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1之大變革》三十五.合作,育種
  譚良棟在柳林折騰的這段時間,吳敏在後坡也沒閑著,他一直在聯系陝北那邊。通過王嘉胤的關系,吳敏聯系到了高迎祥。此時的高迎祥,是陝北一帶有名的馬販子,來往於塞外和陝北邊鎮,在北地很有名氣。

  今年,譚良棟每個月都會給後坡運回一筆銀子,算作煤礦的分紅。吳敏給手下的人發完餉後,還留有不少。五個月的時間,吳敏手頭有了一筆銀子,便走王嘉胤的路子從高迎祥手裡買馬。

  自從後坡被改為呂梁營後,吳敏、杜松、譚良棟三營之間的聯系就沒有以前那般密切了,特別是譚良棟,在佔據柳林之後,愈發的獨立了。吳敏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呂梁營現在全靠自己養活自己,吳敏會帶兵,但他不會治理地方,更不會生財,對於譚良棟,束縛著他還不如讓他能自由發揮。

  在延綏鎮,吳敏作為遊擊將軍,手底下有一支馬隊,那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而這也是他後面被迫離開延綏鎮的原因。

  柳林和劉垣圪坮地處呂梁山,地勢崎嶇不平,並不適合騎兵作戰。但吳敏心在延綏鎮,尤其是看到譚良棟在呂梁營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人們基本忽視了譚良棟的年紀後,吳敏就一心放到馬隊的訓練上。在延綏鎮,和塞外的草原民族作戰,騎兵才是王道,步兵只是補充。

  吳敏一共拿出五百兩銀子,高迎祥以前在吳敏還是遊擊的時候曾受過他的恩惠,便給了吳敏一個優惠價,一匹馬一百兩銀子。

  因此,在譚良棟帶著盧象升到達後坡時,正看到吳敏正在教第一營的小旗們騎馬。

  盧象升是個好武之人,以前他在江南,一直沒有機會見識馬上作戰,看到吳敏正在教如何騎馬作戰,頓時兩眼放光。

  譚良棟看了,也準備學學騎馬,到現在為止,他就會趕個馬車,還是在運煤的時候捎帶手學的。

  吳敏見過盧象升,在看到兩人來了後,便放下手頭的活,邊擦手邊笑道:“良棟,這位以前好像是被咱們俘虜過的一個舉人啊。”

  譚良棟也笑著回道:“是的,他就是盧象升,現在在戶部做事。”

  “噢,當上官了?”

  盧象升點頭道:“在戶部謀了份主事的差事,不值一提。”

  吳敏笑了笑,道:“前段時間來的官是布政使的特使,來了就把我們給招撫了,今天來的官是個戶部的,不知道有何貴乾啊?”

  盧象升正色道:“確實有正事相談!”

  三人進了窯洞,吳敏首先開口道:“盧主事,我希望你能把你的來意說清楚,包括是誰讓你來的。”吳敏在邊鎮乾過,很熟悉朝廷的一些規章制度,呂梁營是山西自己的事,就是往大了說也是歸兵部管,一個戶部主事過來插手,那只能是受人之托,或者就和布政使的使者一樣,是代表某一個人來辦事的。

  盧象升倒也不隱瞞,直接開門見山:“是即將接任山西巡撫的劉策劉大人拜托我來的,他讓我過來看看呂梁營。”

  “那觀察得怎麽樣?”

  “忠義敢戰之師!”

  吳敏搖了搖頭,有點不滿意:“這是場面話,我要聽你心裡話。”

  譚良棟也在一旁說道:“建鬥,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坦誠。”

  盧象升沉默了一會,現在劉垣圪坮主要有兩塊地盤,一個是劉垣圪坮,一個是柳林,還有杜松的第二營他還沒見到,但光是這兩個地方呂梁營的實力就不弱,而且,

呂梁山地勢複雜,跟太行山有的一拚,鎮西衛和左衛已經失敗了,盧象升自己感覺,以劉策在山東的作為,應該是傾向於不動刀兵。  “晉西北兩州五縣,有呂梁營的地方全都安定,沒有呂梁營的地方都亂了。”

  “哈哈哈,對,盧主事你說到點子上了。良棟,你把呂梁營的情況跟盧主事說一下,真正能決定招撫的還在巡撫身上啊。”

  譚良棟道:“呂梁營,現在有三營,一營由吳千總帶,八百人,二營杜把總,六百人,三營我,六百人。”

  盧象升暗暗合計了一下,光帳面上的人數就有兩千人,而自己所知道的,吳敏他們在和左衛打的時候,整個劉垣圪坮的人都參戰了,那麽呂梁營的情況就不能隻按照這兩千人來看。

  “嗯,我定會把吳千總的意思和大人傳達,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好好合作。”

  談妥了以後,譚良棟讓吳敏教自己騎馬,盧象升也厚著臉皮說要跟著一起學。吳敏很爽快的答應了,並說譚良棟很沒追求,光學會騎馬有什麽用,要學就要學會怎麽馬上作戰。

  後坡空地上,譚良棟扶鞍上馬後,吳敏指揮道:“兩腳輕踢馬腹,慢慢前進,把身子坐直,手扶穩!”

