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正統天命》第259章 當年舊事
第二五九章

 大明朝的鎮戍將校體系分為五等,鎮守、協守、分守、守備、備倭,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地設置,浙江屬於倭寇凶猛之地,所以浙江設立了備倭都司,防禦重點也不是杭州府,而是沿海的十九個衛所。

 別管什麽等級不等級的吧,反正李信這個都指揮使身上還掛著一個總兵的名頭,雖然都是正二品的官職,但是比起尋常的都指揮使來,還是要高級那麽一丁點兒的。

 不過嘛,昌國衛雖然在寧波府境內,按照北京外朝內廷的大佬們的那麽一通兒交易和妥協,是歸楊尚荊來管的,但是呢,你讓一個正二品的都指揮使兼總兵歸一個正五品的郎中管,也是不現實的,不說別的,楊尚荊現在硬氣是靠著朝裡有人,而李信硬氣,則是因為他自己真特麽硬氣。

 李信家庭情況算是比較特殊的那種,怎麽說呢,嚴格來講,他算是建文朝的老人了,不過呢,在朱棣靖難的時候,他們家、包括他們家手底下的那幫人,都沒有站隊,或者說,都沒有被調到背面和朱棣正面開撕,所以也就沒有接下什麽血仇,等倒霉的建文帝朱允炆發現大事不妙,開始從江南調集軍隊勤王的時候,長江上的舟師叛變了,直接拉著朱棣一家夥衝到了南京城下,然後朱允炆就沒有然後了。

 而對待這種手握實權、沒有和自己正面開片過,在自己繼承大統之後,第一時間表示“誰在中央擁護誰”的武將,朱棣也不可能開個無雙直接衝上去砍個片甲不留,他鼓搗一個靖難出來時為了做皇位的,又不是為了收獲一堆亂攤子的,對於他爹在江南給他攢下來的那些壇壇罐罐,他還是很愛惜的。

 最重要的是,一旦他開了無雙衝上去,哪怕只是削了一個實權將領,就算是開了一個壞頭,就算是拿出來成套的理由,都沒辦法服眾,好死不死的,建文帝這個倒霉孩子還不聽叔叔的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到時候扇乎一下,各地揭竿而起,他可就麻煩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祭出來一樣法寶了,叫做“穩定壓倒一切”,具體方法就是用帶著實權的職位籠絡這些將領,讓他們安心,李信的老子就是因為這事兒,混了一個都指揮使的職位,而且還是世襲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人哪怕不造反,朱棣也是不太放心的,“堅決擁護大皇帝,誰做皇帝擁護誰”這種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特麽是潛在的反賊,所以西北邊備、西南邊備乃至京師三大營之類的要害地方,是絕對不敢用這幫人的,正好東南沿海的倭寇那會兒鬧得還沒這麽凶,但還有點兒,浙江也算是經濟發達的省份了,安置一點兒這樣的潛在反賊,能加倍安撫軍心。

 於是乎,當時的朱棣大手一揮,直接就把李信的老子扔在這裡了,等朱棣把北平改名北京,稱作行在的時候,也沒帶他北上,接著讓他老子對這大海學狗叫,嚇唬海上那幫不成氣候的倭寇。

 也別說,李信他老子學狗叫學得還算有模有樣,當時外朝的大佬們一看,誒呦喂,這小子還是很忠心的嘛,那就別動了,讓他兒子接著對著大海學狗叫吧,老老實實做一個守山犬……不對,是守海犬,所以李信他老子沒了之後,他就跟著上位了,當時正好趕上宣宗皇帝禦駕親征,拿著漢王,嗯,漢庶人朱高煦虐了一把,朱允炆歲數也不打,害怕他沒死,所以還是同樣求穩,也沒動他。

 等著正統七年,也就是前年的時候,戶部右侍郎焦宏備倭浙江,說咱們弄個備倭都司吧,然後李信就從浙江都指揮使搖身一變,腦袋上多了一頂總兵的帽子,把都指揮使的治所從杭州府遷到了昌國衛,手底下兩個同知一南一北,各掌著八個衛所,他坐在中間,就特麽和道上大哥一樣,很有種左青龍右白虎的架勢。

 不過每天看著大海,感歎著“大海啊你全是水,駿馬啊你四條腿”的生活,顯然要比杭州府的辰光要壞上不少,吃喝玩樂一樣都特麽沾不著,而且吧,他畢竟是“建文余孽”,是潛在的緩則,前兩年還有個和尚在南邊兒冒充朱允炆要造反嘛,所以方廷玉、軒輗這種外朝力挺的大佬就特麽站在身後盯著他看,生怕他頂這個總兵的帽子能直接指揮部隊,和朱允炆勾搭上,那架勢就和動物園裡看耍猴差不多,把他給鬱悶的,孫原貞先剁了阮隨才跟他打招呼那事兒,他都挺高興的,賣好過去了,你總不能就那麽繼續盯著我看吧?

 於是乎,一聽說浙江多了一個備倭衙門,在外朝和內廷一頓互毆,險些撕破臉的情況下,先太師文敏的嫡次孫搖身一變,從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直接變成了正五品的兵部職方司郎中,總督著寧波、台州、溫州三府備倭事宜的時候,www.uukanshu.net 他差點兒樂得從椅子上蹦起來,太特麽暖心了,終於能有由頭把治所遷回杭州府了,昌國衛這鬼地方的魚水湯是在太難喝了。

 當然了,要不是他手底下的頭號打手安玉成之前算計過楊尚荊,他的心情可能會更好。

 此時的李信就坐在備倭衙門的官署裡面,眯著眼睛計算著,用什麽樣的借口才能把治所從昌國衛遷回杭州府去,杭州的酒是真叫香,杭州的妞是真叫美,杭州的……嗯,杭州的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而且回遷杭州之後,手底下直接指揮的軍隊換了一下,外朝盯著他的眼神兒也能更溫柔一點兒。

 左右他又不想造反,就想著把這都指揮使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來一個幾代的富貴。

 就在這時候,一個親兵悄摸地走了進來,低聲說道:“回總兵的話,那楊郎中未曾前往海門衛,乘船過了永寧江口,直奔昌國衛而來。”

 李信一聽這話,頓時眉頭就皺了起來,不過旋即舒展開來,那表情,堪稱喜上眉梢:“好,好,好,著張安瀾前去迎接,告訴他,就說我在大門口等他。”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