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奸臣世家》第四百三十四 蘇門弟子的遭遇一
看完這幾句詩詞之後,曾肇也不由得由衷歎息,相比於自己的遭遇,這個張耒實在是太慘了,四處飄零不說,官職低微,工錢還少,連家都養不起。

 最起碼,他到了地方上,還是當地的主官。可張耒卻連個八品的知縣一直都當不上,從熙寧六年到元豐八年,他就一直在主簿、縣尉這樣輔官的位置上輾轉後世的河南和安徽各地。

 元豐七年,在宋神宗面前,蔡道本來已經間接的舉薦了他。可等到他歸京之後,卻又遇到了宋神宗病重。

 直到先皇駕崩,他一直都在汴梁城裡等待重新分配官職。

 本來,張耒、連同黃庭堅和晁補之,應該在元祐元年,被范純仁舉薦參加太學學士院考試,被蘇軾一起拔擢授官。

 也許受了蔡道舉薦的影響,也許是受了蘇軾的影響,在這一世,蘇軾早早地就被趕出了京師,而張耒、黃庭堅和晁補之的這一次改變人生的開始居然也沒有生。

 後來,心灰意懶的他,和其他兩個同門一起去杭州投靠他們的老師蘇軾。

 而那個時候的蘇軾並沒有因為被趕出京城而氣餒,想反,受了蔡道在汴梁城開辦蔡氏學堂的啟,他也在杭州城內開辦了蘇氏學堂,便面上延請幾個學生教導自己的幾個兒子,其實,卻是在杭州內大肆教化貧困人家的孩子。他這是打算在杭州城裡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

 如果,蘇軾收的都是文人、富商和當地士紳家的孩子為弟子的話,杭州當地人,甚至是周邊的士紳肯定會對他開辦的蘇氏學堂趨之若鶩的。錢財、地皮、老師,這些都不需要蘇軾操心。

 可偏偏,蘇氏學堂內收的學生都是一些泥腿子們孩子,這就遭到了當地士紳們的極大抵觸。那個時候的蘇軾只是杭州知府,兩浙路轉運使卻由蘇州知府兼任了。這當然是文彥博和呂公著對他的報復。

 蘇氏學堂想要建校,地皮自然不缺,而且當地的士紳們也沒有辦法組織,師資力量,有了張耒等人的加盟,也是無礙的。可建校所需要的錢糧,蘇軾卻是拿不出來的。

 他自己大手大腳,如今還要兼顧著自己的這幾位弟子,他連一成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張耒他們就更加不用指望了。

 眼看著,蘇氏學堂就要胎死腹中。

 蔡道的影響力又一次幫了他們的師徒的大忙。

 先,探知這個消息的杭州金領就毛遂自薦自願當了其中的一個老師,而他也捐獻了一部分啟動資金。他還將這件事上報給了鑽石領。

 七色領組織自建立起,就一直按照蔡道制定的展藍圖,大力在北方展自己的勢力,對於這一點,鑽石領起初是有異議的。所以,在組織展壯大之後,他私下裡派人到南方展,這才現蔡道的當初的決策無疑是極為正確的。

 南方由於佔城稻的原因,百姓能夠在一年中收獲兩季糧食,所以,即便南方的自然災害一點都不比北方少,可百姓們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抵抗災害風險的能力。所以,鑽石領派出展組織的人不但是中上層根本無法展,就連底層的百姓也不願意加入組織。

 華夏人就是這樣,但凡是能夠活下去的,誰又肯遷離自己的祖地呢?

 不過,後來,他還是保留了南方幾個重要城市的據點。天下溺斃孩子的慘劇也不僅僅只是在八閩地區才會生,只不過是八閩地區習以為常,比較普遍而已。沉重的丁口稅壓得百姓們喘不過氣來,因此,有得百姓才會出此下策,而鑽石領交給到南方的這些手下有且只有一個任務,就是買下那些百姓們養不活的孩子。

 而一旦遇到非常大的自然災害,百姓們插標自賣的情況還是不少的,原則上還是隻買孩子。不過,各地的金領也可以將一些平常比較老實的人家先遷移到蔡道在華夏沿海周邊群島建立的基地上面去,考察上幾年。之後,才會將他們再移居到夷洲島上去。

 而幫助蘇軾徹底解決建立蘇氏學堂的人就是蔡道的老相識——金錢。經過元豐八年那件事之後,金錢又和蔡道取得了聯系。有蔡道拿下了太行山主要的入晉通道,又有七色領組織在北方暗中替他和丁有才鋪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這個大胖子已經完全佔據了晉、秦等地的蔗糖交易、河北、山東、和京畿地區也被他瓜分了不少的份額。

 一接到鑽石領的傳信,金錢一聽說能夠和蘇軾結交,就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生意,親自乘船帶著大批的禮物和錢財,前來給這位大文豪助陣,並且,他還準備極力邀請蘇軾的其中一個弟子到自己的家鄉莆田去重新開辦另外一個所學堂。具體叫什麽名字,他都是不那麽在乎。

 金錢到達杭州之後,蘇軾本來並不是太想結交這個滿臉肥油的大商人的,可是,他一聽說這個大胖子是蔡道的同鄉,而且,還和蔡道從小就認識,蔡氏造船廠裡面也有他的股份。這才改變了態度,認真接待了對方。

 這並不是蘇軾勢利,而是他已經受到了李廌的來信,蔡道雖然並不是醫生,也沒有使用任何藥物或者針灸的手段來治療他的小兒子,可自從李廌帶著小蘇遁上山之後,他的小身體的確是在漸漸變好,他也是為了感念蔡道對自己小兒子的恩德罷了。

 後來,一聽說,這個大胖子是聞訊來幫助自己建立蘇氏學堂的,蘇軾也就慨然應允了對方的要求。畢竟,他建立蘇氏學堂的初衷也是為了做善事,並且提高杭州整體的問話水平。

 而蘇軾對於金錢準備延請自己的徒弟到莆田任教這一點, 也是樂見其成的。不過,蘇軾還是向這個大胖子提了一個建議,而不是要求,這個建議就是,在他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讚助他的幾個學生在各自的家鄉也建立這樣的學堂。

 因為,那個時候,文彥博和呂公著其背後有太皇太后撐腰,把持著朝政,這兩人執政能力不見的有多高明。可排除異己、容不得反對意見的態度和作為比司馬光還狠絕。

 所以,張耒他們幾個之前辭官,就是打算在短期之內,不準備在繼續聽任朝廷的隨意調度,在四處當奔波。那樣的話,非但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造福一方的百姓,而且,這還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和那些一直都守護在自己身邊親人們的生命。

 這句話卻是蔡道當初見到張耒之後,曾經試圖點醒他的一句話。...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