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資本家》第132章 是禍是福
  凡道士,又有哪個不願去京城道錄司當個主持祭祀的官?如果祖墳冒青煙,被皇上封為真人,也是正二品的大官,不僅生前富貴,死後也能留名,成為一代名道。

  雲龍道長也有這樣的夢想。可惜,一直沒有貴人提攜,別說去京城的道錄司,就是縣城的道會司也沒能進去,只能窩在陽台宮當個道長。

  他聽二人自報家門,立馬意識到自己的機緣來了,說不激動興奮那是假的。可他也清楚,機緣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把握住的話,這輩子別想離開陽台宮。一個得道的高人,哪能見到大人物便醜態百出,於是他憑借修行日久,定力十足,硬是把這份激動與興奮按壓下來。既使心中悸動,臉上卻始終保持無動於衷的表情。

  一行人來到山門前,郭勳借著火光瞧了一眼正門上的扁額,喃喃了一句:“陽台宮?”問道:“別的道觀都叫觀,你的道觀為什麽叫宮?”

  雲龍道長道:“陽台宮始建於唐開元十二年,是由玄宗命白雲子在王屋山擇地建觀。白雲子來到此地一看,見此地北依天壇山,高高矗立,形似鳳首。對面則是開闊的九芝嶺,猶如鳳尾。而此地正好處於鳳背之上,是塊丹鳳朝陽的風水寶地,於是在此開建道觀。歷十一年,道觀終成,起名為陽台觀。”

  王守仁精通儒道佛三家,學問自不必說。郭勳雖是武將,可出生名門世家,平時就愛刊刻文集,又寫得一手好篆書,學問同樣不淺。

  二人自是知道,所謂的白雲子就是司馬承禎,那可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並與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並稱為仙宗十友。聽說陽台宮就是出自司馬承禎之手,對陽台宮的興趣更濃。

  郭勳問道:“唐時稱為陽台觀,後來又為什麽改為陽台宮?”

  雲龍道長道:“到了金貞祐三年,重修陽台觀。主持修繕的人聽聞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拜白雲子為師,住在這裡潛心修道。公主的寢室,自然就是宮而不是觀了,於是改陽台觀為陽台萬壽宮。再後來,約定俗成的,人們便稱陽台萬壽宮為陽台宮了。”

  郭勳頷首道:“原來如此!”

  一行人進入山門,迎面便看到五株大樹,全都是數人方能合抱的巨木。有四株是古柏,其中的兩株長得很有特點,一株似雲龍一株似丹鳳。不過更讓人稱奇的是,五株樹中竟混著一株婆羅樹。

  世人都知,道教喜在觀中栽種松柏,因其四季長青取長生不老之意,乃是道教的鎮觀之寶。而佛教喜歡在寺中種婆羅樹,被信眾們視為鎮寺之寶。

  自古以來,佛道兩門不能說勢如水火,可也是芥蒂叢生,表面上似乎和和氣氣,暗地裡卻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而且,道門打心底瞧不上佛門。不是留傳著那麽一個故事,說什麽佛門是老子渡化成的。所以,道觀中絕無可能種婆羅樹。

  王守仁精通道佛兩門,自也知道兩門的恩怨。見到婆羅樹心中一動,暗道:“莫非道門要拋棄成見,與佛門攜手共進?如果真的這樣,倒是佛道兩門的幸事?”想到這裡,他指著那棵夾在松柏之間的婆羅樹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雲龍道長道:“這株樹本是天竺僧人的進貢之物。玉真公主來陽台宮修行,玄宗皇帝便把此樹贈給公了。公主到了陽台宮後,此樹也就種在觀中。”

  王守仁這才明白,事情並非是自己想的那樣。而是因其乃公主親手栽種,歷朝不敢損毀,所以才有道觀中長佛門聖樹的奇觀。

  三人說著話,已到住宿的地方。隨從們進屋鋪床換被收拾住處,護衛們則依據宮中地形,或巡邏或暗哨,把整個陽台宮警戒起來,不容外人進犯。

  王守仁抬頭看了看天,咳了兩聲道:“我這咳嗽的毛病,不到困到極處,實難入睡。要不,雲龍道長再陪我轉轉,消磨些時間?”

  雲龍道長唱了聲“無量天尊”,道:“能陪伯爺是貧道的榮幸。”

  郭勳打了個哈欠,道:“我也有個毛病,到一個新地方睡不著覺,咱們三個一同轉轉。”

  三人便在陽台宮裡四處閑逛。每到一殿,雲龍道長便說此殿供的是什麽大神,殿又在什麽時侯損毀過,又在什麽時候重修過。

  如此過了小半個時辰,三人來到一處涼亭,雲龍道長便提出進去坐坐,郭勳與王守仁點頭同意。三人進入涼亭,雲龍道長叫道童沏上好茶,三人各啜一口後,雲龍道長道:“兩位大人千裡迢迢來到小觀,不是僅僅來參觀一下小觀的吧!”

  郭勳笑道:“都說道長是有神通的得道高人,果然不假。不僅能算出我們今晚會來道觀借宿,還能算出我們另有事相擾, 著實佩服。”

  雲龍道長頷首微笑,手中指塵一甩,又唱了聲“無量天尊”。他哪是算出來郭勳有事相求,而是憑借察顏觀色的眼力價,發覺郭勳有好幾次都欲言又止,肯定有事問他,便說出那句模棱兩可的話來。聽郭勳承認確實有事相求,道:“郭侯爺請說!”

  郭勳在兩廣當總督當得好好的,突然就來了一隊錦衣衛,宣旨讓他火速入京。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正德爺手下混得開,能當上兩廣總督,不見得在嘉靖爺手下也混得開。對於此次進京面聖,他實不知是禍是福,心中忐忑不安。

  他旁推側敲,想從錦衣衛口中探得禍福,可錦衣衛也不知是真不清楚,還是口風嚴實,竟沒透出絲毫消息。

  他又想從錦衣衛對待他的態度上來推測。如果錦衣衛對他吆三喝四,證明是押他回京的,此次凶多吉少。如果錦衣衛對他百般獻媚,證明是護送他回京的,此次是福非禍。可錦衣衛對他總是不卑不亢,也推測不出來。

  一行人到了開封,正巧碰到王守仁回鄉守製。

  郭勳與王守仁是老相識了。當年王守仁以僉都禦史的身份巡撫福建數州之時,他曾與王守仁合兵一處,共同剿匪。也就在那時,兩人打下友誼的基礎,成了忘年交。

  郭勳在開封聽人說,濟源縣王屋鄉陽台宮的道長頗有神通,算人前程富貴極準,就琢磨著來陽台宮找雲龍道長算算。不過,他也知道,錦衣衛們隻想把他平安無事的送到京城,絕不會同意改變行程。

  見到王守仁之後他有了主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