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殘》第1000章26章 嚴秋筋竿勁
杜公文史不讀律,平反世稱徐有功。

 官為列卿位亦顯,皋陶事與禮樂同。

 書生骫骳笑法令,弦歌不媿陵陂中。

 眾賢和豫治乃舉,但願主聖朝廷公。

 白頭典校漢天祿,未煩載酒如揚雄。

 自言臣老應報國,五馬便去如飛鴻。

 京東耳聞事可數,似說振貸倉儲空。

 裕民誠患力不足,措國豈與民俱窮。

 才難所要遇事了,仁厚未免無能蒙。

 囊中餐玉百未試,乾越在匣光生虹。

 《送直閣杜君章守齊》

 宋代:晁補之

 ——我是分割線——

 當高仁厚等人再度放慢逃亡的腳步時,已然是月朗星稀的入夜時分了。既饑且疲、又渴又累的一行人等,甚至連火都不敢舉而只能摸黑趕路;好在不遠處就有一座殘垣中的廢村,讓他們得以勉強棲身一二。

 而活像是鬼蜮一樣的村莊當中,也沒有能夠找到任何果腹之物,就連水井也被汙染和填埋了去;最後,還是一名親兵從廢村邊上一條小河溝裡,用鑾兜舀了好幾捧水才稍解焦渴一二。

 靠在斷壁上墊著爛稻草假寐的高仁厚,也努力在腦海中回憶這生平的種種,而籍此暫忘掉來自嘴裡腹中的饑渴煎熬。

 作為元和年間的名將渤海郡王高崇文的後人,世居京兆府的將門高氏無疑是格外枝繁葉茂,而族人子弟眾多的參天大樹之一。

 但是作為這些眾多枝葉當中的一員,與宗家京兆房關系較遠的高仁厚,卻始終沒有機會搭上那位“落雕侍禦”(高駢)的順風車;而只能憑借早年病死在邊地的父親,所照例留下來的一點門蔭,而在神策軍中承襲了默默無聞的小校之職。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對他青眼有加並且提攜了前程的恩主;反而是那位賣餅人家出身,卻是因為被身為大內權宦兄弟給認回,而得以幸進直上雲霄而人稱“當爐大將軍”的陳敬瑄。

 也可以說,正是那場臭名昭彰的“馬球賭三川”事件,徹底改變了他在神策軍中和光同塵、寂默無名的命運。

 就在陳氏於神策軍中挑選隨行赴任的扈從和護軍時,高仁厚因為體貌壯實而長相溫厚誠實,又是世代將門出身的禁軍世家支系子弟,而讓即將上任的陳敬瑄一眼看中,引為儀仗前驅的清道將吏。

 然後在赴任的一路上。相對於其他那些鍍金的需求大過實際成色的將門子弟,高仁厚又因為表現出來弓馬嫻熟和行事審慎周密,熟撚軍伍又一絲不苟的態度;很快就居中脫穎而出;

 而在抵達成都之後,他就成為值守節帥陳敬瑄側近的護軍都頭之一。然後在參與鎮壓和鏟除了一批桀驁不遜的蜀軍將校之後,他又成為了停駐在成都神策軍別部的營使。

 然而在天下局勢愈發動蕩不安,而陳氏開始為迎奉聖駕入蜀開始做準備之後;身為陳敬瑄麾下為數不多放心任用的得力部屬,他也得以更多大展拳腳的報效機會機會。

 因此,他既討平和肅清三過川道路上的流匪山盜,也攻打過沿途地方土蠻山夷的寨壘,更是一度聞警馳援和前出到過清溪關前沿,而當地南部溫末的配合下,潛度到大渡河南岸去斬首南蠻數千以為威懾。

 待到兩京淪陷而聖駕出奔興元府之後,他又奉命帶領神機諸營北上接應和殿後;乃至就此一度隨著上萬勤王的蜀軍,配隸於楊複恭的散關行營旗號下,而參與了對陣關內逆賊追兵的戰鬥。

 他在陣前亦是身先士卒弓槍齊發,數敗賊軍於陳倉城下;乃至被聞風畏戰的賊軍稱之為“高鵶兒”,號稱是“寧與虎狼爭,毋與鵶兒鬥。”

 後來陳敬瑄亦是喜聞其勇,又正逢成都的黃頭軍之亂而火燒行在東門,遂以從前沿急忙抽調而回,就此坐鎮羅城營中而官拜巡城兵馬使;隨閉門搜殺閑子遊手千余人,而令錦官城重新安定。

 緊接著又發生了邛州賊阡能舉眾數萬寇掠西川諸縣,於險要處列壁屯民數十,又有涪州刺史韓秀升等乘亂割據峽江道中;以至蜀地鹽食斷絕。陳敬瑄委任的蜀中諸將皆不能定,最後反倒是成就了高仁厚的一番名聲。

 然後又有陳氏舊屬出身的東川節度使楊師立舉兵犯境。也是高仁厚率領剛剛平定西川的健兒,奇正並出的戰德陽、次漢州、再破鹿頭關,而十戰皆捷直取東川理所梓州,逼得楊師立沉池自死也得到了東川旌節為酬。

 而在東川任上,他亦是縱系囚,賑貧絕,頗有一番勵精圖治得作為,而博得一時“高仁厚,真仁厚”的仁帥名聲。然而正所謂是好景不長,他的恩主陳敬瑄反倒因為謀逆於行在,而引各路兵馬爭戰於成都府。

