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崇禎本紀》第456章:寧錦大捷的重要性
老官僚黃立極在小心的巧言為內閣爭權。殊不知,朱由檢卻根本沒把這些放在心上。

 朱由檢的心思已完全被即將到來的‘寧錦大戰’佔滿了。

 從想到遼東即將發生‘寧錦大戰’起,朱由檢就將此戰視做他今生的第一次大考。

 來到這個時代數年,以今生對大明的了解,再結合前世的見識,朱由檢已經完全確定,後金確實是現在大明身上最大的一個失血傷口。

 這個失血傷口的說法,倒不是說後金現在對大明造成了什麽難以承受傷害(畢竟後金八旗現在還從未入過關,一直還偏據在遼東),而是指後金對大明造成的巨大的經濟負擔。

 在這小冰河時期,正因有後金對大明經濟的巨大干擾,財政吃緊的大明朝廷才無法對國內發生的各處農民起義全力鎮壓;甚至連對各地災民的賑濟,也因遼東後金佔用了大明朝廷的巨大財力,而無法有效的施為。

 登基兩個月來,朱由檢雖未管具體的朝政,可他卻仔細查閱了近年來大明的歲入和支出。

 這要當家,總得對自己的家底多了解一些吧!

 朱由檢看到,光天啟六年上半年,大明朝廷在遼東的各項花費就已達到了300萬兩銀子之巨。而因錦州防線的修築和即將到來的戰爭,朱由檢就算再保守的估計,大明朝廷也至少還要再撥200萬兩銀子才能滿足遼東所需。(朱由檢可一直記得,寧遠大捷後經他的信王府開中,大明朝廷發放到寧遠的撫恤和獎賞就足有50萬兩銀子)。

 如此算下來,整個天啟六年,大明朝廷單在遼東一地的軍費支出,可能就要高達500萬兩銀子。

 500萬兩銀子啊?

 這麽大的一筆軍費支出,對大明朝廷的壓力到底會有多大?

 心中沒底的朱由檢,為此又專門查閱了張居正為大明朝廷制定的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現今雖已大部廢除,但他實物折合銀兩的算法,卻讓大明的稅賦變得一目了然起來。

 萬歷九年,按張居正親手厘定的一條鞭法,大明朝廷在理論上擁有著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可征稅田地。

 也就是說,哪怕一畝隻按朱元璋所定的1.2鬥糧食收稅(加上一條鞭法攤入的人丁雜役約合1錢銀子一畝),大明朝廷一年將收入7000多萬兩銀子的巨額稅賦。

 7000多萬啊,500萬雖大,但相對於7000多萬卻就不算什麽了。

 看完張居正厘定的一條鞭法稅額,朱由檢是懷著巨大的期待,去查看天啟五年所收的秋稅的。

 天啊!

 當看到秋稅數字那一刹那,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朱由檢差點直接抽了過去。

 500萬!

 天啟五年的秋稅竟然只有區區500萬兩!

 朱由檢是萬萬沒想到,天啟五年大明朝廷的秋稅,以魏忠賢之盤剝之能,大明朝廷也才將將收到500萬稍冒一點頭。

 500萬?

 只有500萬,這實在離理論上的7000萬,差的也太多了點。

 更何況,這500多萬中,還含有大量魏忠賢靠各路稅監巧取豪奪盤剝而來的銀子。拋出哪些,大明朝廷真正所收的正稅連300萬可能都不足。

 也就是說,單靠大明朝廷所收的正稅,就算全部拿來支付遼東的軍費,也還有一個巨大的差額。

 理論稅額與現實收入出現這麽巨大的落差,讓朱由檢怎能不抓狂?怎能不揪心?

 朱由檢感覺他能堅持著不抽過去,他就該為自己堅韌的神經點讚了。

 不過,這理論上的7000萬是如何變成現實這300萬的?大明朝廷一年的稅賦到底有多少?

