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殘》第213章 宋平
隨著海門鎮的易手,來自陸地上的聯系也就此被打通,從安南地方所獲的各種戰利品也可以很快的起運回去。

 來自廣府的最新消息還在陸續送來,主要是生產方面的內容,繼潮循各州之後,散布珠江流域的數十處屯田所,也相繼進入了第二季的收割當中了;雖然預估的收成只有江南地區同等地力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但是各種兩季稻到三季稻綜合起來起來的全年產量,就要起碼翻上一兩翻了。

 而還存在兩季稻的緣故,則是因為這些地方上的地力追肥需要暫時沒法跟得上,而只能套種一些可以涵養土地恢復肥力的豆類和瓜菜來作為填補空白的過渡;

 如今,除了潮循地區有計劃的進行民間堆肥收集和綠肥發酵,以及海島鳥糞石的收集,還有高度組織化的集體勞動和牲畜運用,而能夠滿足三季稻的高強度密集勞動投入需要。其他地方就只能視距離河流衝積區的遠近多寡,而在兩季到三季之間錯雜著。

 但是盡管如此還是足以令人歡欣鼓舞的;因為這些屯田所圈佔下來的耕地面積,加起來已經有十四萬頃又稍多一些;約佔珠江流域清丈出來已開發田地的三成左右,而且大多數靠近珠江水系的官員和大戶所佔據上田。

 因此在相對統一的經營方略和步調之下,哪怕是兩季稻平均每畝約莫可出谷三到四石左右,折合成曬乾脫殼粗碾加工後的稻米就是兩擔半左右;換算成市斤就是後世的三百斤多一些。此外還有一些套種接力的豆類瓜菜作為補充,因此屯田所對自留口糧需求的比例其實並沒有那麽高。

 因而根據事先定下的分配規矩,基本是按照各地屯所營田所產五三二分;

 既所有糧食先對半分,一半交公一半留在屯田所,作為再生產的儲備之用;其中一成為集體公用的應急所費;剩下四成扣掉基本的口糧和種子所需之外依舊猶有積余,然而後再作為完成基本生產和超過任務指標的酬賞,分攤到具體屯戶的每家頭上,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一個比較積極的鼓舞。

 而交公部分的則同樣是做三二開,只有三成直接入庫儲備起來;而剩下兩成則是作為義軍建立的各類衙門和各級所屬的日常支應,而在營田、度支等幾個分使差遣名下,另設一個帳目進行分配和管理。差不多就是周淮安和林言商量著辦的事情。

 盡管如此,這直接繳給留守司支配下的三成比例份額(約九鬥到一石略多),再乘上約十三萬頃田地的基數之後,也就變得相當蔚為可觀的一筆巨大收益了。

 此外,那些屯田所以外自耕自營的民田,同樣也要按照地力多寡預估產出的四成到折半,上交糧食給留守司作為基本的田賦名目,雖然因為效率和損耗管理問題經過流轉之後,最多只能入庫三成,還要在留守司和幾個分使職責之間再分配;但同樣也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了。

 而這些還不算幾個不規則帶狀的沿海平原產出的情況下;尤其是作為周淮安自留地的潮汕平原和粵東平原,明顯高過平均水準而直接內部消化掉的產出。還有沿海各處漁業生產點所捕撈的海產品,每月至少也可以提供二十幾萬斤的鹹魚乾貨和其他的魚露、蝦醬、蟹膏、苔乾等衍生製品若乾,

 畢竟,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並不存在休漁期的需要,只要有足夠大的船只和網具,再加上經驗豐富的人手總能夠有所大量收獲的。

 還有在端州以西那些沒有經過徹底清理,而豪強大戶殘余不少而負擔較重的地區,差不多也能夠在大體降服而保持現狀的基礎上,各自給義軍提供三到五萬石的雜色糧食上供。

 這就是戰後稍加休養生息,加上道路通暢和匪類禁絕,而導致給壓抑到谷底的生產力,爆發出恢復性的反彈效果了。再加上評定交州之後,大概又可以恢復相當比例的稻米輸出,義軍治下的總體局勢看起來還是向好的方面發展。

 另外,他已經派出在海門鎮附近找礦的人員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後世大名鼎鼎的鴻基煤礦和配套的良港,就會在某段海岸線的附近;這可是一個埋藏極淺的超大型露天煤礦,也是中南半島最大的煤礦,盛產適合蒸汽動力使用的優質無煙煤。

 而且開采成本極為低廉,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和前置條件,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和工具,僅僅靠人工就可以完成基本的開采作業;這時候,那些被俘獲的官兵和打破寨子後的土蠻男女,就得以派上用場了。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維持最低限度需求的糧食和工具磨損的成本而已。

