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崇禎本紀》第17O章:袁崇煥升職記
初到遼東,又是文人監軍的身份,袁崇煥在遼東軍中所受的排擠可想而知。
  對軍中還沒有絲毫影響力的袁崇煥,也只能靠考察山海關外的山川地形來排解心中的煩憂。
  天啟二年四月,袁崇煥終於得到了出名的機會。
  山海關外,駐守北山的士卒出現潰逃。軍將們將抓回來的士卒故意交給文人監軍袁崇煥處理。在軍將們想來,面對這些可憐巴巴的逃卒,講求悲天憫人的文人只怕下不了重手。
  也許軍將們只是想看看袁崇煥的熱鬧,但結果卻令軍將們都有些膽寒。袁崇煥竟悍然將所有抓回的逃卒盡數斬殺。
  袁崇煥的這份鐵血,令軍將們始料未及。
  消息傳出,軍內士卒潰逃現象消失無蹤。
  此事過後,袁崇煥發現,軍將們看他的眼光都變得有些畏懼。他說出的話軍將們聽從了不少。這件事給了袁崇煥很深的印象。袁崇煥感覺他找到了與軍將們打交道的方式。
  潰兵事件,使袁崇煥在遼東軍內有了初步聲譽。
  也因為潰兵事件,袁崇煥得到時任遼東經略王在晉的青睞。
  天啟二年六月,王在晉令袁崇煥移住中前所,經理前屯衛事務。袁崇煥又做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
  袁崇煥竟然當夜就出發,趕在次日凌晨就抵達前屯衛。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遼東開發力度還不大,夜晚野外還是虎狼的天下。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宿將,若非特別緊急的軍務,也沒有幾人願走夜路。
  這樣凌晨入城的袁崇煥,在前屯衛名聲大震,甚至在軍中也有了“袁大膽”的諢號。這是文臣監軍在軍中絕無僅有的稱呼。
  聽到袁崇煥如此敬業的消息,王在晉很高興。他親自奏表推薦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
  可王在晉萬萬沒想到,升官不久的袁崇煥就從背後給了他一刀。
  因與遼東經略王在晉,在守寧遠還是守山海關的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袁崇煥越級向朝廷發出公開奏表,將他與王在晉的分歧直接公布在朝堂之上。
  接到袁崇煥的奏報後,經帝師孫承宗的實地考察,朝廷否決了王在晉棄遼東獨守山海關的意見,王在晉黯然下課。
  帝師孫承宗督師遼東後,他經過數次考察,最終還是采納了袁崇煥守寧遠的策略。
  孫承宗到遼東後與袁崇煥有過數次詳談。
  孫承宗驚訝的發現袁崇煥對遼東戰局的認識和對遼東未來戰事的構想,都和他非常的接近。這令孫承宗對袁崇煥非常欣賞,他直接提拔袁崇煥為寧遠兵備道,並派袁崇煥執掌他心中的戰略核心寧遠城。
  在孫承宗的計劃中,寧遠將作為他的戰略核心而存在。而此時的寧遠城卻遠遠達不到孫承宗對於核心的定義。
  袁崇煥初次見到寧遠城也感到萬分失望。那時的寧遠城只是一個普通衛城的規格。
  寧遠城最早是由祖大壽督建的。祖大壽並不認可堅守寧遠的策略,相比寧遠城,祖大壽心中更側重於守覺華島。出於這種心態,祖大壽修的寧遠城更多的是在敷衍。
  祖大壽督建的寧遠城高只有2丈5,牆厚只有2丈。這個數據,在袁崇煥看來,完全不具備成為戰略核心的要求,更無法起到戰略支撐點的作用。
  按孫承宗與袁崇煥的設想,寧遠需要在無外援的基礎上,頂住後金至少半個月的飽和攻擊。只有達到這個標準,才能達到消耗和疲憊後金八旗的戰術要求。
  想達到孫承宗的這個要求,寧遠就必須按照以台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原則重建。
  袁崇煥重修寧遠城的要求,遭到遼東軍頭們的一致蔑視。
  沒辦法,你袁崇煥一個外地人,作為空降的主官,又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這樣一個新人,即便有孫承宗的全力支持,軍頭們不服也屬正常。
  如何得到部下支持,本就是新官上任的第一大考驗。
  面對這種考驗,袁崇煥又作出了令人膛目結舌的行動。
  立威,這是袁崇煥面對軍頭們的挑釁,所選擇放的第一把火。
  立威,在袁崇煥看來那就是一定要叫你們怕我。立威就是所謂的殺威棒,這就袁崇煥對立威的理解。
  為了震懾傲慢不聽招呼的軍頭,袁崇煥直接選擇了最血腥的手段,殺。
  天啟三年,袁崇煥以冒領空餉,貪汙軍費的名義斬殺副將杜英魁。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遼東。
  杜英魁該死嗎?
  論罪名,杜英魁是該死,可他絕不該死在袁崇煥手中。
  因為袁崇煥只是一個兵備道而已。
  掄起兩人的品級職位,袁崇煥與杜英魁只能算是平級。就算大明有文貴武賤的傳統,可袁崇煥也絕沒有斬殺杜英魁的權利。
  在遼東,只有擁有尚方寶劍的督師孫承宗才有這個權利。
  袁崇煥擅自斬殺杜英魁,給孫承宗出了個很大的難題。
  出於對文臣的保護,也是出於對關寧軍震懾,更因為要重建寧遠城,孫承宗最終還是選擇保護袁崇煥。孫承宗承擔了斬殺杜英魁的名頭,隻把袁崇煥嚴厲斥責了一頓了事。
  在孫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煥立威的效果非常好。寧遠城很快按袁崇煥新訂的規製重修了起來。
  通過這些事,在祖大壽看來,這個袁崇煥就是個瘋子。嗯,還是個有理智的瘋子,只是這個瘋子的想法與正常人不一樣。從那時起,祖大壽就對袁崇煥敬而遠之。
  誰知道離袁崇煥太近,會不會被他給乾掉。
  說實話,雖然是袁崇煥擅殺的杜英魁,可關寧軍並不那麽認為。
  正因為孫承宗對袁崇煥沒有絲毫的處理。關寧軍的嫉恨全都轉到孫承宗身上。在關寧軍看來,沒有孫承宗的授意,袁崇煥是絕不敢動手的。這也是後來關寧軍與孫承宗離心的一個很關鍵因素。
  兔死狐悲啊!關寧軍在孫承宗身上找不到絲毫安全感。
  一個副將就因為吃點空餉就被殺了,他們這些軍頭有那個沒吃點空餉呢?這種殺人的罪名,讓關寧軍怎麽能相信,孫承宗不會隨便找個借口把他們也殺了。
  這種心態下,柳河之戰關寧軍倒孫也就不足為奇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