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洋新軍閥》第637章.3哥們的土地
哎呦~呀~~

 就像是後世印度搞笑的電影開篇那樣,在一陣長長的印度民族歌聲中,拉開了吳三桂的阿三哥國之旅。

 英國人選擇加爾各答這個小村莊作為據點但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兒瀕臨恆河入海口,海上交通發達,而且附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適合殖民式掠奪,東江的帆船可以順著河口逆流而上,在岸邊卸貨。

 說實話,毛玨也真是趕上了個好時候,一六四六年,正是英國第一次內戰進行到了關鍵時刻,以克倫威爾為首的模范軍已經完全在戰場上壓製了英王查理一世的王軍,王室潰敗在即。別看東印度公司是資產階級組建的,他們和英王的關系卻是無比緊密,當初批準公司建立的就是斯圖亞特的明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王室還是公司的大股東,英王以特權庇護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特權。

 相反,公司與其他資本主義新貴族組成的國會關系可不太好。眼紅於公司在東方獲得的豐厚貿易利潤,國會幾次要求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專屬貿易權,與公司股東的矛盾極其尖銳。

 還有崇禎十年,發生過一起英國商人攻擊廣東事件,那夥英國商人就是由柯登爵士賄賂國會組成柯登集團,不顧東印度公司禁令強行開往東方貿易,結果貿易不成還和大明起了衝突,讓東印度公司好不容易在大明搭訕上那點關系白白付諸了東流。

 現在議會得勢,國王倒台,眼看著議會主持下的,新東印度公司就要冒出來了,老東印度公司正是無依無靠的時刻,這個節骨眼上,毛玨拋來了橄欖枝,願意以他的王權為東印度公司提供新的庇護,這也是羅伯特能如此輕易答應的原因,如果要是三年前查理一世掌控戰局時候,或者八八年光榮革命之後,毛玨想要買英國東印度公司,不比想要參股荷蘭東印度公司容易多少。

 可不管倫敦那頭的東印度公司股東們什麽表決,印屬東印度公司落入毛玨手中算是已經成為定局了,這頭艦船靠岸,那頭公司在印度雇傭的土人勞工光著黝黑的膀子,就像一開頭那樣唱著號子,往下搬運著沉重的貨箱子,此時後世英國電影裡經常出現的戴著頭罩,穿著白色製服,留著一臉大胡子的錫克教土兵也出現了,在那兒拎著膀子得意洋洋的督促著,碰到偷懶的他們還毫不留情的上去一棒子,咣當一聲悶響就是一條青印子,對同胞簡直比英國人還狠。

 站在船頭,望遠鏡眺望了一圈,雖然還是對徐連貴說的什麽堪比中原滿是不屑,可是吳三桂還是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以農業社會來講,這兒還真是個好地方,恆河衝積出來的地形平坦的一望無際,濕熱的土壤無比的肥沃,兩邊水稻已經抽出來了黃橙橙的穗子,還有黝黑的孟加拉本地土人在稻田裡彎腰鞠躬忙碌個不停,論富饒,這地兒可比當初他困守的遼西走廊南半段要強的多。

 看著這兒,吳三桂忽然惆悵了起來,血腥廝殺的崇禎十幾年末世現在才剛剛被平息,屍山血海的記憶還濃鬱的殘留在腦海,海外如此富庶,要是崇禎初年開始,大家就鉚足了勁兒往外打,何至於淪落到那個淒慘模樣?

 幾聲大叫忽然在船下響起,讓吳三桂的惆悵一閃而逝,向下探出頭去,卻是個穿著墨綠色長衫,惦著肚子,卻是氣勢非凡的中年人在喊他。

 “吳大人,湯姆士經理要去吉大城去會見孟加拉納瓦布,湯姆士經理希望大明武官跟隨,不知大人可有這個空閑?”

 這人是杭州商人張蒼海,毛玨未割杭州之前,他是本地最大的茶商了,然而南明掠奪諸城中,他家破了產,自然而然就加入了毛玨新組建的東印度公司中,而鑒於他的能力,被公司偉人為了印度方面的大掌櫃。

 要是以往,聽命一個商人手下,吳三桂會感覺莫大的恥辱,可看著這富饒的平原,不知不覺中,這個野心勃勃的家夥心態卻已經悄悄地改變了。

 在這兒絕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張大人稍等,末將安排一下駐防,這就跟上!”

 痛快的答應一聲,吳三桂也是急促的翻身下了船。

 歷史上,東印度公司是一六九四年這才取得加爾各答的統治權,並且在此修建城堡永久駐軍,在此之前,並非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不想這麽做,實在是牽扯在英國內戰中人力物力匱乏,沒辦法,在東南亞與荷蘭人的鬥爭中節節敗退,最後在安雯大屠殺之後幾乎完全放棄了東南亞香料生意,退守印度,而在印度的各個商棧據點,也完全是收縮防禦的姿態。

 可現在,歷史改變了,有了毛玨這個新大股東往裡源源不斷的砸銀子,東印度公司又像是個吃飽了的強盜那樣,磨刀霍霍的奔著新的財富所使勁兒。

 加爾各答村的旁邊,在那些英國抄寫員驚奇的眼神中,二百多個背著燧發槍,穿戴著東方盔甲的精悍步兵熟稔的接手了村落邊緣的探哨與崗樓,緊接著一大群拎著算盤的大明師爺抄寫員悠閑地進入了公司大樓,然後一場魔術就在這些抄寫員眼中展現了出來。

 算盤珠子劈裡啪啦作響,本來要算許多天的進帳出帳在這些老師爺手中,猜不到半天就算完了,完成了交接,這些英國佬抄寫員,經理張望向這明人帳房的眼神簡直跟遇到耶穌本人一個模樣了。