  騎馬很好學,但怎麽省力的騎馬就是個技術活了。吳敏在教會譚良棟騎馬後,便扔給他一把刀,讓他拿刀騎著馬感受感受。

  一圈下來後,譚良棟下了馬,換盧象升上去。在盧象升騎著馬走遠後,吳敏說道:“良棟,騎馬作戰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這次回柳林,你從我這兒騎走一匹馬,回去要多加練習。記住了,在馬上作戰,重要的是穩,刀必須要穩。”

  緊接著,吳敏不知道想起了什麽,繼續道:“馬隊馬隊,為什麽叫馬隊不是叫騎兵隊,就是我們在打得時候靠的是馬的衝擊,而不是人的力量。騎射,我們種地的終究是不如打獵的。”

  盧象升轉完一圈回來後,吳敏神色恢復正常,“要勤加練習。”

  三日後,盧象升離開後坡,回京城複命去。譚良棟也牽著馬回了柳林,三天的時間裡,吳敏給他教了不少騎馬作戰的要領。

  盧象升在離開後坡時,是譚良棟送的。臨走前,盧象升問道:“良棟兄弟,有一個事情我不太明白,希望你能給我解惑。”

  “你說。”

  “我在柳林外面要見你時,聽外面的人說你把柳林的煤礦都給佔了?”

  譚良棟看了一眼盧象升,隨即淡淡道:“建鬥,柳林那麽大的煤礦,我是吃不下去的,我把它們都分給了礦工們。”

  盧象升默然不語,譚良棟的這一做法在正常年頭是犯了大忌的,但在現在,卻是增加呂梁營的實力。盧象升肯定,只要譚良棟一聲招呼,整個柳林的礦工都會被動員起來,那時候那場面,將會很難收拾啊。

  回到柳林後,譚良棟把盧象升帶給自己的土豆拿了出來,一顆一顆的放好。然後,立刻讓人請來柳林種地最好的三個莊戶。

  莊戶們是第一次見土豆,這個時代的糧食作物全部都是谷物類,沒有以塊莖為食的。譚良棟開門見山,直接讓三人在真武山上開辟一塊地,把這些土豆種到地裡,三人分別按照自己的習慣種,並讓余生每天記錄土豆的長勢和三人種地的方式。

  前世的譚良棟沒種過地,根本不懂得怎麽種土豆,現在有了土豆種,只能讓經驗豐富的人去種,並且是讓三個人去種,分散風險,一旦一個人出了問題把土豆給種死了也有挽回的余地。

  三個莊戶家也有人在煤礦裡乾活,也受過譚良棟的好處,對於譚良棟交待下來的任務,自然是不敢怠慢。在真武山上各自選了塊地,松地、除草,種下了土豆。

  余生也暫時從自己的思想裡出來,記載土豆的生長和種植。

  在接譚良棟給的任務時,余生問道:“這土豆是什麽樣的東西?”

  譚良棟拿著土豆,語氣中仍舊還有著一絲興奮,回道:“這東西要是能種成功,那柳林就不缺糧了。”

  余生並不是很相信譚良棟的話,千百年來,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一共才培育成三種主糧,先秦時代的的粟米,兩漢時代的小麥,唐宋時代的水稻,每一樣農作物的培育和推廣都花費了數代人的時間和心血,而現在譚良棟就拿著幾個土豆想要獲得大量收成,余生很懷疑。

  懷疑歸懷疑,余生接了譚良棟給的任務,並勸了一句:“糧食作物急不得。”

  譚良棟明白余生的話,兩個不同時代背景下長大的人思維方式很不一樣。在後世,國家要推廣一項新的產業,先是普天蓋地的宣傳,然後是各地大規模的實踐,最後是逐步推廣到全國,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一定會見成效。

  而在現在,天啟時代的明朝,緩慢的社會節奏和低效的政府組織,根本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此規模的事。

  “不能緩,若是繼續乾旱下去,清河沒水了,那我們就只能等死了!”

  現在還只是天啟二年,真正的大災還在以後,等旱災遍及河南、湖廣、四川、兩江以後,那就真的是遍地生亂了。等到了那時候,譚良棟要麽被漫山遍野的農民軍給吞噬,要麽加入農民軍,把這個無情的世界撕碎、毀滅。

  親自看著三個莊戶把土豆都種了下去,譚良棟稍微松了一口氣。沒有足夠的糧食,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