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以往那樣,靠蔭補直接被授與官職的話,難度就非常大了,向范純仁那樣都不一定能夠從國子監中畢業的。
不過,如果只是不想為官的話,倒也不需要這麽痛苦。官家還是過依照原先對於文官的品級蔭補子弟的政策,賜予其子弟相應的寄祿官。
只是食俸祿的話,大宋還是負擔的起得。
第二個建議,是關於明年科舉考試的。
明年,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應該在其之後加開恩科。
在科舉考試當中,殿試的時候,專門選取一些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俊彥。年輕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這些人可以先留在汴梁城中,輪流在六部實習,跟著前輩一邊熟悉部務,一邊向其學習經驗。
州府縣政府無非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央而已。這之後,除了科舉考試的前三名之外,其他人都要經過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的評分。然後,根據評分再授予相應的官職。
現在暫定,這些新進的進士在各部必須呆足三個月,合計也就是一年半。
而禦史台等監察部門也可以在這些學子當中進行考察,對於那些個性秉直,不善於與人交際的進士,也可以在留其在京城呆上半年,考察其是否適合各監察部門。
這些學子被外放到地方以後,要經過縣級、州級,以及轉運使級別的三成歷練,按照文官考核的原則,即便是升遷最快、政績最為優異的官員,也得用上整整九年的時間。
這麽算起來,從考中進士之後,到轉運使級別的官職期滿,加起來也得用整整十一年半。當然,在京城六部之中,也不是每一個部門非得呆上三個月的。
自認為已經熟悉部務的進士,也可以提前申請部務考核。考核的時候會相當嚴格的,為了防止舞弊,部務考試會由禦史台等監察部門出題並考核。
大宋朝這個丞相必起於郡縣,比後來的大明朝那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先進多了。
經過這些年的歷練之後,這些學子當中將來也許能夠成長出寇準和李亢那樣的人物。
十一年之後,升職會京城,那只是最理想的境界,大多數人很難做到。總有人會在縣級、州級乾上兩任之後,才會有可能得到升遷的機會。
所以,將選取進士的年齡限定在三十歲之內,是因為三十歲以上的士子進步空間已經很小了。當然,不選取三十歲以上的學子考中進士,就意味著徹底放棄這些人。
開製科就是為了從這些年齡較大的學子當中在挑選出人才。而這些製科被取中的學子也要在六部實習,不過,他們和進士實習的方法不同,想要到那個部去實習,就先得進行考試,考試合格者才能進入該部進行實習。有本事全部通過六部和禦史台等監察部門的考核的,就有資格和進士享受同等的待遇。
不過,蔡道還建議給一些驚才豔豔的才子一個直達天聽的機會,就是官家親自出題考核,而考核的結果,先得通過官家的認可,再由三司使、禦史中丞以及六部尚書進行投票,如果結果過了半數的話,那麽這名學子還會得到在官家身邊擔任秘書的職位。
這一次,丞相韓縝當然也有權參與投票,可一旦韓縝過世的話,以後朝中六名丞相基本上也就成了擺設了。樞密使也同樣是如此。只要韓忠彥自己不出錯,這個樞密使的位置一直都是他的,他也有權在這件事情上投票,不過,在他之後,樞密使也會變成擺設了。
虛職丞相不得參與政事會議,而樞密使就連正常的軍事會議都不得參與。
而虛職丞相和虛職樞密使都不得兼任六部尚書或者侍郎等實職。
進士在六部實習完之後,基本上都是縣令、縣丞、縣尉和諸州主簿之類的官職,而那些製科生在實習之後,基本按照其實習的部門進行授官,諸如諸州文學、助教、諸縣主簿、磐堡尉之類的輔佐官。
