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之廚神天下》第250章:好計謀
童貫與李邦彥二人算盤打得雖響,卻忘記了一個問題:青齊二州與梁山互為犄角。大軍在攻擊梁山之時,還得防范青齊二州軍馬偷襲。

趙天在收到官軍三路大軍合為一處的情報之後,冷笑數聲:“這卻是童貫與那李邦彥兩個奸臣自尋死路!”當即下令:“梁山全軍進入特級戒備狀態。青州、齊州二州隻留三千余人防守。花榮、董平二將各率所余士兵尾追東、西兩路大軍,實施騷擾戰術,但不得攻打官軍主力。”

正在這個時候,武松率軍搶劫火炮得手,官軍有兩千步兵、一千余騎兵投降。正押運戰利品得勝而回。武松所部實力極強。現在已經有七千騎兵、五千步兵。

青、齊二州軍馬和武松所部,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只要這口袋一收攏,官軍所余五萬余軍隊,便死定了。青、齊二州軍馬以前雖然多為新兵,只能夠守城,但現在經過長期與官軍作戰,已經形成了初步戰力。固然無法與梁山本部相比,綜合素質已與官軍差不多。

巨大的地圖之上,梁山所屬四路軍馬,包餃子也似地將官軍包圍於其中。不過五萬兵馬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采取傳統作戰方式正面攻擊,恐怕梁山軍要吃掉這五萬人,自己損失也不會小。看著地圖上大佔優勢的軍事形勢,一個大膽的計劃逐漸浮上趙天心頭……

呼延灼有些無奈地望著陳志林與趙啟二將。對於童貫與李邦彥的合軍計劃,他是堅決反對的。即便要合軍,也得在兩州各留下至少五千人馬,對二州圍而不打,使得兩州不能輕松援助梁山。可是童貫卻被之前的幾場慘勝衝昏頭腦,執意合軍一處,力圖一舉平定梁山。

說內心話,以前呼延灼雖然也聽說梁山軍十分精銳,兵多將廣。但他卻還存有一定的輕視之心。可是自方空因首戰遭到全殲,之後又出現的幾次小規模戰鬥,讓呼延灼深深地意識到,梁山泊軍隊並不是一股簡單的盜匪。其軍隊之精銳,竟還在官軍之上!所以他深感憂慮。

朝廷增派的兩千騎兵、五千步兵以及火炮盔甲等等,按理來說應該早就到了。可是到現在卻隻來了三千步兵和水師兩千,從水路抵達。而且所派遣的路秦、索超兩員大將也毫無蹤影。這讓呼延灼心裡更加增添不安之感。

兩千水師已經被童貫派遣去從水路攻打濮州,意圖抄梁山賊軍後路,形成大兵壓境,三面楚歌的軍事壓力。水師雖然不是大宋王朝最為精良的軍隊,不過在水上卻基本可以說天下無對。這兩千水師擁有座船十艘,戰船三十余艘,運兵船八十余艘。以這樣的實力,再加上調撥給水師的三千步兵,應該可以拿下濮州。至於梁山泊水軍——絲毫沒被放在眼裡。那根本不能稱之為水師,不過就是一些破舊的舢板而已。

重和二年五月初十。

正預備全面攻擊梁山泊的官軍,終於等來了朝廷支援的兩員大將和數千騎兵步兵。只是根據“路秦”和“索超”二將說,在趕赴支援途中,他們的軍隊遇到青州賊軍伏擊,兩千騎兵只剩下一千三百余騎,兩千步兵隻余八百余人。火炮和炮手全部被梁山俘虜。

無論怎樣說,這兩千余軍隊的到來,讓官軍取勝的希望更大了一分。尤其是那千余騎兵。這千余騎兵與中路軍剩余的千余騎兵合在一起,再另外選些兵士,勉強湊夠三千。再加上東路、西路的兩路大軍中零散騎兵,總共有了四千騎兵的實力。

這四千騎兵,便全部交給索超率領,路秦做副將,作為先鋒。吸取了方空因全軍覆沒的教訓,

呼延灼多次耳提面命,再三囑咐索超不可貪功冒進。陳志林是以守衛見長的將軍,於是他所部一萬四千余名士兵壓住後陣,防范青齊二州軍馬襲擊。那索超、路秦二將果然厲害。四千騎兵在這二人所部之下,一路凱歌高奏,不過短短半日工夫,居然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二十余裡,殺退梁山六千余的騎兵部隊。這就讓呼延灼心裡的不安之感減輕了些。而童貫、李邦彥二人更是喜得眉花眼笑,往朝廷連發捷報以誇戰功。

