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汴梁城裡,就已經有人指出了在資治通鑒這部著作裡,司馬光對於西晉這一段歷史用了很多曲筆,這讓那些一直稱讚這本書的人,全都主動閉上了嘴巴。
在這一點上,司馬光著史的態度跟司馬遷的相去十萬八千裡。
歷史評說,公論沒有自己的祖先重要;
大宋的子民,小命還沒有西夏的一條狗重要。
這兩句謠言仍然還深深印刻在每一個汴梁城百姓的心中。
在資治通鑒中,在歷代的賢人眼中,西晉朝司馬氏中有三個皇室,其本身就一直具有非常大的爭議。
第一個就是被司馬光譽為萬世之君的西晉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
第二個就是自稱為魏國忠臣的司馬孚。
第三個卻是司馬炎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
第二個題目:舉出古往今來,為大臣而大赦天下的例子,並且評論一下,當時司馬光家族為什麽沒有推拒這一非人臣的殊禮,且其功績是否配得上。
實在是太勁爆了,當初高太后放出這道懿旨的時候,朝中居然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反對此事。
他司馬光功勞再高,能比得過蜀漢的諸葛亮嗎?
後主劉禪在諸葛亮病逝之後,也沒有大赦天下。
第三個題目:論西夏國和大宋的關系,當戰還是當和,若和,又應該如何去換取和平。
三道題目出出來之後,在朝野內外揭起了軒然大波。
參與第一天考試的學子們都快難過的哭出來了。
倒不是題目很難,而是這三個題目的爭議實在是太大,一旦這些今天應試的學子選錯了政治方向,很有可能今生都無法中進士了。
不過,有一些抽到乙簽和丙簽的學子卻對抽到甲簽的學子豔羨不已。
這三個題目爭議再大,可聰明人都知道,對於趙煦來說,這三個題目的答案已經是固定的了。
不過,在這個三個題目中,唯一讓人想破了頭也想不到的是,所有的學子們好像還真記不起來,古往今來,有哪一個大臣在死後能夠享受到大赦天下的這個殊榮的。
這個東東不是應該在皇帝死後才會有的嗎?
現在回想起來,話說,太皇太后當年為了吹捧這個司馬光,也真是拚了!
好像先皇駕崩的時候,也沒有大赦過天下吧!
在當年,因為有太皇太后高滔滔在背後強勢撐腰,而文彥博和呂公著把持著朝政。司馬光死得時候,即便真得有人站出來反對這件事,底下人的也聽不見什麽動靜。
其實,元豐八年那場風波之後,第一道題目就已經有了極為公允的答案。關於這一方面,蘇軾和蘇轍都寫了相關的文章來駁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的曲筆。
第三個題目,現在誰還敢在試卷上些可和的答案呀!
第二天,抽到乙簽的學子全都是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來到殿試的現場的。
當他們看到今天策論的題目之後,其面部表情比昨天的學子強不到哪裡去。
甚至有得考生差一點就當場暈了。
策論的題目:論登州阿雲案!
而且,這也是第二天殿試之中唯一的一個題目。
這是要繼續鞭司馬光屍體的節奏啊!
不過,這一次倒好,為了防止有些學子只是在家中閉門讀書,難免有些孤陋寡聞,並不清楚當年這個鬧得沸沸揚揚的驚天大案的始末。趙煦專門讓人將關於這個案子的所有資料都匯集起來,並且還單獨印製成了一本相關的書籍。
這本書中記錄了該案,從相關的縣州府、以至於後來的刑部和大理寺,所有與該案相關的官員,
在本案中所做的判詞和陳述都被記錄在其中。書的扉頁上,寫著這麽一句話,孝道與父綱和夫綱,到底那個重要?
這不是廢話嗎?