不過,對於進士來說,直接進入六部實習,也只有明年這一屆進士才會享受的優待。到了四年後,前三名才會有這個殊榮。而第二榜進士只能選取三個部門,第三榜進士則只能選取兩個部門,禦史台等監察部門則是部門自己選取,哪怕是狀元也不一定就能夠進去的。
這個時代,個人的壽命畢竟還是太短,像韓縝這樣能夠活到七八十歲的都很少。
這些三十歲以上的士子在地方上要先從輔佐官做起,做得好的話,在從知縣到知州,從知州到轉運使,再從轉運使升遷進入中樞,即便乾得再好,也得比那些正牌的進士要多花花費六年以上的時間。
這樣,既是對這些學子生命的浪費,也是對朝廷資源的浪費。畢竟,大宋朝始終被冗官這個大問題困擾著,而官職始終是有限的,那還不如把這些有限的官職留給那些年輕人去歷練。
至於四十歲以上的考生,原則上即便是製科都不會被錄取的。除非是文學功夫相當好的學子,朝廷就可以將其留下來,參與朝廷編纂圖書或者史書。蔡道還是給他們留了一個當官的機會,這些人呆在京城裡學習官話,學成之後,返鄉在各鄉擔任老師。
蔡道建議在全國各鄉建立學堂,普及文化教育,因為,即便先進的農業技術,光靠口口相傳,效率還是太差。如果,普通百姓都能夠識字的話,將農業技術的書籍編纂成冊,頒行天下的話,肯定會造福萬方的。唯一可慮的就是師資力量的問題,而這些年長的學子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向。
明年科舉考試之後,汴梁城內就會興建一所新的學府,名字叫做大宋皇家師范學院,而那些四十歲以上的學子便是第一批進入其中學習,接受培訓的學員。
將來,如果有人能夠從這個逼格很高的學院中畢業的話,就會被授予鄉文學或者鄉助教這兩個官職。
別看這麽一個小小的官職,雖然不入流,可其也是要領取俸祿的。
不過,同國子監一樣,大宋皇家師范學院也是采取寬進嚴出的政策。誰都可以進入其中進行學習、培訓,可想要輕輕松松地從中畢業,無異於癡人說夢。
這兩個建議,趙煦在聽完後,虛心的接納了。並且,特意將幾位重臣一起召集過來,共同商議此事。不過,這個時候,蔡道已經離開了皇宮。而他的這兩個建議自然也就變成趙煦自己的主意了。
倒不是趙煦貪功,而是蔡道自己退卻了。還是因為他自己的年齡的問題,況且,他如今是個道士,如果向趙煦提得是關於道教的問題,章惇那些人肯定是不會反對的。
可如果知道這兩個建議是蔡道提出來的話,所有人都會反對的。可如果是趙煦自己說出來的話,章惇他們經過冷靜的思考之後,肯定會同意趙煦的這兩個建議,最多每個人再在其中提一提自己的建議,補充和完善一下蔡道建議當中的不足之處。
不過,蔡道還是叮囑趙煦,殿試的時候,一定不能照單全收,會試的時候,可以多錄取一半的學子,而殿試的時候,隻選取一半的人。只有這樣,這些學子才會認清楚,他們自己是誰的門生。
大宋本來好好的科舉考試在仁宗手中幾乎已經徹底被敗壞了,殿試不黜退一個的話,自然會極大的削弱皇家的權威。
蔡道還在私下裡,讓人向趙煦獻上了一條建議,就是廢除范仲淹制定考試制度中,有關於鄉試時,學子必須互保這個條款。
范仲淹出身貧寒,可他在制定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卻制定了這個樣的條款,對於那些貧寒的學子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桎梏。如果,沒有保人的話,貧寒出身的士子是無法參與科舉考試的。
這對於宋真宗那首勸學詩中想要向百姓們表達出的意思截然不同了。發展到最後,又成了之前那樣,朝政機會被韓呂兩姓所佔據。
這名禦史卻是蔡道私底下掌控的,對於七色領組織來說,包括禦史台在內的三個監察機構,是他們在官府當中產生,掩蓋身份的最佳去處。
既能利用身份,借著巡查地方的機會,執行組織內的任務。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