戰線很快推進到了梁山泊。很明顯地,梁山賊軍已經被打得怕了,居然全軍龜縮到水寨之中。童貫這才發現自己的失誤——居然沒有水師可以進入水泊征剿!於是一方面命令水師停止對濮州的進攻,另一方面調集所有火炮轟擊梁山。雖然火炮射程有限,根本就打不到梁山水泊,但是至少可以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讓梁山水師不敢輕易出擊。

根據斥候傳回的消息,青、齊二州的賊軍支援大約也畏懼官軍勢大,只是扎營於距離官軍五十裡之外的地方,與陳志林的軍馬相互對恃,但是沒有發動一次攻擊。在官軍所有將領,包括呼延灼看來,這兩州軍馬實力不值一提。用來守守城可以,但是用以進攻……比蚊子叮人的威力應該強不了多少。

一時之間,官軍上下勝利信心爆棚。童貫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說道:賊勢漸弱,即日可克。

但是水師不回,官軍無力進攻梁山本部。而梁山賊軍也無力還擊。兩軍暫時陷入到僵持狀態之中。但是官軍補給開始出現困難。青齊二州軍馬固然不敢正面進攻陳志林的軍隊,卻加強了對糧食補給路線的騷擾。官軍所帶糧草,只剩半月。

不過沒有誰把這件事情真正放在心上。在他們看來,只需要幾日,水師回來之後,就可以發動最後的決戰。半個月時間支撐過去,梁山已屬官軍之手,補給自然不存在問題。

陰雲籠罩著整個梁山泊。

最後的決戰,梁山泊的敗亡,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重和二年(公元1119年)五月十九。

官軍大營之中。滿臉威嚴華貴之氣的童貫,俯視一眼帳下眾將。最近官軍的成功讓他渾身舒暢,臉上也帶著幾分喜氣洋洋,用雄渾的聲音道:“眾位對明日總攻安排,還有何意見?”

他雖然是宦官,不過奇異的是居然嘴巴上還生了一點點胡須,而且說話的聲音也不像普通宦官那般尖細。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他在宮中深得那些饑渴的妃嬪宮女喜歡,給風流的皇帝戴上不少假綠帽子。其實他還是一個閹人,只是閹割得不夠徹底而已。

由於此人善於應變,頗有些機巧靈性,給皇帝辦事往往辦得乾淨利落,所以深得皇帝寵信。此次監軍剿滅梁山大軍,本來監軍不負責軍事安排,隻管理軍心異動、後勤諸事。但他卻充分利用自己得皇帝寵信這一點對官軍一切軍事行動指手畫腳,現在更是將軍事大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李邦彥職位雖比童貫高得多,卻也不敢得罪童貫半分,只有點頭的份。

眾將早已習慣童貫剛愎自用的性子,哪裡還敢表示對他的軍事安排表示不同意見?轟然應了一聲,紛紛退出帳去。索超與路秦二將退出之後,回到自己營帳之中,相視一眼。路秦詭秘地一笑,伏與案頭奮筆疾書,寫了一篇書信,赫然竟是官軍全部軍事計劃。索超在一側看著,眼中不由露出無奈之色。

路秦寫好之後,吩咐一名親衛入帳,將那篇書信交給親衛。親衛揣好書信在營中左穿右繞,走到靠近水泊的一處陰影之中,取出弓箭,將書信用由紙包好束於箭尖,用力射將出去。那一箭眼見即將落水,一條黑影猛然一躍,將那箭接住,又落將下去。原來他卻早已劃了條小船藏於此處。

一個多時辰之後,梁山泊水寨之中。

趙天取過一名士兵遞上來的書信,展開一看,臉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高聲吩咐親衛兵道:“傳令,召集所有將領到聚義廳議事!”

……

“轟隆隆……”震動天地的炮聲忽然響起。作為最古老的熱兵器,火炮鐵炮的射程雖然有限,威力卻是無窮的。在炮彈攻擊之下,梁山泊戰船被遠遠地逼開了。雖然戰船上弓箭射程超過火炮,但是每門火炮前張開的巨盾卻有效地遏製住了梁山戰船上弓箭對炮手的殺傷。

官軍中軍之中,數十面戰鼓在炮聲中同時擂響。官軍對決梁山泊的總攻終於緩緩拉開帷幕。梁山泊正面,兩千水師的數十艘運兵船不停地在戰船和火炮掩護之下運送兵員。

而側翼,以索超、路秦二將的騎兵為先鋒,趙啟的萬余軍隊從一條狹窄的地帶向梁山泊推進。梁山泊的箭陣與官軍箭陣之間不斷地對射著,每一輪對射都會收割掉無數的生命。雖然此處地形狹窄,但地形有利於衝鋒,索超和路秦二將押後,組織以十五人為單位的騎兵不斷地發動凶猛的攻擊。

但是梁山泊軍隊卻極為頑強。以弓箭和拒馬對抗著騎兵衝鋒,雖然傷亡巨大,這個小小的堡壘卻不斷地吞噬著官軍騎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