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雄起中亞》第184章 華紙出世
屈出律這樣的神助攻,那麽就讓其折騰好了。只要不妨礙到自己的發展,也就聽之任之。

當然,如果他不長眼睛,非要和自己作對。那就顧不得什麽,也要讓其付出代價。

這麽想著,這事兒處理起來,倒也簡單。

只是耶律子正的事兒,卻是有些棘手。

一來耶律子正的宗室身份,就使其與大遼皇室,親近了不少。再有這麽些年,耶律子正一直以擁護皇室,擁戴聖上的姿態立於朝堂。使得在外人看來,他就是個忠心耿耿的臣子。

以致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會被人下意識的認為,是以維護皇室利益為目的。

現在他一心與自己的老爹為難!那麽反應到聖上的眼裡,就是自己的老爹心術不正了。

李承績是知道當今聖上的脾性!

最是任人唯親,聽信讒言。不然四代國主打下的基業,也不至於頹敗得如此迅速。

且他爹確實權柄太大了!放在哪個當權者的眼裡,都容易引起猜忌。現在他都有些後悔,將馬合木特拜一派打擊得太狠了。否則,也不至於引起聖上的猜疑。

所以他深知,要扳倒耶律子正這個有皇室護體的宗族,可沒有馬合木特拜那一介商賈來得容易。

二來耶律子正對付他爹的事兒,一直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的。若不是他讓李大義,在各個上得了台面的大遼朝官府邸,安排探子。到了大禍臨頭時,或許都不知道是耶律子正這小人乾的。

就更別說他爹,一直以為耶律子正為人正派了。

也是耶律子正的演技確實不錯。放在後世,不拿個小金人都襯不出他的實力。

不僅在朝堂上,保持慣有的超然世外的態勢。還對他爹干涉皇族內務的事,表現得毫不在意。甚至提出的任何意見,都全盤接受。

這番低調的姿態,很難讓人對他起疑心。

除此以外,還在明面上,刻意與他爹結交。各種場合,都表現得很是熱絡。更別說時不時的,經常來李府坐坐,拉近關系。

即使單獨進宮面聖,也常常打著處理皇族事務的幌子。以他惕隱的身份,也確實無可厚非。

使得短時間內,一般人很難察覺。

盡管這段時間,他爹感覺到聖上對自己的疏遠,回回派系在朝堂上的強硬姿態。但隻以為是南北兩院合並一事,引起回回朝官的拚死一搏。

從而在聖上跟前,說了些詆毀自己的話。

就這事兒,耶律子正還私下裡,偷偷知會過他爹。

於是第一時間,耶律子正的嫌疑,就被撇得乾乾淨淨。這雙簧唱得!一般不了解內情的人,是絕想不到耶律子正是這樣的人。

所以李承績想出手,就必須讓他爹知道,自己知道耶律子正的真面目。並且一直以來,都在關注大遼朝堂。甚至很多朝官的家裡,都被他安插了探子。就連李府,也不例外。

這樣一來,他爹相信是相信了。但心下,絕對會懷疑他的用意和居心。

因為監察大遼百官,可不是一般人能乾的事兒。除了聖上,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權利。李承績卻不僅這麽做的,還貌似做得不錯。

那一旦敗露出來,這罪名就能讓李家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無論如何,李承績都沒這個資格監察百官。

所以只要是個腦子稍稍正常些的人,都會理所當然的生出疑心。

雖然李承績知道,自己的老爹,還是很偏袒自己的。不然他在河中地區這麽鬧騰,大遼那邊哪能不僅不過問,還全力支持。且張鈦銘的事兒,他爹也都聽他,盡力幫襯。

就這些事情,

足以體現出他爹對他的維護。但如果觸犯到他爹的底線的話,就很難說得那麽確定了。

畢竟監察百官這種大逆不道、遺禍滿門的舉動,不是河中地區奪兩三座城池,過家家似的‘關門稱王’能比的。

並且就當前他對他爹的了解來看。大遼的分量,在他爹心中還是很重的。或許稱不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心憂國事,忠於大遼,還是有的。

不然他爹也不會看不得大遼的基業在聖上手中越來越頹敗,而進言獻策,引起聖上不喜。使得這麽些年,他爹一直與聖上關系不親近。

後來居上的馬合木特拜,則借此機會,迎合聖心。從而掌控北樞密院,與其分庭抗禮。

之前他也以為,只要馬合木特拜不在,他爹的地位就穩固了。可現在看來,這只會適得其反。

可事已至此, 他也沒有好的辦法。

就只能盡力解決眼前這個麻煩,讓李府轉危為安。

但現在他的顧慮是,若是他爹知道,他一直對大遼有反心,想要取而代之。說不得,腦門一熱,來個大義滅親。

那他這點基業,也就毀於一旦了。

真到那時候,他肯定哭都沒地兒哭去。

因為李世昌可是他爹,既不能打,又不能罵。置之不理,還會落得個不孝的名頭。自己的名聲,也就此毀於一旦了。

到底他打心眼裡,不願跟大遼一起,成為蒙古人的踏腳石。然後在蒙古人的編排下,成為二等公·民。任何時候,都要低下頭領,曲意逢迎,討好蒙古主子。

這個活法,他還真不如不活。

這樣想著,也就只能暗中幫襯了。

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想想就覺得憋屈。

但為了默默發展,也只能這樣做了。便立即鋪開從蒲華呈上的‘華紙’,磨墨寫信。

這是不久前,工部督作司的工匠們。在李承績的指點下,鑽研數月,實驗上百次,成功研製出並順利投產的。

也是河中之地,造紙技藝還很落後。放眼整個大遼,也高不了多少。紙張不僅粗糙,還脆得很。一個不好,就容易破損。

當然,也不是沒有好一些的紙。但其造價相對較高,售價也相對較貴。一般平民,是享用不起。

不過論最稀有的,還是從宋國傳來的澄心堂紙。其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一些波斯和印度的行商,從海路將其購入。再傳到河中,價格高的離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