所兵。劉垣圪r以小村落為主,每個村落不過幾十人,面對大股流民和武裝的衛所兵根本無力應對,一些過於靠近河谷地帶的小村子慘遭搶掠,山裡的村落也時不時被一些過路的衛所兵打秋風。

  在這中間,曾有一夥流民和一小隊衛所兵要打後坡的主意,被吳敏帶著訓練了十天的礦工給打退。這一事被周邊的小村子得知,紛紛前往後坡,想請後坡上的人幫他們趕走流民和衛所兵。

  吳敏、杜松都不擅長這些事,對蹲在窯洞外邊院子的各村頭面人物不知怎麽處理。杜松想把那些人趕走,被譚良棟勸住,提出自己的建議:“吳隊正,杜隊正,我有一個辦法。”

  然後,譚良棟把自己的方法說了出來。在譚良棟的設想裡,他要把劉垣圪r的村子都集合在一起,後坡這邊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流民和衛所兵的侵擾,但對應的需要他們給後坡這邊交糧,算是交了保護費。同時,讓各村輪流派青壯到後坡接受訓練,可以有自保之力,而這個措施,也會讓後坡和各村合為一體。

  杜松聽完譚良棟的想法,很是讚同,“不錯,到時咱在岢嵐州這一塊就出名了!”

  吳敏考慮了一陣,道:“好,就先這樣,良棟你和我出去,跟他們談。”

  蹲在院子的各村頭面人物,在聽到吳敏說願意和眾人一起抗擊流民和兵匪時,都很高興,但在聽到要交糧時一個個繃起了臉,再聽到最後的派青壯過來訓練時,一個個陷入沉思。

  “這位當家的,我想問,你們讓我們交多少糧?”一個老頭考慮了一陣後,朝吳敏問道。

  吳敏示意譚良棟回答,譚良棟回道:“這位老丈,這要看您村子裡有多少人?每個青壯兩鬥糧。”

  眾人嘩然,紛紛表示太多了。

  那個問話的老頭繼續道:“這位小後生,空口無憑啊,你這光說讓我們交那麽多糧,老漢哪知道你能保護得了我們?”

  吳敏接道:“老丈,你這個說法就不對了,若是我們都保護不了你們,那你們手裡還有糧食嗎,我們又怎麽收到糧食?”

  經過一下午的扯皮,最後後坡和村民們達成協議,在趕出流民和衛所兵後,各村落按照青壯數每個人交兩鬥糧,之後各村落送過青壯接受訓練,這些青壯由後坡管飯。

  約定達成,杜松帶著十名自己的手下和十名訓練了半個月的礦工守在受流民和衛所兵侵擾最嚴重的一個村落,吳敏帶著剩下的礦工守在劉垣圪r最前面的河谷,阻攔流民和衛所兵進入劉垣圪r。譚良棟則留守後坡,在後坡,譚良棟已經是第三號人物了,主管整個後坡的後勤,老謝在一旁幫襯。

  吳敏和杜松每阻攔一次流民或衛所兵都報一次自家的名號,慢慢的,“岢嵐盜”吳敏、杜松的名號在流民中慢慢流傳開來,吳敏得知這一消息後,很是無語,但沒辦法,既然已經流傳了這個名號那就隻能立起這個名號,標志就是一面紅旗。說到這個紅旗,杜松本想打一面刺著猛虎的紅旗, 但後坡實在是太窮了,能刺繡的布一塊也沒有,就連被當作紅旗的布都隻有一塊。

  譚良棟看著後坡打出的紅旗,心裡有些感慨,難道這也是一面將要被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嗎?

  各村落有樣學樣,紛紛打起紅旗,一時間劉垣圪r紅旗招展,流民們見了紅旗後直接走過,衛所兵們也對插著紅旗的村子視而不見。

  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努力,吳敏和杜松終於把流民和衛所兵阻擋在外,劉垣圪r的各村落也守信用,給後坡交上糧,順便把想要訓練的青壯也送了過去。村民們都很精,送過來的幾乎都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和譚良棟現在的年齡相當,正是食量最大的時候。

  吳敏把這些十五六歲大的小子編成一隊,甩手交給譚良棟,讓他先帶一段時間,自己則繼續守在河谷,這段時間一直有小股衛所兵遊弋在外面,吳敏猜測是鎮西衛的人。

  吳敏的猜測沒錯,“岢嵐盜”不僅流民在傳,衛所兵也在傳,鎮西衛的長官千戶也得知了“岢嵐盜”,並且知曉頭目是吳敏和杜松,千戶聯想到前段時間永寧州知府傳過來的海捕文書,殺了兩個小旗的人也叫吳敏、杜松,便對手下的一個百戶道:“你帶著人到那劉垣圪r看看這‘岢嵐盜’是怎麽回事,記住,不要輕舉妄動!”

  在百戶帶人出發時,在永寧州待了有一個月的盧象升借著永寧知府的關系,來到鎮西衛,見到千戶,表示自己要一起同往。舉人的身份對千戶還是有一點壓迫力的,千戶答應盧象升的要求,並讓百戶好好保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