即便是再傻的人,也知道應該回答孝道最重要了。
可當年的參與審案的官員,卻全都忽視了這一要點,這裡面也包括以審案公允著稱的蘇頌。如今再回想起來,不得不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而更讓人感到驚悚的是,書的最後,竟然還印著當初在元豐八年散布那句謠言——喪期稚女,守孝沒有買妻的無賴重要。
這句謠言深刻剖析這個案子的關鍵要點,司馬光一直想翻這個案子,根本就是在把孝道玩弄於鼓掌之間。
這件案子在當時牽連非常廣,不過,現在說起來,當年參與過此案的大臣,凡是持斬首論的,不是死,就是貶。
這麽說起來,當時的所謂‘律敕之爭’也就根本站不住腳了。
第二天的殿試結果肯定會好於第一天,因為即便是保守派,甚至是司馬光的擁躉,也不得不在這個案子上,承認司馬光如此的判決是有私心在作祟的。因此,即便是這些人,在對這個案子都給出了公允的答案。
考試結束後,這個題目也迅速流傳到了汴梁城的各個角落。
整個汴梁城的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特別是女子,誰也不想落得阿雲那樣的下場,即便當年那些謠言將司馬光氣得吐了血,導致他直到去世都一直臥病在床,最終阿雲還是躲過了被砍頭的結局,可是,這個可憐的女子還不是被當時的諸位相公們判了流刑。
於是,熱議第三天題目的人就更多了。
有人猜,明日的題目應該是‘鐵釘案’,可立刻就有人反駁道,這個案子當然是有爭議的,不過,就連大奸臣司馬光掌權之後,也不管翻這個案子。當時的爭論歸爭論,一旦有了結局,可想而知,不管是保守派大臣,亦或是變法派大臣,誰也不會再碰這個羅生門了。
有人拿出私人珍藏的那兩張紙,至於之前的那兩幅對聯,即便是有,也沒有人敢展露於人前,那可是牽扯到了如今兩位炙手可熱的兩位當朝大官——蔡京和曾布啊!
福康公主的事情,大概是不會有人說了,至於應該是否給養父守孝之事,爭議太大,何況,司馬光和龐籍雖然是恩尤養父,卻並不是真得養父,龐籍也沒有收過養子。
不過,這件議題反而是應該對范仲淹不利。因為,他當初的確是被朱姓養父收養過,而且,中進士的時候,也是用的朱說這個名字。范仲淹是已經早已逝去的名人,別說是和當今官家,就是和先帝推行的新法也沒有熱河的衝突。
真是難猜啊!
等到第三天,參與當天殿試的學子們,大多數人在昨晚都失眠了,都在絞盡腦汁猜想今日殿試的題目,可她們又哪能猜透小皇帝的心裡呢?
就是當今朝堂上各個部堂大佬們也都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被牽連進考題之中。
答案很快揭曉了。
第三日殿試的題目:極論熙寧新法的得與失!
在出完這個題目之後, 在大殿的禦座上,趙煦很罕見地開口說話了:“諸位學子,朕在你們答題之前有句話要講。當年的熙寧變法,王相公想法雖好,可結果施行的新法大多都是差強人意,有很多新法都是發生在諸位學子的身邊或者本人的身上。
朕要在這裡強調一點,不管你們是讚成新法,而是反對新法,這些都不是今天判定你們是否能夠通過殿試的評判標準。在答卷的時候,朕要送你們八個字,實事求是,言之有物。不能向奸相司馬光那樣,他廢除新法的目的,只是為了反對而發對。從來沒有討論過新法的得失,以及是否對百姓有利。
“陛下,司馬公是否是奸相,可不是由您就能夠定論的。”趙煦話音剛落,就立即有學子站起來駁斥他最後的一句話。
這大殿上還真有不怕死的,居然敢當面頂撞趙煦。
一旁的禁軍一看這種情況,立即衝過去,想要將這個膽大包天的學子抓起來。
“且慢!”趙煦卻在這個時候站起來,出言阻止了禁軍,接著說道:“這位學子說得並沒有錯,是朕一時失言了。朕即便是金口玉言,卻敵不住後世史書的評論。司馬光是不是奸臣,後世自有公論。不過,這位學子,以及其他並不認同朕的學子,在答題的時候,如果還是像說話時這麽空洞的話,肯定是無法通過殿試的。”
“陛下,學生不是太明白,還請陛下為學生解惑,何謂實事求是,又何謂言之有物呢?”看到趙煦居然這麽大度,有一位學子大著膽子站了起來,為了這麽一個問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鳥書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