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正統天命》第14章 我和你說這地方爽歪歪的
  一般是不能亂立的,基本嘴炮完“這場戰鬥結束就回家帶孩子”的,都要讓隊友說一句“汝妻子,吾養之”,給人添了太多的麻煩。

  所以楊尚荊哪怕知道飛龍騎臉輸不了了,也沒露出過多的欣喜,隻是對著牢頭兒很客氣地說了聲謝謝,把個牢頭兒搞得受寵若驚的。

  至於牢頭兒受了金英或者王振的指使,給他的飯菜裡下毒這種事兒,他想都沒想,現在這情況還處於正常的政爭范疇,一旦用上毒,就明顯越界了,到時候外朝不規矩起來,情況更難處置。

  最重要的是,他一個翰林編修,加碼太低,夠不上壞規矩的檔次。

  他這邊兒溫溫吞吞地剛咽下最後一個餛飩,牢頭兒就又來了,一臉諂媚地打開牢門,就見一個穿著孔雀補子的老頭兒走了進來,他連忙站起身來,躬身施禮:“見過明府。”

  王啟元一把把楊尚荊就扶起來了,上下打量了一番,剛剛在朝堂上吃了激素套著盾掛著球大殺四方的老頭兒心情異常舒暢,聲音裡都帶著歡喜:“賢侄免禮,免禮。”

  當年楊榮在內閣做次輔的時候,和王啟元沒少交流溝通過,畢竟這也是個正三品的京城市委書記,不是什麽弱雞,放在朝堂上也是個小山頭了,所以王啟元這一聲“賢侄”倒也沒差。

  四下裡看了看牢房的環境,王啟元就感慨了一聲:“這一夜的功夫,倒是讓賢侄受了委屈。”

  “戩本就是戴罪之人,何來委屈一說?”楊尚荊笑得很羞澀,順手給老頭兒拍了個馬屁,“況且明府公正廉明,順天府差役俱是明理守法之人,小侄何來委屈一說。”

  我能得到這麽好的待遇,當然是因為您老人家公正廉明,給整個順天府上下做了表率啊,和你講,整個順天府的差役,那都在您老睿智的頭腦、高尚的節操下變得謙恭守禮了。

  馬屁拍的有點兒無恥,但當官兒的,尤其是文官兒,不管大小都愛聽這個,所以王啟元臉上舒爽的表情就更加的舒爽了,他身後小心伺候的牢頭兒也松了口氣。

  沒告黑狀,還誇了一句,這楊太史會做人啊。

  “走吧,今日早朝,陛下、諸公皆有公議,賢侄自是無罪,不過這京師,怕是待不住了啊。”王啟元抓著楊尚荊的手往外走,一臉的感慨。

  這時候當然不能提大家多麽多麽感謝他,因為他這一波節奏帶得好,朝堂上文武百官團結一致對付閹黨了,告訴他一下他將來的去處,還是沒問題的。

  畢竟情分這個東西,說出來就沒意思了,就好像沒了他楊戩楊尚荊,整個外朝就得被內廷教做人了一樣――哪怕事實如此。

  楊尚荊微微一笑,計算了那麽多,挖空了心思,他不就求一個逃離京師麽?要是走不了,他才是要哭呢,到時候王振哪天想不開了,把他丟進錦衣衛詔獄裡活活打死怎麽辦?

  所以他直接問道:“不知小侄要到何處任職?”

  “浙江,台州府,黃岩縣。”王啟元回答道,聲音有點兒不舍,“陛下的旨意,是讓賢侄後日離京,隻怕這聖旨就快到賢侄府上了。”

  聽著這個地名兒,楊尚荊差點沒樂得跳起來,他勉強壓抑住內心的興奮,恭恭敬敬地說道:“小侄省得。”

  浙江台州這地兒,讚啊。

  倒不是說風景秀美、民風淳樸之類的很讚,實在是因為這地方正在鬧倭寇,前些日子戶部侍郎焦宏還奉旨去浙江備倭了呢,隻要抓住倭寇這個由頭,

他就能鼓搗出來個現代化的民團。  至於什麽操練私軍之類的罪名,他根本都不用擔心的,浙江這個省份……它富裕啊,不提南邊兒和福建交界的銀場,單單是浙鹽,就足夠讓所有人眼紅了,三楊當國那會兒,還不是撿著這種地方拚命塞自己人?到了那地方,欺下瞞上這種事兒做起來,都不用怕的,上官就幫他遮掩了,都是自己人啊。

  最重要的是,楊尚荊他知道,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匯的三不管地帶,馬上就要鬧民變了,還是因為銀礦的事兒,到時候他仗著有點兒軍功、政績啥的,去搞個大新聞也是有可能的啊,到時候外朝交口稱讚亞克西,正統皇帝還能再辦他不成?

  所以說, 這地方……爽歪歪啊。

  雖然不知道楊尚荊到底在想什麽,但做了三四十年官兒的王啟元,還是從他的眼底察覺出那絲興奮,他歎了口氣:“但願賢侄此去,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啊。”

  眼看著走到了衙門門口,忠叔正趕著馬車在那邊兒等著,楊尚荊站住身形,再次躬身施禮:“那就多謝明府吉言了。”

  嘴上說的客氣,但他心裡想的卻是――什麽天高任鳥飛,到了那個地方,我就天高任鳥露都沒人會說我什麽,地方上上官護著,中樞裡大佬幫襯著,什麽三綱五常,什麽封建道德,誰理會誰傻逼啊。

  王啟元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賢侄此去,山高路遠,恐有險阻,近日裡成國公家有一隊人馬南下,賢侄可以隨之同去。”

  這一句話,當場就點醒了興奮之中的楊尚荊,他謹慎地向著王啟元施禮離開之後,整個人就陷入了沉思。

  所謂的山高路遠,所謂的險阻,當然都是扯談,他從老家福建建安到京師做官,走的更遠,也沒見著什麽險阻,這些話不過是提醒他,這一番去南方,路上隻怕會遇到截殺,東廠、錦衣衛不在編的番子可不少,這都是內廷的人能指使得動的,而被他弄死的那個郭淮,之前乾的事兒就是在浙江倒騰鹽給金英添進項,江湖口兒上不少熟人,兩樣加起來,他不帶點兒人馬上路,隻怕真的會上路了。

  封建年月,馬匪啊、水賊啊多得是,哪怕殺了朝廷命官,最多就是當地的衛所剿滅一下,那時候他都死的只剩骨頭了,還有個卵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