 然後就近通過海門鎮連接的運河北上,或是沿著道路裝車運到交州大港(比景港)進行裝船海運,最終就可以成為廣州周邊地區工廠作坊生產的重要催化劑和其他民生的用途。

 像是海南的石碌鐵礦露天礦脈開采,目前已經有所頭緒了;現在再籍著這個佔據交州大港的機會,把附近後世以優質露天著稱的鴻基煤礦所在的地域給拿下來,就完成了嶺南初級綱鐵工業再擴張的前置條件了。

 像是後世嶺南地區的四大礦區,雲浮、石碌、曲江、凡山,周淮安都已經私下拍人勘探過了;但是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準,真正能夠開發和利用起來的,也就只有一些接近地表的淺層或是露天礦脈了,只要組織足夠的人手和工具向下挖就行了。

 此外還有一些規模較小和產量有限的礦場,比如分別隸屬於朝廷的司農寺和嶺東節度使名下,散布在梅、韶、潮、循、端、廣、新、恩各州之間的,同官銀場、銅坑銅場、太平銀場、懷德錫場、黃坑銀場、大湖銀場、大富鉛場、石坑鉛場、豐濟銀場、楊安錫場什麽的礦冶,則是專門用來出產一些貴金屬和特色礦料了。

 目前在嶺東境內可以集體搞起來的大項目主要有那麽幾個,一個是南海縣的冶煉業(已經不再局限於鋼鐵產品了),一個是桂州(木棉、葛布、苧麻)和海南(海島棉)一帶的紡織印染業,一個是潮循一代的大規模官私陶瓷業;

 千萬不要小看了後兩者的存在意義;這可是恆古至今貫穿了兩千多年海上絲綢之路,而始終長盛不衰乃至成為近代鴉片戰爭前置誘因的主要外貿拳頭產品;也是用來置換大量貴金屬和其他資源流入的吸金石。對了,還有已經初具規模的茶葉生產,嶺南多山丘陵而到處都是適宜種植茶葉的坡地。

 雖然在國內茶葉產地的排行上,屬於名不見經傳的萬年墊底狀態;在茶聖陸羽的《茶經》裡,也只是排在山南、淮南、浙西、劍南之後的最末位,僅以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四地並稱;但是架不住就近外貿出口上的巨大需求啊。

 要知道,那些外番的蠻夷鬼畜可是不像唐人那麽介意茶葉的細微口味差別的;無論是天竺人、大食人、波斯人還是更遠的泰西、弗林人,他們差不多是把玩意當做一種重要的東方萬靈藥和必需品;而長期處在市場不飽和而有多少就要多少的饑渴狀態。

 此外,還有廣州附近的香藥和珠寶加工業,銅器、漆器和竹木製品,刺繡和絲織、造紙,乃至各州在國內長期佔有一席地位的礦冶、製鹽、造船等行當,都是大有可為的投入方向。

 因此在義軍到來之前,光是在登記下各種鋪、行、坊市的各種工匠,以及從事相關行當的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名目,就有數萬人之多。甚至為此專門發明了一種征稅手段——匠調,以一定比例征收他們生產的手工製品,或是折價抵充之。

 還有一些則是周淮安憑空創造出來的新興產業,比如製鹼。在十九世紀工業化階段以前:一是天然鹼,源於鹼湖;二是植物鹼,將植物(如海藻或是其他耐鹽海岸植物海蓬子)燒成灰後,經水浸、過濾、濃縮結晶後的提取物。這也是玻璃、肥皂、皮革等工業生產的基本前置條件。

 另外,這時距離高駢開辟“天威遙”也不過是十幾年時間,當初開采運河時參與清理、疏通河道的工匠,這時候應該大多數還在世,如果能夠將其收攏到手中,那可是一筆頗為寶貴的潛在財富。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一次攻打交州所獲取的紅利和潛在長遠利益,也像是滾雪球一般的不斷積累起來。而在清理了交州的外圍勢力之後,在踏入州城宋平的境內之前,還在朱鸞江上遊分叉河口停了下來,專門抽出兩天時間對那些附從武裝雜流,進行一翻整編和梳理,乃至指導簡單的陣型隊列,。

 雖然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提高他們的戰鬥力水準,但也是為了盡量避免當初那種互不統屬和缺少呼應、協調之下,一遭到襲擊就無頭蒼蠅一般亂竄的情形再演。最起碼在需要的時候方便及時止損,或是進行鎮壓和肅清。

 因此,由地方歸附的二十幾家的豪強、大戶聯軍構成的近四千土團兵;被按照鄉裡地域分作峰州、武安州、長州三部領,以手下實力最強的曲承裕和張彪為正副管領;負責帶領少量精乾的戰兵,分兵去清理周邊的殘余敵對勢力和土蠻的據點。

 然後那些沿途陸續來投的青壯年也有兩千多,則被按照怒風營時的習慣被分編成十團的駐隊,分別留守後路的糧料所和隨軍提供營建、築壘、籌糧、挽馬、輸送等勞役。

 這樣下來,就逐步的將最有戰鬥力的本陣五營,給更多的解放出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