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秦寵婢》第194章 儀鳳歌
  皇家的車隊一路行過多個郡縣,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到達魯地,臨近泰山。

  車輦中,趙政雙手持圖,看了片刻,便起身挪至窗邊,掀起錦簾看向前方,淡聲道:

  “前面便是鄒縣,而鄒縣東南的那座山就是嶧山。”

  梁兒跪坐於一旁,盈盈一笑: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據說那東山指的便是現在的嶧山。”

  孟子所言指的是:孔子登上了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變小了。

  而當年的魯國,在後來被齊國所吞,現在亦被稱為齊魯。

  趙政放下錦簾,扭頭看回梁兒,一雙鳳眸華彩盡顯,唇角亦是勾出了柔潤的弧度。

  “看來,你應是已知我心中所想了。”

  梁兒斂唇莞爾,徐徐道:

  “孔孟認為,泰山掌的是天下,而嶧山掌的是齊魯。你此行去往泰山是為了要穩固天下,而眼下既然先路過嶧山,那便不防先在嶧山刻石立碑、歌頌你的德行,將能人聖人輩出的齊魯之地穩握於手中。”

  古代政績顯著的君王經常在山川大河刻石立碑、歌功頌德,供萬民與後世瞻仰。這就類似於現代政黨去往各地靠演說召集人氣拉選票一般,就是為了獲得當地的支持而做的輿論宣傳。

  趙政含笑頷首,補充道:

  “可將魯地的儒生都召至嶧山之上參與立碑刻石之禮。一來,他們是當地的有學識之人,可鑒證刻石的過程,使其更據說服力;二來,封禪大典已近千年未曾有過,其禮儀形式也幾乎失傳。這行封禪之禮的具體細節,或許能從坐擁泰山千百年的齊魯儒士口中知會一二。”

  兩日後,嶧山山頂。

  趙政在眾大臣和儒生的跪拜下立下石碑,由李斯以小篆體刻字,將趙政自統一六國後的功績和安民之策一一列舉。

  李斯的銘文文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勻稱,疏密適宜。

  親眼目睹了皇帝的龍章鳳姿,又細細品味過石碑之上列出的一字一句,思及兩年來齊魯的諸多變化,那些生性古板的齊魯儒生們無一不打從心底臣服。

  一日後的清晨,眾人又齊聚泰山腳下。

  當趙政問及要如何進行封禪大典時,魯地儒生與秦國博士百余人激烈討論了許久,終是難以統一言論。

  有人說:

  “要用蒲草將車輦的輪子包裹起來,以免傷及山上的草木。”

  又有人立即反駁:

  “山坡陡峭,如何行車?你竟還說要叫車輪用蒲草包上,屆時車輪更滑,豈不是陷陛下於危險之中?”

  還有人說:

  “上古典籍所記,封禪大典需帝王步行登上泰山,然後掃地而祭,以示誠意,最後鋪上以菹秸做的席子行拜禮。”

  眾人嗤笑:

  “封禪何其重大,怎能只在泰山之上手執掃帚寥寥掃上幾下就算成事?那也太過簡易了!”

  爭吵至此,就連梁兒都險些笑出聲了。

  封禪畢竟是上古之事,根本已經無人知道其中的禮儀和方法,看來再吵下去也是無益。

  “全部住口!”

  眾人爭的正歡,卻聽一聲低喝,回眸之時見得趙政似是耐心已無,各個嚇得靜默斂頭,不敢再言。

  “既然無人知道該如何封禪,那麽依朕看來,登高而'封',是使其高度更高;下'禪'梁父,是使其土地更厚;而刻石篆文,則是將朕的功績匯報於天地。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朕受命於天地,如今大功初成,自然是要增加泰山的高度,以報天之恩德,增加梁父的厚度,以報地之恩德。朕會自行由南坡上山行'封'禮,再由北坡而下去往梁父行'禪'禮,以土築壇以厚天地。文武之臣隨行便是!”  聞言,眾人大驚,想不到皇帝竟是要棄了古法,也不做任何籌備便直接登山,自定封禪之禮了。

  有一些臣子和儒生剛要鼓起勇氣諫言,趙政卻已邁開腳步,毅然向山上走去。

  其余文武大臣和十幾個自太樂而來的樂師亦是一臉懵怔,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愣在了原地。

