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崇禎本紀》第443章:驟減的稅賦
有何事驚慌?

面對不動聲色間已調整完內廷結構的崇禎陛下,魏忠賢回話的態度明顯恭謹了不少。

“回陛下,這幾件急務是必須要陛下親批才是。”

一邊躬身行禮,魏忠賢一邊把手中的幾份奏章匆匆送上。

“這是……”

伸手接過奏章,朱由檢並未直接展開,他抬頭詢問的看向魏忠賢。

“陛下,是這樣……”

雖是大字不識,可魏忠賢的記性實在不錯。幾份奏章的內容,魏忠賢娓娓道來,說的是頭頭是道。

聽著魏忠賢娓娓所說,朱由檢的眉頭慢慢凝聚到了一起。沉下心等魏忠賢全部講完,朱由檢又打開奏章,仔細梳理一番,這才擰眉問道:“魏大伴,除了如此解決,就沒其他的法子嗎?”

“這?”魏忠賢被朱由檢問了個愣怔,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拿來的這幾份奏章,確是當前最急的幾份急務。

南方倭寇又起,福建、廣東兩省糜爛,急需朝廷下旨定奪剿撫。川滇之間的水西土司糾集數萬叛軍再攻貴陽,連帶蜀中也再次震蕩,這也需朝廷下剿撫的決心。至於陝西旱災的奏章,卻已是陝西今年上的第三份請求賑災的奏章了;因賑災所需錢糧數額太大,也是必須得由崇禎陛下禦筆親批才行。

這幾件急務可都事關大明江山的穩定,內閣業已附上解決方案的貼黃,他也已解說的十分明白。

陛下突然這麽問,是什麽意思?

是對拿出的解決方案不滿?

可這已是內閣和司禮監能拿出的,最穩妥的解決方案了。

看著面帶期盼的崇禎陛下,魏忠賢心中不由翻過一連串念頭。

崇禎陛下年輕,這等軍國大事,看來還要雜家再好好的解說一下才成。

輕輕嗓子,魏忠賢準備再給年輕的崇禎陛下,好好講述一番這其中的厲害關系。

“魏大伴,朕記得今年朝廷歲入不足,都逼的你向朝臣募捐了。這要是再失去數地稅賦,朝廷還運轉的開?”

還沒等魏忠賢開口,朱由檢的問詢就讓他明白,年輕的崇禎陛下並非是不明白其中原由。這一下,魏忠賢尚未出口的話語,被死死的憋在了口中。

見魏忠賢遲遲無語,朱由檢看著奏章,手指無意識的輕敲桌面,腦中陷入沉思之中。

奏章上福建、廣東遭倭,可這倭寇首領的名字,朱由檢倒是十分的耳熟。

鄭芝龍,這也算前世記憶頗深的一個名字了。在前世歷史上,鄭芝龍先當海盜,後受大明招安,最後以大明總兵的身份成為大明海上當之無愧的最強者。就連荷蘭、西班牙等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殖民強者,來到了大明海上也必須得聽他的號令和安排才行。

可惜,最終鄭芝龍晚節不保,他放棄南明投降了滿清。鄭芝龍的投降毀了南明不說,卻因他兒子鄭成功拒不降清,最終被滿清斬殺於寧古塔。算是英雄了一世,卻死的相當窩囊。

這福建、廣東的所謂倭寇首領既是鄭芝龍,那他們恐怕就不是什麽真倭寇了,十之八九是鄭芝龍組建的那個十八芝海盜吧?

嗓中咕噥一聲,朱由檢打開奏章仔細看了又看,他的目光凝聚在內閣的貼黃上。

福建、廣東遭倭,官軍數次受挫。又因福建大旱,災民四起,除留福建、廣東本地稅賦用於剿倭外,再請調浙江稅賦予以補貼。

‘留用、補貼’,朱由檢手指的敲擊忍不住變得更為急促。

這份奏章是如此處置,而針對水西土司叛軍的奏章,也是要把雲貴川三地的稅賦留用,還要請調湖北的稅賦予以補貼。

這幾處稅賦都要留用補貼,再加上陝西大旱,整個大明的十三布政使司,轉眼就有8個省的稅賦無法收繳到京;而大明卻還要為陝西再多支出一大筆賑災的費用。

這些再加上維持朝廷正常運轉的費用,以及遼東戰場的所需,大明國庫怎麽還能支撐得住?

朱由檢看著這些奏報,立馬就感覺頭痛欲裂。

這局面,這是非要逼迫他從內庫裡向外掏錢啊!

魏忠賢匆匆而來的意思,朱由檢終於明白了。

“魏大伴,這個福建鄭芝龍,非要剿滅嗎?能不能招安?”

思索片刻,朱由檢見魏忠賢仍無開口的意思,忍不住把自己所想問了出來。

前世鄭芝龍能被招安,今世也該可以吧?

“招安?”

魏忠賢聽到朱由檢的建議愣了一下,思索片刻才小心翼翼的回話:“回陛下,招安也不是不可。可福建、廣東兩省官軍方將受挫,就算要招安巨寇,也需同時補充官軍戰力才行啊?”

是啊!

朱由檢心中暗暗歎息一聲。

這一句,魏忠賢說的倒是非常在理。就算要對鄭芝龍招安,也必須要補充大明的官軍才行。要不然,即便鄭芝龍同意招安,那招安也就只是個名義,如何能限制住鄭芝龍。

罷了。

朱由檢敲擊的手指一凝,心中作出了決定。

這幾件事,也只能先按內閣的安排行事了。

拿起朱筆,準備批複,朱由檢猛然又向魏忠賢問道:“魏大伴,朕的內庫尚有存銀多少?”

“回陛下,內庫現只有存銀480萬兩了。”

對朱由檢的這個問題,魏忠賢那是了然於心,他帶著幾分驕傲隨口就回答了出來。

只有480萬兩了。

聽到這個數字,朱由檢心中再次重重歎息一聲。

480萬兩聽起來挺多,卻是魏忠賢從各處搜刮得來,這些可真不算正常的收入。

更何況,雖然朱由檢也不知大明朝廷現在具體的預算花銷,但有一點朱由檢非常清楚,480萬兩對現在的大明來說那絕對是遠遠不夠的。

歎息一聲,朱由檢還是提筆在奏章上各批了一個‘可’字。

雖明知這禦筆朱批一落,大明的歲入立馬就要減少一半,可朱由檢一時卻也找不到別的辦法。這兵禍天災齊來,他也只能先應付過去再說。

看著魏忠賢收起奏章匆匆離去,朱由檢一時也沒了繼續製作模型的心情。

魏忠賢不知道,但朱由檢清楚的知道。按前世的歷史,大明就要進入年年災荒的時代了。要前世歷史所記無錯,自崇禎登基起,大明就進入了一個天災多發時期。正因為那連年的旱、蝗、澇、瘟疫等天災不斷,才會造成連年的農民起義,最終才葬送了大明皇朝。

不過,前世崇禎登基是在天啟七年,而今世這才天啟六年。難道,歷史改變了,這天災也隨之提前了?

陝西大旱,流民遍地。

一想到奏章上所奏的這幾個字,朱由檢忍不住渾身一激靈。

前世滅亡大明的農民起義,可就是發源於陝西。今世不會現在就要開始了吧?

“高起潛?”朱由檢厲聲喝道:“你馬上給朕盯緊了陝西。朕要知道陝西的民間,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鳥書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