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炮灰小軍嫂養成記》第三百一十六章 0古遺恨(感謝潤德的打賞)
身為華夏人,海賊王同志入伍後通過學習也知道了一些著名的戰例,比如戰國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軍,匈奴40萬白登圍劉邦,淝水謝安大破80萬前秦軍,西夏80萬大軍伐宋等等等等。頂點更新最快

但是都木有大哥嘴裡說出來的薛仁貴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帶勁。

薛仁貴的幾近於神話般的傳奇故事讓他聽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豪氣乾雲。

這些故事讓人難免暢想出來一個威風凜凜的將軍,一個蓋世英雄率領著千軍萬馬氣勢如虹,浩浩蕩蕩直搗黃龍!

一路上飛沙走石,驚天地泣鬼神,讓人發自內心的為我們華夏人的膽識過人而自豪。

讓人覺得扼腕歎息的是,這個叱吒風雲的常勝將軍卻在大非川一役因為手下不服命令沒有好好配合作戰計劃而慘遭失敗。

大非川之戰讓一代名將薛仁貴遭遇滑鐵盧戰役,大非川之戰也是唐王朝開國來最大的一次失敗10萬大軍被吐蕃40萬軍隊圍殲!

話說薛仁貴率軍經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

薛仁貴深知吐蕃軍兵多將廣,且以逸待勞,唐軍須速戰速決,方能取勝。

而烏海(今喀拉湖)險遠,輜重車馬不便往行,又易喪失戰機,故留郭待封率2萬人守護輜重、糧草,令其於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陣地。

隨後,薛仁貴即率主力,輕裝奔襲。兩軍於河口(今青海瑪多)展開戰鬥。吐蕃軍猝不及防大敗,傷亡甚眾,損失牛羊萬余頭。

薛仁貴乘勝進佔烏海城,以待後援。但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

吐蕃軍抓住戰機,以20余萬之眾邀擊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敵,輜重、糧草盡失。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

八月,吐蕃軍在欽陵指揮下,以40余萬大軍逼唐軍決戰。

薛仁貴無險可據,更無糧草供應軍需,大敗,損失慘重,薛仁貴等“與欽陵約和而還”。

這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也是薛仁貴一生最大的敗筆。

海軍同志以此戰役循循善誘給海賊王同志分析,此戰雖然名為“大非川戰役”,實際上勝敗決於烏海。

烏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就經過這裡,這裡海拔在4000米左右。

薛仁貴此戰已獲先機,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動使唐軍由勝轉敗。其實,郭待封的擅自行動是唐軍失敗的重要原因。

一:地利因素,高原反應。疾病也讓疲憊不堪的唐軍戰鬥力削弱。

薛仁貴的部隊經歷了一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進的過程。青藏高原本身是一個地形複雜、間有起伏的高原。

唐軍出發地點當在鄯州(今青海省樂都縣),這裡位於河湟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這個高度上出現高山(原)反應的可能性很小。

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烏海則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出現高山(原)反應,有發生急性肺水腫、心臟病的危險,而多數人則會眩暈、頭痛、心慌、腹瀉、疲乏。

更何況薛仁貴指揮部隊“輕銳倍道”,也就是說快速由低海拔地帶推進到海拔較高地帶,缺乏適應高原環境的必要時間,而且體力消耗一定很大,這樣造成的後果會更加嚴重。

二:戰略意圖。圍魏救趙,目的佔據邏娑(即拉薩)。

唐軍“以邏娑為出師之名,或許有勝利後直搗黃龍之意”。

戰前唐方躊躇滿志,大膽深入。當時在戰場上聲名赫赫,又被譽為“三箭定天山”的神話般人物,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受詔為邏娑(即拉薩)道行軍大總管。

右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領兵五萬討伐吐蕃,以使吐蕃重新臣服,同時一旦討伐成功,便送吐谷渾逃亡可汗諾曷缽還故地。

邀擊郭待封的20萬軍,也當多是吐谷渾軍(吐谷渾國內親吐蕃的佔絕對勢力)。

論欽陵如調國內軍來救肯定來不及,而且必經烏海,薛仁貴早已以逸待勞,嚴陣以待,而調西域軍還有阿史那忠和阿史那都支在那裡對抗。

論欽陵當機立斷,判斷薛仁貴親率主力,輕裝奇襲烏海,糧草輜重必然不濟,故迅速調遣吐谷渾軍隊,邀擊唐軍糧草、輜重,切斷唐軍後備補給。

而吐谷渾軍可能來自伏羅川和伏俟城兩個方向,繞開了薛仁貴鎮守的烏海。

雪山作戰,補給是第一生命,補給不濟,薛仁貴只能退出烏海。

論欽陵這樣便從容收復烏海,再陸續召集各部人馬,吐蕃最後集結的四十萬大軍,也是陸續增援而至(所以論欽陵直到八月才逼薛仁貴決戰)。

此戰雙方各自因勢利導,避實就虛,攻擊對方最薄弱的環節,戰術、用兵都很高明。

但吐蕃適應高原氣候環境,兵力也佔絕對優勢(40萬vs5萬),同時論欽陵及時借助了吐谷渾的力量,進行正確地戰略部署,因此取得了最終勝利。

薛仁貴安排郭待封攜輜重據險而守、在薛仁貴擊破敵軍後再率輜重出發與薛仁貴匯合,如果之前郭待封攜輜重據險而守遇敵人攻擊,可以憑借防禦工事抵禦敵人,支撐到薛仁貴回來夾擊打敗敵人;

如果郭待封在薛仁貴前方作戰結束後率輜重前去匯合,那麽敵軍攻擊郭待封時,薛仁貴可以率部及時支援郭待封、夾擊打敗敵軍。

但是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行動,提前率領糧草輜重出發,導致遇到吐蕃軍攻擊時,薛仁貴正在前方作戰,無法來支援,結果郭待封兵敗逃跑失去糧草輜重,“待封軍大敗,還走,悉棄輜重”。

薛仁貴攻入烏海後難以再往前進攻,一方面高原氣候已經削弱唐軍,另一方面繼續前進的話環境對唐軍來說更加惡劣,冰川雪域,行軍艱難,薛仁貴不可能在糧草輜重沒到的情況下一直打到拉薩。

郭待封不遵將令提前運輜重出發,此時薛仁貴正在河口、烏海作戰,來不及回來救援。

論欽陵抓住郭待封犯此錯誤的機會,派大軍擊破郭待封部,唐軍失去糧草輜重,更加劇了高原反應,薛仁貴只能率軍“退屯大非川”,吐蕃大軍來攻,唐軍戰敗,不過鑒於唐軍的戰鬥力,論欽陵不得不與薛仁貴約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