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一百四十九.烏江關前
從遵義府到養龍坑距離不長,白杆兵作為前頭部隊,呂梁鎮跟隨其後。對於軍隊而言,人數越少行軍速度越快,白杆兵和呂梁鎮一共接近八千人,八千人的大部隊行軍,各部都分為前軍、中軍、後軍,負責押送物資的輜重部隊走在最中間。

 呂梁鎮中還有著炮隊、擲彈隊、土工營這樣攜帶物資比較多的部隊,需要安排專門的運輸部隊。在過一些比較艱難的路段時,土工營化身為工程隊,炸開石壁,拓寬道路。

 土工營隊正徐同開玩笑的說,他們土工營的兵們,如果將來不打仗了,去修路也是一把好手。

 徐同這話也提醒了譚良棟,呂梁鎮確實需要一支專業的工程隊,但譚良棟一想到滿口之乎者也的私塾講師和小娃娃們,就打消了要盡快組建工程營的想法。

 歸根究底,還是缺少人才啊,呂梁的學堂每年最多提供一百多名學生,被後勤司、統計司、稅務司、農學堂、工學堂這麽一分,根本剩不了多少,更別說現在的兵工廠也看上了學堂畢業出來的學生,李阿信已經從余生手裡搶過好幾次人了。

 遵義府和水西宣慰司的養龍坑司之間隔著一條烏江,烏江南側是養龍坑司的土司軍們修築的要塞,北側則是掌握在明軍手裡的烏江關。

 烏江關的守軍只有兩百名,安邦彥在養龍坑司時曾想過要奪烏江關,但奈何烏江關正處烏江前,地勢太險,他自己又急著去打貴陽城,攻打幾次受挫後,便將烏江上的鐵索橋砍斷,斷絕了烏江關和貴州的聯系。

 秦良玉率軍先一步抵達烏江關,在察看了烏江關前的情況後,心中有了計較。

 其後,譚良棟和呂梁鎮抵達。烏江關屬於比較大的關城,容納八千人綽綽有余。

 譚良棟一抵達,秦良玉便派人請譚良棟上關一敘。

 烏江關上,直接就可以看到不遠處的烏江。烏江不是赤水河,縱使小冰河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大,烏江的水量仍然很充沛,從上遊而來的江水急速流過,衝刷著烏江兩岸陡峭的石壁。

 “兩位將軍,年前安賊曾派人來攻打烏江關,被末將擋住了,但安賊在退走時把烏江上的鐵索橋給斬斷了。”烏江關的守備說完後指了指被安邦彥派人砍斷的鐵鏈,北岸有很粗大的一截鐵鏈在江中起伏。

 “這鐵索橋還能再接上嗎?”譚良棟問道。

 烏江關守備回道:“很難,對岸的叛軍在鐵索那兒駐了軍,除非先渡過去把那夥敵人給消滅了,然後才能接。”

 秦良玉按了按腰間的佩刀,道:“烏江關地處烏江旁,應該配備有舟師,你們的船呢?”

 烏江關守備一聽這話,苦笑道:“秦少保,當初奢賊佔據了遵義府,舟師的船全被擄去,到現在朝廷也沒給我們撥下船來。”

 “那周邊百姓的漁船哪去了?我怎麽也沒看到。”

 “秦少保,安賊可惡的很,他派人沿著烏江上下百裡,見了漁民就殺,並放話,誰要是敢在這段江裡捕魚,他見一次殺一次。”

 譚良棟聽後,怒道:“安賊可惡!那周邊還有沒有船,鐵索橋要盡快修好!”

 “將軍,船還是有的,不過需等待一些時日。”

 “幾天?”

 “三天,哦不,兩天足以。”

 譚良棟皺了皺眉頭,兩天還是太慢,呂梁鎮和白杆兵合兵本身就耗費了太多時間,再在烏江關上耗費兩天,一旦被養龍坑司的敵人察覺到,局勢會變得很不利。

 “這樣吧,盡快征集多條小船,要能一次載過八十人,能不能辦到?”

 烏江關守備撓了撓頭,半晌後才回道:“可以,不過那些船主要價很高。”

 “要價很高?”譚良棟有點不了解這個詞。

 “是這樣的,將軍,這烏江上跑生活的,成立了一個船幫,普通的漁民不敢惹安賊,躲我們和安賊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船幫敢和安賊對著乾,敢給我們提供船,但價格很高。”

 “如果我說要強征呢?”秦良玉有些怒了,這什麽破事啊。

 “秦少保,您要強征的話,這船幫連影都不會出現在您面前。”

 “算了,這錢我出,你去聯系這船幫的人,他們能提供多少船?”譚良棟總算有些明白明王朝為啥會滅亡了,除了大的天災人禍外,社會人心也變了,整個民間風氣都已經開始急劇下滑。

 要知道,正德年間,王守仁平定苗人之亂時,當地的漢人知道是自家的軍隊來給自己撐腰,別說幫忙運送東西,都做到管吃管住了,把王守仁給感動的,直誇當地百姓民風淳樸。

 包括後世,人民子弟兵救災歸來之後,那也是送吃的送喝的,表達自己的謝意。

 盛世有盛世的氣象,末世有末世的景象。

 “五艘,一共可以運送五十人。”

 烏江關前的江面不平靜,走不了大船,只能走那種搖槳小船。譚良棟點頭道:“可以,你跟船幫說的時候就說用船來辦點私事,切不可泄露這裡的情況,明白嗎?”

 “末將明白!”

 下了烏江關, 秦良玉惱火道:“這烏江關守備和那船幫定有聯系,官匪勾結!”烏江關守備嘴裡所說的船幫,也可以理解為船匪,這年頭,半民半匪的太多。

 譚良棟搖搖頭,沒有說話。從萬歷末年開始,整個明朝社會的風氣就開始急劇下滑,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從小處即可見大處。

 據時人記載:“神廟薨,世運日降,風氣日離,渾樸日雕,機智日鑿,遂爾天理日汨,人心日險。……富連阡陌,貧無立錐,侵謀膏腴,佔人世業,欺奪孤弱……紳衿棍蠹莫不萬畝千楹,更錦衣而玉食。鄉農庸販惟有佃田租屋,且啼饑以號寒……”

 貧富差距的懸殊,人心的變動,社會大風氣的下滑,塑造出了明末極端自私的士人群體和工商群體,無論是只顧自己的江南士大夫,還是以滿清皇商身份為榮的山西晉商們,都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烏江關前,譚良棟想到了這,不由地深深歎了一口氣,把這些想法先拋在腦後,如何拔掉對岸安邦彥的據點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