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正統天命》第494章 圖窮匕見
第四九四章

外朝的發難當然不可能只靠著一封豐城侯李賢的請辭的奏疏,擂台上想要放倒對方,只有力量、體格上佔據絕對優勢才行,否則只能靠組合拳。

外操現在的體格當然足夠大,但是離著碾壓內廷,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想要把內廷拍倒,就要打上一整套的組合拳。

這一套組合拳的第一套,是把叢林作戰、山地作戰經驗極其豐富的豐城侯李賢換下來,換上去一個看起來很能打,但實際上能不能打還要打個問號的李信,這勢必要威脅到皇帝內帑的財源。

不過這都是小意思,畢竟李信現在除了浙江都司都指揮使之外,還兼著備倭都司總兵呢,皇帝只要不答應,那麽豐城侯李賢就是真的抱病,也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呢,外朝的大佬們當然不會讓豐城侯這麽個老而彌堅的侯爵孤身奮戰,那多特麽寒人心?這麽不利於有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官僚體系建設的事兒,當然是不能讓它發生的啦!

所以就在第二天的大朝會上,兵部左侍郎鄺埜遞上了一封奏疏,是關於浙江沿海剿倭情勢的,著重分析了現在浙江沿海抗倭的情勢,以及備倭都司的作用,寫奏疏的是鄺埜,不過這篇奏疏可是參考了五軍都督府、兵部各個大佬的意見,甚至戶部右侍郎焦宏都在上面署名了。

而奏疏得出的結論,就是沿海的倭寇此時已經不成氣候了,皇帝陛下的英明領導,是浙江沿海抗倭勝利的堅實基礎,是沿海衛所官軍的勝利之光,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文治遠邁文景、武功比肩秦皇漢武,不過是彈指之間。

本來嘛,從大明朝建國之初就開始鬧的倭寇,到了正統十一年基本上清剿差不多了,這可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可是正統皇帝朱祁鎮看著這個奏疏,讀著裡面那些拍馬屁拍的他自己都渾身寒毛直豎的字句,總覺得不那麽痛快,直覺告訴他,這事兒沒那麽簡單。

果不其然,他還沒等說幾句話呢,就看見戶部右侍郎焦宏站出班來,雙手遞上一封奏疏,說了一聲“臣有本奏”。

朱祁鎮接過奏疏看了看,當時臉色就變了,因為焦宏的奏疏裡,核心思想就一條,裁撤備倭都司,減輕浙江的財政壓力,畢竟這兩年浙江都是水災旱災連綿不斷,雖說家大業大,可也有些遭不住了,加上國庫又有些空虛,精簡機構,開源節流,自然是必須要做的功課了了。

而裁撤了備倭都司之後,沿海的防務,將由最近表現不錯的備倭衙門接手,衙署駐地依舊設在黃岩縣,不予搬遷。

南北原本由兩個都指揮僉事負責指揮的衛所士卒,同樣裁撤,改巡防千戶所為靖海營,巡防千戶所一分為三,分巡沿海諸府防務,遇戰時,受備倭衙門統一指揮,換句話說,由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郎中楊戩楊尚荊總領。

當然了,這封奏疏為了不過分刺激正統皇帝,裡面只是提了提衙門的名稱,沒有提具體的人名,但是皇帝對於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還是很了解的,所以他老人家看著這封奏疏,臉色是一陣青一陣白。

到了這步田地,就是傻逼也明白了,焦宏這是在給自己造勢,畢竟當年的備倭都司是在他的建議下設立的,剿倭有功,自然少不了他的好處,名也好利也罷,總歸是要撈個盆滿缽滿的。

然而站在朱祁鎮身邊的金英,想的就要更深一層了。

裁撤了備倭都司,李信做不得總兵了,為了安撫他,自然也要給他一個實惠,直接讓他總督浙、二省軍務,自然也算是一種補償了,

分別鎮守南北的那兩個都指揮同知,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補償了。至於豐城侯李賢,自然是不用多說了,人家本來就不愛去趟閩北那個爛泥潭,現在能夠抽身出來是最好的了,況且,不管怎麽說,人家交出來兵權,要回南京繼續做鎮守勳貴了,外朝總要意思一下吧?

而新設立的備倭衙門靖海營,雖然要受到楊尚荊這個備倭衙門主事的節製,但是主官肯定不可能再是一個小小的千戶了,低配一個指揮僉事,高配一個指揮同知,咬咬牙外朝給運作一個指揮使也沒什麽問題,領個遊擊將軍印,總領沿海防務,這個沒問題吧?

而這裡面的變動,能夠產生多大的利益?這些官職,分潤一個兩個給豐城侯李賢的子嗣做補償,沒問題吧?

最起碼,現在備倭衙門巡防千戶所的千戶,屌的不行的徐尚庸,是沒資格做遊擊將軍的,這個晉升太大,他出道時間還太短,戰功或許夠用,但是資歷差了太多,就算有魏國公在那兒壓著,下面到底也是口服心不服,到時候指揮不動,也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所以這個時候,豐城侯李賢的那位大公子,將來要嗣爵的李勇,以征討礦盜有功這個名義,調撥過去做一兩年的遊擊將軍,實際上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了,他現在是指揮同知,從三品的官職,平調過去就是高配了,按照外朝現在這個勢頭,憑空給他拔高半格,運作出來一個指揮使,那是一丁點問題都沒有的。

豐城侯李賢雖然實力不小,但還是不會和魏國公正面衝突的,所以李勇肯定是不會壓著徐尚庸的晉升之路了,到時候等徐尚庸撈足了好處,熬過了資歷,李勇估計也能撈個都指揮同知混混了,徐尚庸順利接手指揮使的位子,自然更是名正言順了。

至於楊尚荊……只要在備倭衙門裡面再熬個兩三年的功夫,混一個兵部右侍郎,大抵也是沒什麽問題的,如果海上戰事一切順利,基本外朝就又多出來一個於謙於廷益。

總之……這一波外朝不但不虧,還特麽賺的要死。

心下計較著這些,金英的腦門子都開始往下淌汗了,這種運作能力,在正統皇帝沒有絕對能力控制朝局之前,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就是內廷這邊知道了,也根本沒什麽辦法破解,除非……

魚死網破!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