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之廚神天下》第110章:埋伏
烈陽轉頭望去,乃是一匹老馬上坐著的老頭兒,握一根旱煙管,閑散地背著把破劍,目光卻炯然有威,鞍後掛著一溜人頭,其中有他熟悉的禿發垂環之形——女真人。

身後驀地傳來一聲炸雷般的大吼:“君不見誇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

兩個俱騎黃馬的黃臉大漢同時出現,與老頭打聲招呼,生得極像的倆大漢中的另一個哈哈一笑,發出刺耳的尖嘯:“君不見山高海深人不測,古往今來轉青碧!”

這兩聲豪氣衝天,直吞山河。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緊接著,兩匹火紅駿馬趕上,一個英俊的年青武士朗聲清嘯,偕一美貌的少婦跟三人會合。

那少婦脆聲唱和:“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

這兩聲先抑後揚,於悲歡離合中見兩情相悅、兒女情長。

又一匹老馬出現,馬上坐著位滿頭白發、滿臉皺紋的慈祥老太,手握一柄沾滿血跡的長劍,以中氣充沛的沙聲道:“君不見少年頭上如雲發,少壯如雲老如雪!”

這一聲看破紅塵,有如當頭棒喝。

一騎電般地馳回,黑馬上端坐一氣宇軒昂的中年文士,冉冉一唱,聽聲音便是第一個起調之人:“君不見人生百年如流電,心中坎壈君不見——”

這一聲卻百結纏繞,戀戀人生,最後的“見”字拖得猶長,滔滔不絕地傳來,聲到人亦到。

官道上群豪哄然喝彩,分出一條道來,讓這七位擊節呼應的奇人匯合。

烈陽聽著這八句道盡世間千情、人生百態的歌賦,一時竟有些癡了,呆呆地看著這意氣風發的七人在群豪的簇擁下拍馬向前,真乃大俠也。

兩旁的義士紛紛抱拳敬禮,一面對著七人各自鞍後的人頭指手畫腳,顯然在比較誰殺的金人多。

江湖經驗跟烈陽一樣淺薄的三相公,迫不及待地向邊上的人打聽,幾個義士七嘴八舌地講述,坐在後面的他早已聽得明白。

這七人原來大大有名,乃是近年江南武林風頭頗健的“君不見七俠”。

那年輕的小兩口是排行第六、第七的“君不見龍鳳”,黃臉兄弟是排行第四、第五的“君不見伯仲”,老年夫婦是排行第二、第三的“君不見翁婆”,中年文士便是七俠之首“君不見君”。

自金軍過江以來,七俠挺身而出,也不知殺了多少金人,事跡廣為傳誦。

烈陽也聽到了一些最新戰況:金兀術軍沿南岸分水陸兩路西上,且戰且走,伺機渡江;韓世忠軍沿北岸以水師齊頭並進,偏不讓金人過江。

倒便宜了綴著金軍尾巴的群豪,一路跟來,殺了不少滯後的金兵。

三相公聽得眉飛色舞,恨不得插翅飛上前去,也斬下幾個金人的頭顱掛在鞍後。

那“君不見七俠”儼然大夥兒的領袖,群豪皆以其馬首是瞻,浩浩隨行。

三相公亦緊緊跟著,不一會趕到了前列。

只見官道遠處塵土飛揚,一面面黑白三角旗隨風飄飄,灰衣黑甲的士卒隱約可見,正是烈陽熟悉的金軍步騎,正以跟水軍船隊同樣的速度前進。

沿途不時有疲力掉隊的金軍步兵,看到靠近的義軍隊伍,嚇得鼠奔鳥竄,群豪分組出擊,從丘崗上、河岸邊追殺過去。

烈陽看著這一幕跟他想象不一樣的情景:幾曾不可一世的金兵,竟全無抵抗能力,像落入包圍圈的獵物般被圍住斬殺。

他驚異地聽到大多數跪地求饒的金兵嘴中吐出字正腔圓的北方漢語,竟是正宗的漢人,群豪卻不饒,大罵“漢奸走狗”,

便一一斬落其首。烈陽下意識地縮起了手,不讓人看到綁繩,否則有人問將起來,臭丫頭口無遮攔,仍說他是奸細,只怕也人頭不保。

他震驚中夾帶不解,金兀術的部下哪來這麽多的漢卒?撻懶大軍可是以女真兵為主,漢卒極少。

他所不知的是,撻懶所部與金兀術所部雖同為大金南侵主力,但撻懶一向用兵謹慎,以“有謀而怯戰”著稱,其部隊傷亡極小,所以女真人比例是大金各部中最高的。

而金兀術驍勇善戰,以“乏謀而粗勇”出名,自滅北宋起,兀術部便是金軍的前鋒,所遇皆為硬仗,兵員耗損極大,而女真族人畢竟有限,所以不得不大量補充他族士兵。

像原來遼國境內的漢人,因被契丹族統治已久,對推翻遼國的金國並不如中原以南的漢人那般有敵意,便成為金兀術部的最大兵源地。

烈陽看著一個個血淋林的首級,大都睜著雙眼,顯然對死於同胞的手中難以瞑目,心中好生不忍,省思起自己的靈魂深處……

生命是寶貴的,更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中人!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如畫的江山,竟是用可傾長江的鮮血畫出來的。

