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驍雄最新章節!
算起來,這應該是李風雲第三次來洛陽了。
第一次來洛陽附近,還是在兩年多前,但只在牛頭山打了一個轉,並未進入洛陽城,便轉道南下。那一次,李風雲遇到了許半仙、周縱雲、耶律鴻雁、長白老怪……當時的李風雲沒料到後來他竟然與這些人竟然有那麽多的故事。
第二次來洛陽是來尋天罡宗的傳承,也沒來得及進洛陽城,李風雲同樣也沒想到一本《歸藏經》竟然惹出了如許多事情來。
向軒轅台索要鬼修羅的資料並非難事,天演閣的掌櫃張宗遠答應立刻飛鴿傳書,十天內謄抄一份送來,又笑著邀請李風雲去遊覽洛陽各處名勝。
與張宗遠坐在洛陽城最高的酒樓謫仙樓上,兩人遙望日暮的洛陽,舉杯痛飲,談天論地。
洛陽的城牆要比開封的城牆寬厚很多,論周圍的地形,周圍群山環繞,易守難攻,作為都城,略顯封閉,但是從佔略防禦上來說,卻比開封強太多。
開封四周都是平原而少山,唯一的屏障便是黃河。一旦北方的草原部族突破黃河天險,開封便幾乎等同於一座不設防城市。
李風雲暗歎,若非大晉對後唐的殘余勢力提防之心太重,其實定都洛陽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也不能這般說!”陪他遊覽洛陽的乾坤霹靂手張宗遠並不同意李風雲的說法,“定都不能隻考慮安全,更要考慮舉國之經濟。
洛陽雖然安全,但是格局太小,四周群山環繞,守成有余而進取不足。
開封則不同,開封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論地理位置,卻是好於洛陽。
如今是亂世,當然定都洛陽要好過開封。但有朝一日,太平盛世來臨,開封卻是比洛陽要優越得多。
不得不說,石敬瑭雖然賣國求榮,令人不齒,但是這份胸襟卻是讓人佩服。”
張宗遠的見識令李風雲十分驚訝。以前李風雲只是從安全方面考慮,認為大晉定都開封並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聽了張宗遠這席話,李風雲才知這其中原來另有原因。
“京師乃中原精華之所在,若無形勝,很容易被攻破,這對中原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吧,即便再興盛,終究還是無根浮萍,無本之木,難免一場鏡花水月。”李風雲心中並不服氣,爭辯道。
“這話倒是說得不錯!”張宗遠笑道,“可是天下又哪有攻不破的都城?山川再險,也敵不過兵戈之利,若說安全,天下恐怕沒有哪一處比得過蜀中。可是從古至今,大凡中原王朝,又有誰會定都蜀中?又有誰立足蜀中而能取天下的呢?”
李風雲想了一想,也的確如此。
張宗遠又道:“中原都城的安全,並不在於其周圍的山川河流,而在於其是否有進取之心,是否能保天下黎民之免受兵戈之禍。
形勝也許可以保一時平安,卻不能保一世。
試問敵軍都殺到都城之下,就算能保住京城的安全又如何?天下的百姓怎麽辦?不管他們的死活,都不要了麽?沒有百姓的都城,那還是都城麽?
比如這一次契丹入侵中原,中原雖然戰勝了-->> ,最快更新驍雄最新章節!
契丹,但河北之地一片狼藉,沒有十年的生息,難以恢復,契丹若來來回回在河東、河南、山東、關中等地這麽殺幾次,京城即便是固若金湯,又有什麽用?晉國還能存在下去麽?”
張宗遠遙指北方:“那裡,燕雲十六州,才是抵禦蠻族最好的屏障。再往北,廣袤的草原、沙漠與冰原,才是抵禦蠻族最好的屏障。
西漢、盛唐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而晚唐之所以衰微,就是因為忘記了這一點。
說到底,土地與百姓,才是我華夏強盛的根本所在,也是都城穩固的憑借所在。”
一席話,說的李風雲心潮澎湃。
“只可惜呀!”張宗遠長歎一聲,“經歷安史之亂的中原,已經將目光由外轉內,小富即安,眼光越來狹窄、短淺,只顧蠅營狗苟,再不現開拓的勇氣與決心,這對我華夏傳承,不是一件好事。”
李風雲無語以對。
論帶兵打仗,李風雲自認為已經不下於當世任何名將,但說到天下大勢,卻不是他的長項,最多只是略懂一點,至於張宗遠說的這些更深些的東西,他毫無體會,難以理解。
“盛唐一代,疆域遠邁前朝,為何自唐以後,都城都舍棄長安而不用?”這個問題在李風雲心中縈繞已久,開口問道。
張宗遠歎了口氣,道:“自秦以來,歷經千年,關中的靈氣已經耗盡,土地變得貧瘠,唐末的戰亂,關中已經衰落,曾經恢弘壯闊的都城長安,已經蕭瑟衰落,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
從另一方面講,關中與河東、河南、河北、山東、江南等地隔絕,建都長安,雖有利於西北方向的防禦,卻不利於中土的長遠發展。
如今西域斷絕,華夏的重點遲早勢必會轉移到南方。長安有函谷關阻隔,與南方的聯系並不方便,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麽後粱、後唐及本朝,寧可選洛陽而不選長安的原因之一。
一個國家的都城所在,往往代表著這個國家的胸襟、器量。
西漢、盛唐將都城放在長安, 所以才有西域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才有連接大秦(注1)的絲綢之路。
如今蠻族興起,西域與北庭已經非我所有,絲綢之路斷絕,中原的帝王大臣有遠見卓識者少之又少,鼠目寸光、苟且偷安者比比皆是。
我華夏中國的進取之心消褪待盡,可歎啊可歎!”
說到此處,張宗遠長籲一口氣:“隻可恨當年軒轅台錯選了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安史之亂的危害才延綿至今,若無安史之亂,哪來如今的諸侯割據?罪魁禍首,始作俑者,李隆基是也。
這樣的錯誤,我軒轅台竟然一犯再犯,卻不知該如何避免。這世上難道就沒有一個法子,能讓皇帝和滿朝大臣的私心與私欲能夠得到有效的限制與控制嗎?這難道是我華夏一治一亂的宿命所在嗎?”
“辦法一定是有的,只要華夏能存在下去,就算我們想不出來,華夏的後代也一定能想的出來。”李風雲答道,眼光炯炯。
注1:這裡的大秦,指的是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