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心知鮮於輔忠心其父,此人重義,心中又有韜略,跟著自己也是委屈,其父一死,劉和便成了孤家寡人。
公孫瓚乃是劉虞部下,掌幽州兵事,公孫瓚窮兵贖武,不服管教,正值天下大亂,劉氏宗親威信不複從前,公孫瓚自待武力,不將劉虞放在眼中,掠殺烏恆人,又驅兵過界,攻城略地,此等野心引起劉虞不安。
袁紹挑拔二人關系,劉虞便斷了公孫瓚糧草供應,公孫瓚掠食幽州百姓,劉虞提兵征討,哪知公孫瓚三千余白馬義從不與劉虞接戰,待劉虞扎寨之時,公孫瓚三更天蹋營,營中有應,引火燒之,劉虞被公孫瓚所屠,其眾皆降。
劉和道:“你等無需爭吵,只需能為我父報仇,殺了賊子公孫瓚,這幽州刺史之位,我便拱手相讓。”
逢紀笑道:“劉刺史英明。”
劉和擺手,我等還要周旋一番,去聯系我父舊部,若是一同起兵,勝算也大。”
逢紀道:“正是如此。”
劉和道:“不知元圖是在我處為謀,還是幾日後返?”
逢紀答:“幾日後便返,準備半月,便要發兵去擊公孫瓚。”
劉和道:“元圖可有計?”
逢紀答:“你等先去聯系你父舊將,若是有應,我家主公起兵之後,你等便領兵擊公孫瓚之後,若是公孫瓚分兵回援,你等戰敗他等便可,戰敗公孫瓚援兵後,你等再與我家主公合圍公孫瓚如何?”
劉和思索一番,也覺得可行,當即答應,“你且回袁紹,我應承他要請求,不過我等糧草,軍資皆是不足,若是袁紹能濟數十萬糧草,錢千萬,我等更有勝算。”
逢紀道:“我等提供十萬石糧草,錢千萬,你看如何?”
劉和道:“甚好。”
逢紀道:“就如此講定,我也要回府休息。”
劉和起身,“我送送元圖。”
逢紀與劉和一同出了府,隻留鮮於輔於齊周二人在客房中,二人憂慮重重,齊周望向鮮於輔問道:“你願投袁紹否?”
鮮於輔歎道:“明眼人皆知袁紹乃是害了劉幽州之人,若非他使詐,我等怎麽與公孫瓚關系迅速惡化?”
齊周道:“我也曾勸過主公,要他慢慢圖之,唉,哪知主公小瞧公孫瓚在幽州經營的勢力,結果自食其果。”
鮮於輔道:“若除公孫瓚,只需一道上旨,引入席中,引入刀斧手,剁了便好,何必引兵十萬去擊,兵家之事,事事難料,勝敗豈是兵多,一戰而定之易也。”
齊周道:“此事不提也罷,袁紹勢不可擋,謀士,武將之多,遠盛天下諸候,我等需擇良木而棲。”
鮮於輔笑道:“袁紹手下謀士甚多,以你才能不過做個太守罷了,兵事你無審配,逢紀之智,治政你無田豐,沮授之能,若論縱橫你無郭圖,許攸之口才,去了也無地方放你。”
齊周道:“即然如此,那還不如跟著主公做個太守主薄來的清閑。”
鮮於輔道:“劉幽州待我甚好,若要我投得袁紹,我心中不平,定會有坎,倒不如守在這幽州之地,為百姓計。”
齊周笑道:“怕是我等去投袁紹也不得信任,如此這般還不如跟著主公在幽州一郡過得瀟酒快活。”
鮮於輔道:“然也,其一他乃間接害了劉幽州之人,其二袁紹不能容人,性情為我不喜也,其三待我等滅了公孫瓚便守在幽州之地,守得烏恆和侵掠奪。”
齊周深以為然,點頭應是,劉和將逢紀送出府外,劉和又問逢紀,“不知軍資幾時運到。”
逢紀答:“若是我家主公起兵,你等拖住公孫瓚分兵回援兵馬,軍資不用半月便達。”
劉和點頭,表示了然,他也並沒有天真認為袁紹幾日後便為他送來糧草,若是自己有數萬兵馬起兵擊公孫瓚之後,袁紹想必會支持一番。
逢紀拱手,“劉刺史,就此告別。”
劉和道:“恕不遠送。”
逢紀下了劉府門前石階,解開門前馬繩,跨上良駒,片刻遠,劉和返回府上,家丁關門,劉和快步向客房去。
逢紀話已講完,皆下來的事情,便是劉和自已如何去做,逢紀不會留在此地幫劉和出謀劃策,其一劉和有自己的謀士和戰術,其二袁紹大軍馬上便要開動,他要回前線,指揮大戰。
若論軍事能力,逢紀也算得上中等偏上,至於田豐,沮授軍事方面甚有見解,不過一人過於剛直,一人過於世故,逢紀能得袁紹皆是其圓滑老道。
劉和回客房,見鮮於輔,齊周正在交談,劉和入房,鮮於輔,齊周起身行禮問候,“見過主公。”
劉和笑道:“二位無需多禮。”
劉和往自己位上去,二人重新坐定,等劉和坐好發話。
劉和坐好問話,“逢紀剛才所言,你等以為如何?”
鮮於輔先答:“若是袁紹提兵攻打公孫瓚,我等當出兵應和。”
劉和點頭,“我等現在便作準備,你等可否有策?”
鮮於輔道:“我知有幾人忠於劉幽州,當親自去拜訪一番,若是願與我等一起去擊公孫瓚,當是可行。”
齊周又道:“我知一人,姓閻,名柔,幽州曾施恩於他,我可前去遊說一番。”
劉和道:“不知此人現為何職?”
齊周道:“此人乃是燕國漁陽人,其人年少之時被烏恆人所掠,在烏恆長大,被劉幽州封為護烏恆司馬。”
劉和道:“不知他可引兵幾何來助?”
齊周道:“烏恆人不下十支, 人口數十萬有余,烏恆單於蹋頓,其下又有三王,難樓,峭王與汗魯,峭王,三王皆在遼東三郡附近草原而居,閻柔帶兵駐徐無山,以防烏恆攻來。”
劉和道:“你等二人明日起程,半月而返,袁紹起兵時日也近,我等相商如何聚力去擊公孫瓚。”
鮮於輔道:“我等是集兵一處去攻,還是各取城池?”
劉和反問,“你等意下如何?”
鮮於輔思索片刻答道:“烏恆騎兵攻城不利,不如野戰,我等誘出若是攻公孫瓚之後,便是引出公孫瓚守兵戰他一場。”
齊周補充道:“若是我等能聚得數萬兵馬,當有一戰之力,先攻燕國范陽,公孫瓚若是分兵來救,再叫閻柔與烏恆騎兵半路截殺,一戰而定。”
劉和道:“此戰法倒是可行,不知我等能聚得幾萬兵馬。”
鮮於輔道:“保守估計三萬兵馬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