 但是這一次的高仁厚,卻是旗幟鮮明的站在了朝廷大義和天子名分的這一邊,希望能夠盡快結束變亂,而減少對於地方士民百姓的損傷。

 然而正所謂是屋漏偏鋒連夜雨,他還沒來得及引兵前去助戰,就再逢佔據了大江中下遊的太平賊,突然大舉沿江而上興兵入蜀,而一路陷沒了峽江道各州直趨渝州了。

 而他也只能再度引兵南下,倉促與之對戰於大江、涪江之上。好容易在數度力戰之後挫敗了賊軍在渝州的進擊之勢;然而催促他北上助戰討逆的詔書,卻是繼二連三而至。

 盡管如此,在決意大部班師之前,高仁厚不但於江上遍布寨壘而處處設防;還籍此虛晃一槍掉頭在降順的瀘水諸胡配合下,再戰擊敗侵入瀘州的賊軍先頭,令其只能退守和止步於巴縣城下。

 待到了來年,圍繞成都府一波三折的田陳之亂終於平定之後,他也終於拿到了轉任西川的旌節,以及就此節製三川的使相之尊。這無疑也是他人生之中的最為風光顯赫的時光。

 然後,國家也仿若是中興有望似得讓一切都在變好起來。經過此亂的天子也不再耽於嬉遊作樂,而表現出了勵精圖治的氣象,而那位在奉天之變當中遠走河西的鄭相公,更是帶回來了一支勤王討逆的大軍;

 而他高仁厚世受君恩又是名門之後,又怎能落於人後呢?再說他畢竟是京兆名門的出身,節製三川的權柄雖好,但是卻又比不過能夠收復兩京,奉迎天子還駕的期許和寄望所在。

 因此,在三川皆以疲敝殘破的情況下,他還是擇選精良健卒以為先鋒入關助戰;稍後又縮衣節食窮以地力,準備停當而迫不及待的親率西川本陣北上參戰,親自參與了攻殺和兼並降賊尚讓,擊走黃浩的一系列事件。

 然而,就當鄭相公已然攻入長安城內,而將那擾亂、顛覆天下黃逆趕上窮途末路之際。事情仿若就是在一夜之間突然急轉直下了;

 山西道和東川道相繼遭到了,盤踞在山南東道和荊南道之間太平賊蓄謀已久的進犯;天子的身體也一下子垮了,行在也再度發生了楊氏諸子的內亂。

 在那個最緊要的關頭,他還是選擇了放棄作為協力者的樞密使楊複恭;而不惜默許和配合來自行在密使的行事;想要最大限度的保全下討賊的力量來。

 卻沒有能夠改變自己帶來的蜀軍健兒,在賊軍火器面前節節敗退、铩羽而歸的慘痛結果;然後事情就一步步的徹底脫離了他所能掌控的范疇了。。。

 至於那身為劍南三川先鋒都兵馬使的王建,為什麽突然對他起了殺心;高仁厚也在事後很快就想明白了。原本按照他的暗算和策劃,在三川相繼淪陷之後;已經入關的數萬這蜀軍,便是他日後反攻和卷土再來的本錢。

 但是顯然這也引起長期引兵在外自專一方之後,心思和態度、立場也時過境遷的王建猜疑和嫌忌。於是乎,他這個喪師逃亡的西川節帥,儼然就成了侵奪對方麾下兵馬和權柄的潛在威脅了。

 如此一步步回想下來,固然是讓高仁厚揪心竭慮的悔憾不已,但也暫且忘卻了身體的疲累和饑餓,慢慢陷入了昏沉睡意當中。而在並不怎麽安穩夢裡,他一次次再度面臨賊軍的火器轟擊,而看著那些舍生忘死的子弟在身邊一片片的倒下。。。

 也不知到過了多久,高仁厚終於克服了身體的疲憊不堪和休息不好輾轉反側的酸痛,而在怦怦的激烈心跳和浸透後背的汗水中,強撐著慢慢的醒了過來。

 然,他隻覺得眼睛有些火辣辣的睜不開,而臉頰上卻是濕漉漉的,也不知道是無意留下的淚水還是夜間滴落的露水。然而高仁厚努力眨著腫脹的眼皮,而叫喚了兩聲之後卻沒有任何回應他的聲音,不由心中再度沉下來。

 顯然, 就在他夜裡昏昏睡去的這段時間裡,追隨在身邊最後這幾名親兵也相繼離他而去了;就只剩下一堆雜亂的腳印和攪散開來的爛稻草,昭示著曾經有人存在過的痕跡。

 於是,在好容易僥幸逃出長安之後,高仁厚卻發現如今以天地之大,居然就再沒有他可以投奔和容身的所在了。而當他滿心悲哀與抑鬱的撐起身體,走出這處村落的時候,卻冷不防見到了遠處揚起的塵埃。

 霎那間高仁厚繃緊了身體,然後又松弛了下來。他這一生做過很多次的選擇,也由此獲得了比失去更多的回報;但是顯然此時此刻,他已經再沒有可以選擇的機會了。

 不久之後,面對著沿著土路騎著騾子奔走過來,一小隊青袍灰披風、鱗甲笠形盔的兵卒;站在路中間的高仁厚毫不猶豫的作勢引頸就戮道:

 “某家便是西川節度使高仁厚,大好頭顱盡可來取,自有一場富貴前程。。”

 “這世道真是的,又鬧出個失心瘋的麽?”

 然而對面領頭之人,卻是撇了撇嘴毫不領情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