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難道就無法改變這人類好戰習性所創造的非自然規律麽?孫子說的好,用兵之法,全卒為上;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自己既然來自後世,為什麽不能用遠遠領先於這時代的思想觀念,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這一刻,烈陽的心靈一陣戰栗,發生了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變化,仿佛在後世中,看到一些感人的事跡或場面時,所受到一瞬間的心靈滌蕩,從而產生了自慚形穢的感悟。

倏的,胯下的白馬打個響鼻,步伐微亂。

他和小飛早已心有靈犀,見它似乎嗅到了某種危險,忙轉頭四望,周圍奔流的江水、搖曳的蘆葦、巍然的丘崗、安詳的草木,毫無異狀。

三相公渾然不覺,一抖韁繩,催促坐騎快走。

烈陽知道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低聲懇求:“女俠,好像有埋伏哩,可否先給小可松綁?”

三相公露出嘲諷的目光:“哼!危言聳聽,又耍什麽花樣?想逃,沒門!”

她的話音剛落,便聽到一聲號角,冷不防撲蹋、撲蹋幾聲悶響,前路的一大半人騎跌入官道上隱蔽的陷馬坑,連七俠中也有數人墜進去。

便見左側丘崗的蔥密草木中,突然冒出許多金兵的頭盔,颼颼聲起,漫天落下箭雨,立時慘呼不絕,群豪中不少人已中箭落馬。

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白馬小飛也不會再次掉進同樣的陷阱裡。

在它前方的地面猛然塌下,好個小飛,一聲嘶鳴,後蹄發力,前蹄高揚,硬生生直立起來,在半空中轉個身,剛好落在大坑邊。

三相公反應甚快,“蒼啷”拔劍舞出一個箭花,格去射來的幾支箭,腦海裡閃過一個天大的疑問:“他怎知有埋伏的……”

她已不及細想,只見從正面的官道上衝來大隊上下皆披重甲的金軍騎兵,個個手持巨型標槍,幾騎連成一排,狂撲而來,一半搠向落入陷馬坑內的義士,一半橫掃過來。

烈陽大驚失色,這不是與燕洵的聖騎隊同樣裝備的重騎兵麽?大勢去矣。

這些抗金義士雖然勇敢,其中不乏身懷絕技之人,但一方面心理準備不足,這幾日殺金兵如殺雞一般,乍中埋伏,已先自亂了陣腳。

另一方面,他們又吃了兵刃的虧,江湖人慣用的短兵器本適合單打獨鬥,在這長兵器為主和集團作戰的兩軍陣前卻發揮不了一成威力。

再加上他們並非訓練有素的士兵,不懂結陣對敵之法,只能各自為戰,任你有通天武功,也只是匹夫之勇,面對漫天箭雨和成百上千湧上的敵兵,完全被壓製住了。

還好“君不見七俠”及時地組成劍陣,阻擋了一部分金兵,否則傷亡更重。

原來金軍連日與韓軍水戰,損兵折將,吃了無數敗仗,卻過不了江去,早憋了一肚火兒。屋漏偏逢夜雨,又遭到從各地趕來的大宋民間武裝不停騷擾,以致軍心不穩。

金兀術終於不耐,乾脆出動最精銳的部隊,設下埋伏,要將這股咬住不放的義軍一舉殲滅,既振作士氣,又解除後患。

烈陽隨三相公回馬後撤,卻發現已被金軍三麵包圍,除了跳江,別無他路了。

由於金軍重甲騎兵不畏兵刃,雖兩下混作一團,金軍弓隊也毫無顧忌地發箭不停,在這陸空的兩面夾擊之下,群豪傷亡慘重,眼看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了。

身邊的義士一叢叢地倒下,烈陽縮在三相公的身後冷眼觀察著,這身懷絕技的臭丫頭到現在連金兵的一根寒毛都沒碰到,倒跟她沒殺過人無關。

在這槍林箭雨的沙場上,面對這時代最先進的裝甲騎兵,武林人士那些輕身點穴的功夫已失去了用武之地,即使以趙立的大將之勇,若無後援,只怕也難以殺出重圍。

烈陽曉得自己若再不挺身而出,等到群豪被屠殺殆盡之後,真要隨著臭丫頭葬身於此了。

他忽然俯在她耳上,在嘈亂的戰場聲浪中大聲叫道:“我有辦法突圍,放開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