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七十一.龍場驛追擊
譚良棟在乖西司待了兩天,把劉羽交給了劉文景,自己帶著屈華部返回養龍坑司。

 白杆兵對青山司和底寨司的軍事行動也很順利,基本上白杆兵一到,兩地的留守的土司頭人就投降,獻上金銀物資。

 秦良玉在底寨司待了一天后,負責盯著龍場驛的秦翼明傳回消息來,龍場驛出現大量軍隊,還有一支軍隊離開龍場驛,往陸廣方向而去。

 陸廣距離底寨司很近,秦良玉接到秦翼明的消息後,立即遣秦邦屏領著八百人,前去搶先佔領陸廣。

 同時,秦良玉派傳令兵返回養龍坑司,把龍場驛的情況傳給呂梁鎮參謀司。譚良棟回到參謀司後,從參謀那裡得知了龍場驛的情勢。

 看著地圖,參謀們建議譚良棟派兵進入息烽所。息烽所在安邦彥叛亂前是明朝廷在黔中一帶的軍事衛所,扼守養龍坑司、青山司、底寨司、乖西司四地,安邦彥叛亂後,衛所軍無力戰鬥,息烽所被廢棄,安邦彥派人一把火毀了息烽所。

 譚良棟留屈華守養龍坑司,集齊剩下的軍隊,共計一千五百人,朝息烽所進發。

 息烽所原先是個軍寨,被大火燒成了一片白地。呂梁鎮的部隊抵達息烽所後,在原先的基礎上,伐木造屋,安營扎寨。

 雖說安邦彥是往水西城撤軍,但誰也不敢保證他不會派人襲擊養龍坑司,在息烽所設立據點,可以很好的拱衛養龍坑司。

 龍場驛,安順義抵達龍場驛後,為保安全,立刻分出一支人馬前去佔領陸廣。陸廣臨近陸廣河,也因陸廣河得名,是陸廣河的一處渡口,若不是戰亂,原先的陸廣是一處比較繁華的小鎮。

 安軍和白杆兵都在趕時間,最終兩路人馬在陸廣外遭遇,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安順義派出去的都是安氏部曲,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志都要遠強於奴隸兵,秦邦屏的八百白杆兵也是百戰老兵,剛剛又在養龍坑司大敗安順明,正是戰意高漲的時候。

 兩軍都不弱,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自然是打得十分激烈,最後,白杆兵憑借著人數的優勢,打退了安軍,順利進佔陸廣。

 陸廣是渡口,鎮內有大量運貨的小船,秦邦屏進入陸廣後,立刻把所有的運貨船征用。

 明軍在進入黔地作戰後,最困擾明軍將領的地方就在於物資輜重的運送。黔地多山道,交通狀況很差,軍隊的後勤轉運十分艱難。

 秦邦屏將陸廣所有的運輸船征用,等大部隊來了以後,在船上運送物資,士兵沿著河道行軍,能大大減少物資的轉運困難程度。

 當天下午,就在秦邦屏入駐陸廣不久,秦良玉就帶著主力抵達。

 同一時間,秦翼明再次傳回消息,龍場驛又進駐了大量軍隊,並且還有著大量的平民奴隸,應該是安邦彥到了。

 譚良棟在息烽所也收到消息,安邦彥已抵達龍場驛。

 按照先前譚良棟和秦良玉制定好的作戰計劃,兩部要趁著安邦彥剛進入龍場驛,立足未穩之時,發起一場攻擊。

 白杆兵從陸廣出發,呂梁鎮從息烽所出發,在約定的地點匯合後,共同對龍場驛發起攻擊。

 龍場驛,安邦彥從貴陽城撤軍後,一路上實行堅壁清野的行動,搶走所有的糧食,裹挾各司各寨的民眾奴隸,一路下來,聚集了十多萬人,如此之多的人聚集到小小的龍場驛,顯得異常混亂。

 大部隊抵達龍場驛後,就有部將建議安邦彥把裹挾而來的民眾奴隸丟給明人,自己等人攜帶著糧食回水西城就可以。

 安邦彥裹挾沿途的民眾奴隸,本意是為了防止明人利用這些民眾奴隸為他們轉運物資,身為水西土生土長的人,安邦彥比誰都清楚水西境內那惡劣的道路環境。明軍要想大規模進入水西,轉運物資所需要的人手不是個小數目。

 然而,水西地方貧瘠,物產不豐,根本養活不了這麽多人,安氏部將都建議安邦彥把這些人留給明人。

 貴陽城被圍困兩百多天,極度缺糧,現在再加上這麽多的當地民眾和奴隸,若是明人要救,也足夠明人頭疼的了。

 安邦彥采納了部將們的建議,把從沿途各地驅趕來的民眾奴隸丟在龍場驛,自己等人則集合安氏部曲,收攏沿途搶到的所有糧食,往鴨池而去。

 水西共有三個重鎮,一為水西城,是安氏的老家,二是谷裡,是水西境內為數不多的物產豐饒之地,是水西安氏最後的財富,三則是鴨池,鴨池臨近鴨池河,是鴨池河上唯一的渡口,也是水西安氏同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少了這些民眾奴隸的拖後腿,安邦彥的撤退速度大大加快。但即使是這樣,仍被緊追而來的白杆兵先頭部隊抓住了尾巴,狠狠地咬下了一塊肉。

 等白杆兵大部隊和呂梁鎮趕到時,安邦彥已經撤走了,留下了一個混亂的龍場驛。

 秦良玉得知安邦彥沒給龍場驛數十萬人留下一粒糧食後,立刻讓已經進入龍場驛的白杆兵撤出,封住了龍場驛和陸廣之間的通道。

 呂梁鎮抵達後, 譚良棟也得知了龍場驛內的情況。

 安邦彥這一做法很歹毒,若是明軍要救助龍場驛內的那數十萬百姓,必會從後方運糧,這樣根本就沒有多余的實力去追擊,況且救助黔地原屬於土司的民眾奴隸,本身就會損耗明軍自身的實力。

 若是明軍不救,數十萬人擠在龍場驛裡,沒有糧食吃,那絕對會發生亂子。龍場驛又是外界進入水西的必經之路,也同樣擋住了明軍的追擊。

 秦良玉不知該如何解決,她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不擅長處理民事。

 譚良棟雖然有很多方法,比如正好趁此機會能借著這股民力休整外界進入水西的道路,方便進軍,或者讓劉羽在奴隸中間發揮作用,趁機拉起一支奴隸隊伍,為覆滅奴隸制度作準備。但這一切都有個前提,必須得給龍場驛的數十萬人提供一定的糧食。

 兩人商量後,決定把龍場驛的事情報給朱燮元,讓他這位西南五省總督作定奪。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