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寒士》第103章 知行合1
  白啟常第一次對一個人產生真心交往的希冀,他從沒見過一個式微之人如此硬氣,也第一次遇到一個讓他覺得自愧弗如之人。

  他習慣了在暗處,習慣了八面玲瓏,習慣了取悅他人。

  甚至於習慣了放棄自己的喜惡,隻將自己放進一個規規矩矩的條框之中。他想,如果與這樣坦蕩的人交好,應該是很榮幸的事。

  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種濃濃的嫉妒湧上心頭。

  他是汝寧知府之子,師承大儒,理應是天之驕子。但憑什麽,他要承受那麽多暗處的算計與白眼,而沈康,一介農夫之子,卻能活的那麽自在!

  這世上,大概從來沒有公平二字。

  所謂的公平,只是假道學提出來,哄騙庸人的罷了。

  白啟常微笑著,一如往常的溫**色,愛憐的看著沈康,緩緩起身,拱手躬身道:“沈康,愚兄願放下權錢外物,與君永好!”

  這樣心思難猜之人,即便是說出肺腑之言,沈康也一個字不敢相信。雖不願與白啟常虛與委蛇,但尊師重德的儒家環境下,他不能為了一個無乾之人影響自己的風評,是以,他必須要掛上同樣虛偽的笑容。

  沈康泯然一笑,輕撩衣擺從容起身,拱手俯身道:“來者泛泛,康願與志同道合之人相交。”

  兩人同時站直身子,相互看向對方,熊熊火焰,就在目光相交的一瞬間濃烈燃燒。

  這二人分明皆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分明笑容真誠,卻誰也無法相信對方的話。

  無論白啟常有意無意間曾對沈康設防多少,但自這一刻開始,他都會正視這個孩子,將他當做一個真正的對手來看待。

  江柳愖哪裡知道這兩人隔空碰撞些什麽信息,只是聽著他們的話,覺得豪氣乾雲。

  不知不覺被二人的話感染,站起身道:“沈三郎,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自那日流觴宴我便知道,你這小子,甚是不凡。若三郎不棄,請與愚兄相交!”

  沈昌笑笑站起身道:“諸位同窗可不能忘了在下。”

  “哈哈。”江柳愖笑道:“沈兄闊達,柳愖自是不敢相忘。”

  “那便好,那便好!”

  四個年齡相仿的少年誠心而笑,一旁的駱逋捋捋長須美髯,深感欣慰。他也曾想過,沈家兄弟出身寒門,恐怕不能與他們相融,但既是同門就該相互扶持,才能振興本門。

  正在此時,獨坐一邊的王麓操略有些局促,他打開折扇輕輕的扇著胸口,面色微紅道:“沈康,你這小子倒是與某志同道合,來日可與我把臂同遊。”

  這是王麓操第一次與沈康正面交談,沈康微微一笑,從容不迫道:“吾心樂哉!”

  王麓操微微點頭,算作應答。

  江柳愖低笑道:“真是個口硬的。”

  王麓操毫不在意,一副任君評說、我自清高的模樣。

  駱逋輕咳一聲,對眾人道:“文成公立言: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艱,行之惟艱’。爾等有何思潮,盡管暢所欲言。”

  此言是說,王守仁立言:說人若想要成為聖人,原本是很容易的,只是不能抑製自己的私心雜念,於是變成了無法得知自己的本心,無法按照本心做事,也就很難成為聖人了。

  白啟常拱手,笑道:“致良知,人本心存良知,心即是本。萬物創生,因心而發。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白啟常是說,

求得感悟,人心本就存在“良知”,所以人心就是一切的根本。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為有了一個想法而創造出來。在他看來,有心在推究萬物之前,推究明了世事便有個更高級的想法。  駱逋微笑,問道:“文成公立言:知行合一。啟常此言,卻是將“知”“行”分開?”

  白啟常道:“聖人立言你不敢駁斥,只是順應天理人性,知必在行前,知之昭昭然,明理而後格物,或益或損,行於大道!”

  王麓操冷哼一聲,道:“非也!”

  他“啪”的一聲將折扇收起,理理衣襟以示尊敬,然後拱手道:“心之所向,必是行之受阻而生,文成公立言知行合一,便是悟透此道。”他略微抬手,在半空擺了擺,然後問:“恕在下無法與君苟同。悟道...乃是心有所想,但若無踏實格物,如何能悟道?由古至今,某從未見一聖人獨坐家中不問世事,便能得道。”

  白啟常回道:“世事萬物為道,周行不怠,明理豈非早已在你我之間?只不過你我無法感知罷了。”

  沈昌聽著這些話,隻覺得雲山霧罩,什麽知行合一?什麽格物?什麽致良知?什麽道?什麽跟什麽?

  但漸漸的,他只是聽著,便覺得沉迷其中。原來,世間竟然有這麽多的道理啊?原來,除卻四書五經,還有這樣新奇的思想。

  沈康不敢輕易說話,他在仔細聽他們的立意,從前在書上看過心學的資料,知道這個學說在周邊國家都很受重視,但卻不明白為何在自己的國家漸漸消失殆盡,甚至於年青一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隻知有孔孟老莊,有鬼谷孫子,卻不知有這麽一位聖人提出這樣的先進的思想。

  心學,無疑是泱泱華夏思想精華啊!

  他似乎明白了心學為何湮滅於歷史的洪流,因為,這是一門開啟全民智慧的學說。由古至今,領導者最不願意看到民眾的智慧。

  只有愚民才更容易統治,不是麽?

  王守仁說,無論什麽人,只要有成聖人的想法,只要行為與思想都朝著願望的方向,那就有可能成真!說致吾心內在的良知,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如果人人擁有偉大崇高的志向,腳踏實地的去實踐,那國家將變成什麽模樣啊?沈康打了個哆嗦,那將是一個自由開放,積極向上的社會!

  他緩緩的撚著衣袖,靜靜的思考著,如今正是心學思潮向上發展的時代,所以有許多在野士人宣揚思想,而書院,也就應運而生了。嘉靖皇帝恐怕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在嘉靖十六年、十七年先後兩次平書院。

  但在這個節點,思想是無法掐滅的,所以書院在經歷狂風暴虐後,再次遍地生花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