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崇禎本紀》第122章:少年隊引發的風暴
  面對憨憨的張狗娃,鄭平分外的想念牛金星。

  要是牛二在就好了,有那小子的邪路子,肯定能改了這幫小子的壞毛病。

  “報告。”一個少年飛快的跑到了鄭平面前。

  “報告隊長,遵化方向,有信使來了。”少年飛快的稟報。

  “密語核對過嗎?”鄭平嚴肅的問道。

  “報告隊長,都核對過了。”少年乾脆的回答。

  “很好。李鐵柱,你去把信使帶過來吧。”

  鄭平看李鐵柱遠去,轉頭對身邊隊列中的少年小聲下令:“傳下去,全隊原地稍息。”

  隨著鄭平的口令,行進中的整隊少年,迅速在路邊停了下來。因為口令是稍息,停下來的少年們依然維持著隊列不散。

  看到全隊的反應速度,鄭平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還像點樣子。”

  沒有大聲的傳令,只靠手口相傳,全隊200人,能在10息內原地停止,沒有任何混亂出現。

  嗯,這項標準已經達到信王訓練大綱的要求了。

  信使跟隨李鐵柱飛速的跑到鄭平面前,見面就是一個抬手禮。

  單從這個敬禮動作,鄭平就能看出,信使也是王府少年隊出身。

  全大明應該只有信王府的少年隊,在使用這種手指耳邊的特殊抬手禮。(沒辦法,朱由檢前世對軍禮的印象實在太深了)

  “報告,乙字隊信使李平向您報到。”信使乾脆利落報出自己所屬單位,並把一封信箋遞上。

  “乙字隊,那不是牛二帶的隊嗎?他也來了?”鄭平一邊接信,一邊隨口問道。

  年前少年隊拆分,鄭平帶甲子隊去了顏神鎮,牛二帶乙字隊去了水利工地,丙字隊留在信王府內。

  看面前信使迷惑的樣子,鄭平不再多問。方才話一出口,鄭平就覺察不太好。要知道,牛金星才是牛二的大號。

  牛金星自獲信王殿下賜名後,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喊他牛二。大概除了當初同期的20個同伴,應該沒人知道他叫過那麽土的名字吧?

  “牛二,哦,牛金星。要是你的小名不小心傳開了,可不怨我。”鄭平心虛的暗暗念叨。

  信使帶來的信件依照約定的密碼,被迅速翻譯出來。信的內容很簡單:甲字隊不進遵化,直接前往喜峰口駐扎。

  鄭平的心願落空了,牛金星沒有來遵化。乙字隊的信使也不是從遵化趕來,而是自京城飛馬趕來,只是跑到了他們前面而已。

  鄭平不知道,他所帥的200甲字隊少年,千裡迢迢的從顏神鎮走向遵化,短短10幾天的行軍,竟然在京城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風暴。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甲字隊太像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軍隊了。

  甲字隊行進途中的種種表現,若說他們只是一隊莊園護衛,那也得有人信才行啊!

  不說別的,單隻甲字隊的整齊劃一,令行禁止就已讓人大跌眼鏡了。更不用說,日行近百裡,隊形還絲毫不亂,這不是精銳是什麽?就是當年的戚家軍也沒有如此嚴整的隊列啊!

  青天白日、大明腹地、京畿近處竟然出現這樣一支精銳兵馬,還是向京城方向快速行進;在這個政爭激烈的時間段,不得不讓人充滿遐想啊!

  更何況,因為這隻小隊伍,京城翰林院庶吉士崔子忠,竟然還敲響了登聞鼓。

  登聞鼓啊!

  大明朝製:登聞鼓一響,不是有大冤就是有大變(謀逆)。

  更牛的是:按洪武祖訓,

登聞鼓一響,天子無論在哪裡、無論在做什麽事都必須停下,立即升朝問事。  就衝這一點,就知道事情鬧的到底有多大。

  天啟皇帝朱由校被登聞鼓聲從長春宮召出,他是一肚子的怨氣。他才把勝利號研究出點頭緒就被人打斷,朱由校當然非常的不爽。

  魏公公更不爽,朝廷現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怎麽會突然出來這麽一個愣頭青?愣頭青還敲響了登聞鼓,誰知道他會說出些什麽來?

  不會是東林黨人在破釜沉舟吧?

  魏公公的臉色陰的幾乎能滴出水來。

  朝廷的其他大佬也是一肚子的不高興,誰也不會喜歡沒任何防備的突發事件。

  庶吉士崔子忠上殿時,他面對的就是這麽一個充滿怨氣的低氣壓場景。

  崔子忠,27歲,天啟二年進士。

  崔子忠中進士的成績不算太好,隻名列三甲第九十七名。

  不過,由於崔子忠是少見的實學派學生,又對朝廷的各種政務都有不錯的見解,這才被選進翰林院授予了庶吉士。

  面對滿朝充斥著怨氣的低氣壓,庶吉士崔子忠一點都不懼。他知道,只要登聞鼓響了,大殿上就不再會有人打斷他的說話。他就是說的再荒誕不經,朝堂的諸位大佬也只能忍著氣聽他說完。

  登聞鼓的關系實在太大了。

  要不是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崔子忠也不想去敲登聞鼓。

  青州有支精銳向京城進發的傳聞,崔子忠很早就聽說了。

  青州精銳的傳聞,外界傳的非常離譜。什麽戚爺爺的精兵還魂,什麽衡王(青州的藩王)起兵要清君側,什麽亂七八糟的傳聞都有。最離譜的還有說三國青州兵轉世的說法。反正那段時間說什麽的都有。

  崔子忠的老家就在濟南, 他很容易的就拿到了第一手的資料。

  其實根本就沒什麽精銳大軍存在,不過是1、200個少年在官道上列隊行進罷了。

  不過,這些少年卻實是有出奇之處。一是少年們的隊列排序極好,行走再遠隊形也不會散;二是少年們行進速度極快,一日能走近百裡。

  沿途曾有好事之徒,專門跟隨那些少年行走。據他們親眼所見,少年們竟然能一日行進近百裡而隊形不散。

  想想,能把少年們訓練成這樣的法子,那是何等的了得。

  大明的庶吉士在翰林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學習研究各種政務。

  崔子忠在翰林院研究的東西卻有些偏門,他不像其他人在研究怎麽養望、怎麽快速升官。

  崔子忠在翰林院研究遼東戰例。他總覺得大明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後金。

  崔子忠在數年的研究中發現,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大明對後金的會戰,竟然就沒有一次勝利。幾次會戰大明都大敗虧輸,三大征殘存的老兵,前前後後也都已消耗殆盡。大明對後金現在竟然不能野戰?這絕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遼東終歸還是要靠進攻、靠野戰才能拿得回來。

  朝廷現在采用的孫閣老(孫承宗)的遼東戰略,歸根到底也還是要靠野戰才能解決問題。

  就算退一萬步,在遼東大明隻守城,那也要有援軍存在吧?

  “外無必救之兵,內無必守之城。”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吧?

  單純的死守城池,城池早晚都會被攻破。

  這更是盡人皆知的道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