 被迎頭一盆巨大冰水潑清醒的朱由檢,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求知欲,促使他重又沉下心來,仔細翻閱著大明歷年來的稅收記錄。

 看罷大明歷年的稅收記錄,朱由檢發現,所謂7000萬正稅果然只是一個美妙的理論數字。

 這個數字,即便是張居正厘清天下田畝的萬歷九年,大明朝廷也未能收齊過。

 大明的稅收,一直是按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定的規矩,由各地方衙門從百姓手中收取到稅賦後,先留出地方運轉所需的資金後,再向京城轉運那需要上繳的稅賦。

 也就是說,大明朝廷拿到的稅賦,其實是各地衙門在預留完自己所需的一份後才上交的部分。這樣,當稅賦收取不足的時候,地方衙門當然要動動小心思,優先滿足自己所需後,再考慮京城朝廷。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衙門向朝廷上繳的稅賦,當然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拖欠。

 朱元璋怎麽也想不到,當初他為了減少百姓負擔所定的規矩,會讓地方衙門有了拖欠稅賦的機會。

 萬歷九年,張居正權勢達到最頂峰的那一年,大明朝廷總共收到正稅366萬,鹽稅100多萬,其他雜項30余萬,總共也只有500多萬兩銀子。

 那可是張居正權威最盛之時,他也才收了500多萬的稅。這個發現,簡直讓朱由檢差點驚掉了下巴。

 嗯,相比張居正這500萬,天啟五年能收到500萬倒也真不算差了。

 看著萬歷九年的稅收數字,朱由檢不由咧了咧嘴。

 可是,這總共500萬的稅收,最多也就才勉強夠遼東的軍費,其他像維持朝廷運轉的費用;維修三大殿的費用;還有小冰河時期最最關鍵的救災費用;讓朱由檢的要到那裡去找呢?

 面對巨大的財政赤字,再看看各地衙門歷年來那更為龐大的稅賦拖欠數字,朱由檢真是感覺萬分頭痛。

 朱由檢從白水王二起義和澄縣暴動的種種細節可以感受到,大明的地方衙門恐怕都已快爛透了。

 風風雨雨走過了200多年的大明,現在真的已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

 救這樣的大明,是真的很讓人頭痛。

 仔細權衡了大明各處局勢良久,朱由檢毅然先把陝西王二起義放到了一旁。

 就算王二起義是引發農民大起義的星星之火,可星火想要燎原,總也還需些時日。

 朱由檢已經想好,現階段後金要發動‘寧錦大戰’正好。只要他能在農民起義真正燎原之前,獲得真正意義的‘寧錦大捷’。就是把後金韃子徹底打殘,至少也要給後金韃子以重創才行。這樣,他才能騰出手來,慢慢處理大明內部那異常棘手的各種問題。

 要獲得真正的‘寧錦大捷’,那朱由檢就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以保證‘寧錦大捷’的順利進行。

 在這種心思下,黃立極所提,由內閣牽頭,協調戶、兵、工三部聯合推動遼東戰備計劃的想法,朱由檢當然會十分的感興趣。

 朱由檢很清楚,王永光的遼東戰備計劃涉及到遼東東西數路,有超過10萬以上的明軍需要協調調動;更有包含登萊和天津各基地在內的, 更大數量的軍械糧草需要安排調配。

 如此龐大繁雜的一個計劃,朱由檢正怕各處官僚的推諉扯皮,破壞了他的計劃。現在能由官吏中更具權威的大明內閣牽頭,再協調戶、兵、工三部全力推動這個計劃,那豈不是朱由檢求之不得的好事。

 所以,就在黃立極滿懷的惴惴不安中,朱由檢平靜的開了口:“黃卿的提議正合朕意。你們內閣馬上選出3人,黃卿就算一個。你們與戶、兵、工三部尚書組成一個‘寧錦戰備小組’,全力為朕推動遼東的戰備計劃。”

 看看臉露驚喜之色的黃立極,朱由檢語氣異常堅定的補充一句:“朕的消息來自錦衣衛探報,完全可信。”

 回首,朱由檢又盯著魏忠賢一字一頓的說道:“魏大伴,你給朕盯緊了。此事誰要敢推諉塞責,有一個你就給朕處理一個,朕絕不容情!”

 感受到朱由檢眼中透出的絲絲殺氣,魏忠賢身上一寒,他本能的一躬身,恭恭敬敬的應道:“是,老奴謹遵聖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