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一百五十一.大軍過江
烏江對岸的老郭在得到五十人的支援後,對第三座要塞發起攻擊。這次,敵人有了準備,要塞內的安軍弓箭手已做好準備,對著遠處的呂梁鎮小隊射擊。

 老郭見敵人已有準備,便讓擲彈隊的人做好集束手榴彈,以散兵衝到要塞前,進行集中爆破,同時讓親衛隊裡的弩手掩護。

 要塞內的弓箭手有限,射出來的箭稀稀落落,腰間綁著集束手榴彈的擲彈隊隊員瞅準空子,迅速衝出去。

 擲彈隊能作為譚良棟的直屬部隊,訓練內容除了一般部隊的訓練,還有擲彈隊自己的兩項訓練內容,分別是擲彈和快速突進。

 要塞上的頭人見明軍衝出五六個人,直奔要塞底下,立刻讓弓箭手重點照顧那幾個擲彈兵。

 老郭見狀,立刻讓弩兵跟進,專朝弓箭手的位置射去,逼得要塞上的弓箭手無法專心瞄準。

 頃刻之間,擲彈兵就跑到要塞地下,抽出腰間的集束手榴彈,拉響手環,奮力扔出,然後立刻轉身,找到合適的隱蔽處,立刻抱頭蹲下。

 “轟、轟、轟”,連續三聲爆炸響起,有一捆集束手榴彈直接給扔到要塞上,土司兵直接給炸了下來。

 要塞上的安軍被炸懵,頭人在爆炸後感覺到自己頭上有東西往下流,伸手去摸了摸,印入眼簾的赫然是鮮血,然後直接倒了下去,手榴彈爆炸後的碎片直接插進頭人的腦袋裡,活不成了。

 頭人一死,剩下的部曲和奴隸兵們都慌了,也不管什麽要塞了,一個個的都往下跑。

 “哈哈,弟兄們,衝!”老郭興奮的喊道,集束手榴彈的威力超出他的想象,第三座要塞順利攻下。

 對岸,譚良棟再安排過五十名援兵後,便讓人去請秦良玉。呂梁鎮中沒有匠作營,白杆兵中有,裡面還有不少鐵匠,正適合修複鐵索橋。

 第三座要塞攻下後,老郭立刻派人給譚良棟報信,正好秦良玉也來到,聽到呂梁鎮已經攻克對岸的據點後,笑道:“譚將軍可是給了老身一個驚喜!叫我過來有何事?”

 “秦少保,對岸據點已被拔掉,需要工匠修複鐵索橋。”

 “好,這事就交給我吧,白杆兵中有匠作營,正能負責此事。”

 “有勞秦少保!”

 白杆兵的匠作營被調上來,老郭在攻陷第三個要塞好,俘獲了安軍從漁民那裡搶來的八條漁船,押著俘虜讓他們劃船過江。

 加上船幫的五條船,呂梁鎮手裡現在一共有十三條船,運力大大增加,白杆兵的匠作營大部被運送過岸,呂梁鎮張應宸也給運過去三個營,在岸邊扎營立寨,防止敵人襲擊。

 鐵索在對岸被斬斷,在譚良棟的安排下,將十條船橫列在江上,沿著烏江關這邊未斷的鐵索向前摸索,眾人一起合力,將斷掉的鐵索拉到對岸。

 鐵匠們則在對岸生火砌爐,拿出預先準備好的鐵粉,在火爐上熔煉。石砫產煤,鐵匠們火爐裡燒得正是煤炭,能提供極高的熱量。水西缺鐵,一是缺鐵礦石,二是缺煤,用柴火很難提供足夠的熱量去煉鐵。

 “嗨呀嗨,嗨呀嗨……”烏江上的傳來了號子聲,能當鐵索的鐵鏈很粗大,眾人奮力將鐵索拉上對岸,鐵匠們接過鐵鏈,將其固定在岸邊的鐵杆上,然後迅速澆上燒化的鐵水,等鐵水冷卻後鐵鏈便被固定住。

 每一根鐵鏈都需纏繞三根鐵柱,澆灌鐵水固定。

 烏江上的鐵索橋一共有七根鐵鏈,在眾人的努力下,花了七個時辰的時間將鐵鏈重新拉好。

 鐵索橋恢復後,便是在橋面上鋪設木板,十三條船一齊開動,烏江關本就備有木板,此刻正好派上用場。

 最先過烏江的是呂梁鎮張應宸部,一開始只是過一百人,慢慢增加到兩百人,橋上的士兵分兩列前進,一部過完橋後另外一部再過。

 呂梁鎮過完橋後,白杆兵依次走過。

 過橋的速度要遠快於坐船,從鐵索橋上過,即使加上恢復鐵索橋的七個時辰,一共也才花了一天時間,養龍坑司的敵人根本沒辦法在這麽短的時間反應過來。

 若是換成坐船,即使後續能搜羅到大量船,各部過船也需要三天時間,再加上各種物資和輜重,所花費的時間更多。

 在歷史上,太平天國後期,石達開過大渡河,就是因為選擇了坐船過河,被曾國藩抓到了半渡而擊的機會,導致太平天國最後的力量被消滅。而我黨長征的時候,選擇了飛奪瀘定橋,避免了被敵人包餃子,順利進入川地。

 呂梁鎮在過江後,在原來三個要塞的基礎上構築陣地,防備養龍坑司的敵人。

 白杆兵過了江,烏江關的守備也跟著過來,譚良棟問道:“這橋以前叫什麽名字?”

 烏江關守備回道:“這橋沒個確定的名字,過橋的人們一般都是叫它烏江橋或是鐵索橋。”

 譚良棟不知想到什麽,突然笑道:“秦少保,咱們今天恢復了這鐵索橋,是不是該給它起個名字?”

 秦良玉一聽,也笑道:“你說得對,李守備,我們給這座鐵索橋命個名字,你覺得如何?”

 “好事啊!還請秦少保賜名。”

 秦良玉笑笑不語,看向譚良棟,道:“恢復鐵索橋,呂梁鎮當居首功,譚將軍你來吧。”

 譚良棟也不客氣, 直接道:“我們過烏江,是為平定安邦彥叛亂,這座鐵索橋就名為‘鎮安橋’吧!還請秦少保題字。”

 打仗之前一般都希望能有個好兆頭,譚良棟的“鎮安橋”就是一個最好的彩頭,秦良玉朝親兵吩咐道:“取筆墨來!”

 烏江岸邊有很多大石頭,秦良玉選了一塊表面比較平整的大石頭,拿起特製的大毛筆,單手一揮,“鎮安橋”三個大字映入人們的眼簾。

 秦良玉本人精通武藝,單從她單手拿起大毛筆寫字,就可知她的臂力有多強。這種特製的大毛筆,不下五十斤,和一支長鐵槍的分量相當。

 “好!”譚良棟讚道,秦良玉的毛筆字,給人殺伐果斷之感。

 在這個時代待了將近五年,特別是經常和盧象升交流,譚良棟對毛筆字的鑒賞水平也在一直提高,雖然他本人的毛筆字寫的特別難看,這也是譚良棟一直使用硬筆的原因,實在是自己的毛筆字難以拿出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