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兒開始說起呢,劇情先放在後面再說吧,就從第二卷人物談起。
先從潘無雙開始,正如很多書友預料,他確實是本書的搞笑擔當,一本書太過嚴肅壓抑,肯定不行的,需要一點笑聲來緩解劇情或者文風帶來不舒適的地方,正史上是沒有這個人物的,演義上給他描述並不多,所以很容易去塑造一個傻大個的形象,不過也相信很多人已經喜歡上這個人物。
另外一個比如牽招,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他和閻柔可以說是曹魏時期的北方雙壁,演義裡幾乎沒有他倆,很不公平,但眼下文中倆人還是太過年青,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培養和成長,不能說他是名將,就一定會有名將的出路,打個比方,如果呂布年青小時候就灌輸愛國思想,那往後的路絕對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白狼裡第二卷,春風有有一段寫公孫止訓斥牽招,這就是他成長的一個細節吧。
談談徐榮和李儒,他倆因為是投靠的身份,所以在第二卷佔的筆墨並不多,應該會在第三卷,佔很重的成分,比如李儒的心機,和狠毒,以及真小人行徑。
蔡琰的話,從第二卷開始出現轉變,再到第三卷真正爆發女王性格,應該是一個很酷的後方支撐,第二卷尾簡單說了她懷孕的事,不過公孫止可不只一個兒子......就不劇透了。
後面還是說一說第二卷劇情的問題。
第二卷讓人感覺就是一個落魄的狼群遷途轉折的一個過程,其實不是,仔細看的話,公孫止完成了一個大趨勢,第一個暗算了張燕,取走了幾十萬的居民,第二個就是曹操,兩個都在起跑線上,都是急需盟友的,一南一北對袁紹形成了夾擊的攻勢,畢竟真正歷史上曹操能勝袁紹,幾乎是許攸這個關鍵人物帶來的勝利,因為我們是上帝視角,看過歷史,所以知道袁紹的糧草囤在烏巢,可以當時的視角曹操是不知道的,而公孫止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講取代了許攸的地位,成為將來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後曹昂這條線,並不是有些書友認為是用來的給公孫止打入曹魏的一條路,並不是的,而是讓公孫止有借口真正意義上帶兵跨過邊境線,以武力走入中原。
可能有部分書友覺得一開始公孫止就該攻擊冀州,把袁紹趕走,其實春風想說,寫小說不像是在打三國志這樣的遊戲,不是攻下城池就可以的,再說當時黑山眾雖然人多,但畢竟是匪,與郡兵實力都要差一截,不然歷史張燕早就打出來了,何必縮在山裡等待投降。
劇情上也提到過西歐,不過那裡春風是要架空一部分,讓劇情更加豐滿,而不是一味殺過去,那樣反而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西征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打”,肯定是原因的,無緣無故的出兵肯定讓人費解,甚至不理解。
回到第二卷正題上來,第二卷卷尾的司馬懿沒死或許讓部分人心裡不舒服,或是覺得將司馬懿放到呂布那裡讓人感到惡心,這一點我與其他不同的寫法,就是人的性格,呂布是誰?一個驕傲的人,你們覺得他會聽司馬懿這個十二歲孩童的話?顯然不可能,就連陳宮也不會認同。
還有一點,司馬懿失去家族的培養,還是原來那個嗎?
萬一為了報仇,他朝武力向發展呢?
對不對?寫小說要考慮各種因素,也要利用各種因素竄連出劇情來,來讓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如果一味的平推,很快就失去了一本小說的樂趣,畢竟很多三國小說寫到後面就乏味了,讓人感到枯燥,尤其是收集了各種名將謀士後,完全存托不出他們該有的本來面目和特點,就變得像戰略遊戲一樣,某某軍團攻什麽地方,某某謀士出了什麽計策造成什麽反映,然後就一路推過去,打完收工,接近就是封賞,最後完結。
這樣的劇情,沒有看點的,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完善的個人情感, 比如典型的一個人物,曹操,很多小說就把他描寫成梟雄,多疑、愛殺人,可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也不可能統一北方,有那麽多將領追隨他,春風在這裡想說的就是,盡量寫出一個文人情懷、一個好的父親、合格的統帥、合格的政治家,甚至一個多疑難審的多性格曹操,這樣的人才具有魅力的。
司馬懿同樣如此,給予他失去家族親人的痛苦,讓他記恨連仇人是誰都不知道的敵人,至於跟隨的人,肯定不會呂布的,呂布會在白門樓畫上他中原的步伐,雙狼合一。
劇情還有很多,會寫到公孫止的成長,從一個瘋狂的殺人狂魔到審時度勢的狼王,再從年輕力壯到狼顧天下的老狼,從幾百人到橫跨草原、東北、高句麗、西域、半個中東的龐大軍隊。
那樣的人會是狗嗎?
看過春風上一部廠公的書友,應該清楚,春風的書從來都是劇情跌宕起伏的,不是白味枯燥,耐心的看下去,你們會發現三國的故事,可以這樣的講。而且春風的靈異小說,在起點沒有起色,可在懶人聽書,卻是有兩千七百萬的收聽率,春風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我寫,你們看! 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