  梁兒緊隨趙政,走之前眼神若有似無的掃了一下眾人的臉色。

  趙政素來目標明確、行事果決,常令手下之臣錯愕無語。

  他那般優秀、那般努力,可世人卻總是不理解他,甚至在兩千年後還有那麽多的人在詬病於他。

  梁兒癡癡望著眼前步步登高的那一抹高大的玄色背影,冥冥間,竟覺得他是那般形單影隻、煢煢孑立。

  梁兒心中有些疼,便自袖袋之中取出赤玉簫,緩緩置於唇邊。

  蕭音嗚嗚而起的刹那,趙政身形微滯,卻並未回頭、繼續前行,隻淡淡勾起了唇角,霸氣冷峻的面上,竟似是露出了一抹溫緩的笑意。

  天地悠悠,他卻從未感覺孤單。

  因為他知道,無論他走得多高多遠,無論何時,身後總會有梁兒緊隨相伴。

  而此等時刻,梁兒手中執的是赤玉簫,仿佛又令他覺得,跟在他後面的不止梁兒一人,還有那個許久未見、他甚為想念的弟弟成蛟……

  空曠無盡的高山中,蕭聲時而高聳激揚,時而低沉空濛;時而飄渺如絲;時而沉穩如松……

  連綿不絕,蕩氣回腸。

  這曲《儀鳳歌》本就是上一個封禪之王周成王在剛繼位不久、天下大治、即將封禪之時所作,用在此刻恰到好處。

  眾人迷於這絕世蕭曲的意境,癡然仰望那二人越登越高,卻突聞一人驚呼道:

  “是《儀鳳歌》!陛下威儀,何其壯哉!快!我等快跟上!”

  警醒之下,樂師們慌亂的一邊追至梁兒身後,一邊奏樂以和蕭音;百官亦急忙快步趕上。

  一行人就這般浩浩蕩蕩向泰山最高的岱頂登去。

  卻無人注意到,留在山腳下的一批人中,有一個身著湛藍色衣袍、面容舒和的男子,從梁兒淡淡掃視眾人起,視線便始終不變的落於她的身上,直至她吹奏起《儀鳳歌》,引得百官蜂蛹跟隨,越走越遠……

  “鳳凰翔兮於紫庭,余何德兮以感靈,賴先人兮恩澤臻,於胥樂兮民以寧,鳳凰來兮百獸晨……”

  正午時分,當加蓋了璽印的《大秦水德興國》文書被以石泥金繩封好,埋於圓形的土築祭壇之下,聳入雲間的岱頂之上,便幽幽飄出了女子空靈清澈的歌聲。

  《儀鳳歌》本就是一首歌,此時,樂師奏曲,白衣少女歌舞,在“封”禮結束之後頌揚著她深愛的帝王如山似海的功績。

  這一幕令在場眾人無不瞠目癡醉。

  就在祭壇上刻有篆文的石碑之前,梁兒儀容典雅,裙裾翻飛,膚白如雪,腰似柳枝,手若柔夷,一對含水的墨瞳之中光華瀲灩。

  正是眼前的這一方天地鑒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宇宙啊,若你當真有靈,可否記下那個玄衣帝王的輝煌和不易,至少讓千年後的後世之人不要再誤解於他、中傷於他……

  下山去往梁父之時,忽然下了一場急雨,趙政便令大家在樹下暫避。

  而有一棵古樹生得尤其茂密,趙政帶著梁兒站在下面避雨,竟然沒有被淋濕分毫。

  他覺得此樹有趣,臨走時還給它取了個名字為“五大夫”。

  五大夫是秦國的爵位名,地位相當之高,高於普通的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被稱為“大夫之尊”。

  如此之名加在一棵樹之上,眾人都覺得一向不苟言笑的皇帝似是偶然動了玩心,定然是心情極好的。

  行至梁父小山時,天色已近黃昏,眾人又提出時辰過晚,可以明日早些再來行“禪”禮。

  可趙政卻認為既然來了,就該一次性解決,何必再多拖一日。

  於是他命人用土築起了方形的祭壇,隆重祭拜之後,命李斯刻石立碑,歌頌功德,以向大地匯報自己的功績,報地之恩。

  如此這般折騰了整整一天,回到行宮時已是夜裡。

  浴殿之中,溫熱的水氣嫋嫋升騰,趙政自身後將梁兒擁住,輕聲道:

  “往後,不得再在室外舞蹈了。”

  “為何?”

  梁兒不解,聲音卻甜美依舊。

  趙政遲疑片刻,徐徐將臉埋入她雪白的頸間,語聲壓得有些低:

  “今日泰山之頂,祭壇之上,你迎風而舞,就仿佛是要乘風歸去一般。那般看著,我……心裡難受……”

  梁兒是不老之身,宋玉將她當作神女。

  他雖清楚他的梁兒不是什麽神女,可今日那般景象,若是梁兒真的就那麽隨風而走,一去不複返了,他該怎麽辦?……

  梁兒心中一緊。

  轉過身來攬住了趙政的腰身,仰面對上那雙深邃好看的眼,柔柔道:

  “政……我對你之情,如海之深,如日之杲,哪怕你趕我,我都不會走,又怎能那般輕易就離你而去呢?”

  趙政將纖長的手指在梁兒如脂一般嫩白的臉頰上輕輕摩挲。

  “梁兒……我只有你……在這世上,我只要你一人便可,所以……永遠也別離開我……不許離開我……”

  他俯下身去癡吻撫愛,用盡全身力氣傳達著自己對懷中女子無盡的眷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