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寒士》第41章 隔壁王2
  “埋起來!”

  “嗯,啊?”三姐弟同時看向她。

  沈王氏道:“這麽多銀子,若是被人知道,還不把咱生吞活剝了?你們看村裡那些人慈眉善目,那是因為咱們一樣窮。若是我們家突然發達了,一定會遭人嫉妒的。”

  沈康不由得感歎,沈王氏通透,這就是生活的閱歷。

  可是,也用不著埋起來吧!

  沈寧、沈昌不約而同看向沈康,問他的意思。

  沈康抿抿唇,手指撚著袖口,笑著道:“爹是一家之主,還是等爹回來再說吧。”他還嫌命短呢,直接和沈王氏對著乾,還不被一掃帚拍死,這事還得等沈成在場才好說。

  沈王氏讚同的點點頭:“好,先,先埋起來,太晃眼了。”

  沈家三姐弟得令,忙抱起布包去後院。

  沈昌傷還未愈,受不得力,沈康便在後院裡刨坑,此時一個寓言故事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此地無銀三百兩。

  呃...如果王二真來挖走,再留個字條說:隔壁王二不曾偷,那就搞笑了。

  沈康當即道:“不,不埋了,這錢必須好好分配。”他將翻起來的土堆又掩埋起來,帶著一頭霧水的沈寧和沈昌回屋去。

  天色漸漸的徹底暗了下來,沈成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只見沈王氏站在門口,隔得老遠迎上前來,也顧不得旁人的眼色,直接拖著沈成往回家走。

  “這是怎麽了。”沈成雖然很享受被沈王氏拉著手,但臉色還是有些紅,頗有些不好意思的問。

  沈王氏也不回答,隻一門心思的想快把銀子的事告訴他。

  好容易夫妻二人進了門,沈王氏又把大門緊緊鎖上,沈成逾發的覺得奇怪。

  二人進門來,看見三個小的圍坐在桌子邊,桌子上布袋露出白花花的銀子來,沈成驚慌了一瞬間:“哪兒,哪兒來的!”

  完蛋了,這一家人,都被三百兩銀子齊齊變成口吃了。

  沈王氏忙拉著沈成坐下,一五一十的將白天的事又說了一遍。

  沈成聽得雲裡霧裡,但話從沈王氏口中說出來,三個孩子又互相為證信誓旦旦,更有那一首聽不明白,卻韻律朗朗上口的詩擺在那裡。

  他也沒去質疑銀子的來路,於是問題又回到了,銀子怎麽處理的問題上。

  沈成沒有給出什麽意見,卻問沈康:“三兒,照你說,這銀子怎麽處置?”

  沈康沉吟一瞬,撚著袖口,笑著抬手拿了一錠十兩銀子出來放到沈成面前,道:“采玉礦究竟危險,爹明兒便不再去了。這十兩銀子,明兒去縣裡買些雞鴨鵝回來,再買兩頭羊回來,以後咱們家人每日朝食都要喝羊奶吃雞子。”

  他又拿了十兩銀子放到沈王氏面前,道:“這十兩,娘可以和爹去縣城置辦些喜歡的物什,比如衣裳、脂粉或者新農具。”

  又拿了幾兩散碎銀子分別放在沈寧、沈昌和自己面前道:“咱們幾個零花。”

  分了一圈,銀子堆仿佛沒動過一般,沈康接著道:“拿出二十兩銀子修葺房屋。”

  他又把那一堆銀子拿出二十兩道:“這些給大姐當嫁妝壓箱底,等大姐出嫁再動。”

  他抬眸看看沈成道:“爹,我想承包一塊山地,你覺得怎麽樣?”

  沈成想了想道:“山地?難不成你想種果樹?”

  沈康搖搖頭道:“改林為田。我在劉先生那兒的書上看過南方農戶的梯田,我覺得,咱們也可以試著把山林改作梯田耕種。

”  沈成狐疑的道:“咱們汝寧府地勢良田少,而多丘陵山。這千百年來,都這麽過來了,改林為田?前人怎麽都沒想到?這也太不切實際了。”

  沈康從容一笑,道:“爹且說說,為何不行呢?旁人沒想到,那是旁人根本就沒想過,我們想到了,就從我們開始做。”

  沈成道:“單說灌溉,從山下拎水到山上,那得多少趟才能把水灌透?”

  沈康道:“山腳下辛陽河,河水充裕,我們可以想辦法引水上山。”

  “怎麽引?”

  沈康道:“等開春以後,河面解凍,咱們可以出錢在辛陽河邊修一架水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把低處的水往高處送,乾旱時用來汲水灌溉,在發生洪澇積水時,也可用來排水解澇。村鄰必定歡喜呢!”

  沈成想了想,面容微微松動道:“讀書了就是不一樣,腦子也比旁人活泛些,這錢是你賺來的,你想怎麽花爹都依你。”說著,他抬眼看看一家人,道:“趕明兒新村長來上任, 咱們買地。”

  沈王氏點點頭,對沈康無限信任,道:“咱家小三是文曲星下凡,你說的準沒錯。”

  呃...娘,哪有這麽毫不吝嗇誇獎自家孩子的。現代人那一套,“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在沈母面前,統統是渣滓。

  言歸正傳。

  其實從上次得知沈家耕種十畝田,一年卻只能剩下二三兩銀子開始,沈康就一直暗自想辦法,究竟怎麽樣才能脫貧致富。

  思來想去,作為農戶,最穩妥的法子也就只能是與地相連。

  前幾日,他突然想起了在現代,曾經吃過一種特別的螃蟹。是一位家鄉在東北的同事,結婚後送親友的答謝禮。

  稻蟹。

  那螃蟹肉質鮮美,膏黃如金,較之大閘蟹那種大家夥,別有一番滋味。事實上照沈康來說,稻蟹可比大閘蟹好吃多了。

  吃過一次以後,他竟然有些食髓知味了,可惜稻蟹當真不便宜,又是錯過時令也就沒有了,除了供應給當地人,外鄉還真難得一品。他因為好奇,還刻意翻找過關於稻蟹種養的資料。

  可以說,稻蟹的養殖有百利而無一害,螃蟹以稻田裡的雜草和害蟲為食,免除了稻谷的病蟲害,排泄物又可以肥田,使稻谷生長的更好。

  這是天然的共生,兩者互惠互利。

  遙想金秋十月,翻滾的麥浪之下稻蟹也迎來了豐收,那該多麽的壯觀啊。

  更重要的是,明代文人多,而文人又多喜附庸風雅。

  對了,就是風雅!

  稻谷豐收的季節,正值秋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