 另一頭,帶了五十多個親兵,拉著七八車的絲綢與財貨,跟著那本地經理英國佬湯姆士,吳三桂是踢著馬急促的向北奔馳起來。

 波擊整個世界的小冰川期,對於地域主要處於亞熱帶熱帶的印度打擊倒是不大,雖然道路破的可以,可這一道上,道路兩邊,全都是綠茵茵的農田,黃麻,水稻,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幾乎看不到邊界,四處漏風的破舊村莊內,穿著破舊莎麗的本地婦女用黝黑的手也是靈巧的紡線織著花紋精美的土布,偶爾還能看到上等種姓穿著大袍子,身上待著華貴的黃金與象牙製品路過,一路上那些下等種姓立馬是猛地跪在地上磕著頭。

 一系列異域風情看的吳三桂還有其他明軍簡直目不暇接,然而這一系列驚奇卻是在抵達了吉大港城時候,達到了極點。

 一塊塊白色大理石堆砌成整齊高大的城牆,上面還離著一根根高聳的圓形尖頂塔樓,成隊的步兵懶散的看著長矛來回的巡邏著。

 城內,與大明帝國迥然不同的石製建築也是到處都是,大清真寺巨大的圓頂在夕陽下散發著絢爛的光輝,印度教的寺廟內,一個個千奇百怪的神像張牙舞爪的樹立著,一個個批著袈裟,或是光頭,或是頭髮亂糟糟的僧侶旁若無人的虔誠磕頭膜拜著,街道上還有吹著笛子逗得眼鏡蛇亂飛的舞蛇人,一口口吞著大火的食火人,還有個手扶著拐杖,竟然凌空坐在大道中間的苦行僧。

 連見多識廣的張滄海都被這架勢給唬住了,老商人愣是停下了腳,掏了一兩銀子扔進了苦行僧的碗裡,鞠了個躬,這才念著佛號繼續向前走著。

 機會到底是留給有心人的,大家夥都鄉巴佬進城那樣為這異國風光而大呼小叫時候,吳三桂的目光卻已經落在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

 首先就是城頭上的守軍,一個個皮膚黝黑的步兵是本地土人無疑了,看著他們,吳三桂第一個想起的是京師三大營那些由市井流氓,地痞無賴,富家子弟所組成的架子軍,可旋即,他又是把這個印象給否定了,京師三大營好歹還披甲,執劍,可眼前這幫家夥比農民裝備的還不如,光著膀子,上身僅僅帶著不知道什麽神圖騰,半圓形一個褂子,胸口,胳膊,腰間這些要害直接是袒露在外面,絕大部分人裝備著不到一人高的木柄槍或者一支長的夠嗆,去看不出啥威力的單體大木弓。

 少數拿著火槍的土兵,那槍也落後的很,已經是連大明帝國都淘汰了的火門槍。

 牆頭上,土人也有著大炮,不過看那炮管,估計和大明武備也差不多,鐵皮都鏽了厚厚的一層,還屬於落後的臼炮,炮身粗短,射程打不了多遠。

 情不自禁,吳三桂的臉上流露出了不屑的神情來。這樣的軍隊,不要說山海關下鋪天蓋地的遼東火器大陣,就算他的關寧鐵騎,五十騎就足以橫掃他數千人的部隊了!

 這樣富饒的城市,如此孱弱的守備者,難怪毛玨盯上了這裡!想著寧遠城下那雙鷹一樣的眼睛,吳三桂更加篤定,這裡有戲,同時打定主意,一定要想辦法留在這兒。

 不過這不屑到了納瓦布副王的宮廷門口時候,還是稍稍收斂了下,在宮廷外,吳三桂又看到了一群與外面城市守軍截然不同的部隊,首先身材膚色上,這群人就更加高大,更加的白皙,身上也是披著沉重的鏈甲,頭上戴著和尖頂清真寺差不多形狀的尖頂鐵頭盔,臉上留著濃密的大胡子,一雙雙瞳孔凶狠的四處張望著。

 印度文化昌盛,物產豐富,人口還稠密,可惜卻就是軍事不強,翻看印度歷史,簡直就是一場外族征服史,最開始是雅利安人,然後是希臘人,緊接著阿拉伯人,突厥人,如今統治印度的也不是印度本土人,而是蒙古帝國最後的榮光,征服者帖木兒的從孫創建的莫臥兒帝國。

 統治帝國的主體是這些中亞一絲藍化的蒙古貴族,突厥貴族,帝國軍隊的主力也是這些中亞騎兵。

 不過,也僅僅是騎兵而已!

 嘴角勾起一絲冷厲的笑容, 那頭張蒼海與湯姆士點頭哈腰的和門口騎士長稟告著求見的請求,這頭吳三桂則是猶如打量牲口那樣上下目視著守門的幾個突厥騎兵。

 “張大人,您自己進去,末將還有些事,就在這宮廷外等您了!”

 錯愕的回頭張望了下,張滄海也沒多說,畢竟大明官本位還是根深蒂固,他有點管不了吳三桂,僅僅是點了點頭,就跟著波斯籍貫,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閹了的宮廷總管進了大門。

 張大商卻是渾然不知,他這才剛剛進去,吳三桂居然是對著門口那個長得格外高大的突厥守軍輕蔑的勾了勾手指,旋即大拇指狠狠地朝下一指。

 這才哪個民族,好像都不是太恭敬的手勢,果不其然,眼睛發直的看著吳三桂鄙夷的手勢,那個大猩猩一樣的突厥將官也是猶如大猩猩那樣憤怒的咆哮了起來,把手裡頭鋼槍一扔,在那些突厥武士興奮嗜血的助威中,怒吼著對吳三桂狠狠地撲了過去。

 咣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