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烽火博物館》三百二十三、0式戰鬥機2
說到減重,那可是堀越二郎的拿手好戲。

在“96式”艦載戰鬥機上,他已經乾過了一次。

本著“工匠精神”,設計師們把每一個零件都提出來。

不管它多麽小,只要是在強度允許的范圍內,都盡可能的減弱削薄。

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堀越二郎明確的設計團隊成員。

“對於每一個受力部件,都要盡可能的精確計算其必需的強度最小范圍,重量計算要精確到機身的十萬分之一。”

12試艦載戰鬥機的總量預估為2300公斤,換而言之要精確到23克。

出人意料的是,堀越二郎的第一個目標是竟然是海軍方面的設計規劃。

一直以來,海軍戰鬥機的機身承力部件設定的強度系數是1.8。

也就是說,在最大受力1.8倍時,部件仍能保持不斷裂。

堀越二郎卻認為毫無必要,他把系數改成1.6。

出人意料的是,海軍方面得知此事時,竟然沒有大發雷霆。

也沒有把堀越二郎請到憲兵隊喝茶,順帶聊一聊長久住宿的問題。

得到軍方的默許以後,堀越二郎的膽子越來越大。

本著“有弱的,就不用強的”原則,設計團隊盡可能的將零件減弱削薄。

原來需要10個鉚釘,現在就用8個。

鉚釘的直徑是3.5厘米,那就改成3厘米。

蒙皮厚度是1厘米,那就改成0.8厘米。

這還不算,堀越二郎還把手腳動到機翼上。

翼梁需要支撐機翼的上下蒙皮,這需要相當的強度,降低材料的厚度肯定是不行的。

研發團隊在精確計算以後,在翼梁上開了很多圓孔,以減輕機翼的整體重量。

可就是這樣,重量依舊無法控制在2300公斤。

就在堀越二郎一籌莫展的時候,卻收到一個好消息。

倭國的航空材料取得了新的進步,住友金屬公司研製出了新一代的硬鋁材料。

早在34年前後,倭國國內就能生產“杜拉鋁”。

這在當時稱之為“超鋁合金”,簡稱“SDH”。抗拉強度為45公斤/厘米?。

這時,住友金屬又研發出強度更高的鋁合金,倭國國內稱之為“超超鋁合金”,簡稱“ESD”.抗拉強度可以達到60公斤/厘米?。

堀越二郎立刻將“ESD”用在翼梁上,但他並沒有想到,這種超硬鋁合金的強度確實不錯,但它個很大的缺點“易疲勞,”這在將來惹了很多的麻煩。

但現在,堀越二郎還不知道,為了提高飛行速度,新型飛機放棄了慣用的固定起落架,改用了可收放的單輪起落架,這在倭國戰鬥機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1938年7月11日,“12試艦載戰鬥機”的木製全尺寸模型提交海軍驗收。

試飛員的第一感覺居然是大,此外再沒有其他的意見。

就這樣,“12試艦載戰鬥機”的整體方案順利通過了。

可就在設計團隊轉入原型機制造階段時,海軍又跳出來找事了。

“12試艦載戰鬥機的發動機,必須改用中島飛機公司的榮12式!”

“榮12型”發動機的起飛功率為940馬力,在4200米高度的最大功率950馬力,算起來比“瑞星13型”要好一點。

消息傳來,三菱公司一片嘩然。

整個設計方案是圍繞“瑞星”開發的,現在忽然換一種發動機,這就要對方案做大量的更改。

可是該死的海軍航空本部,卻沒有做出任何的提示,這不是耍猴玩嗎?

堀越二郎的設計團隊,總算對倭國軍方的傲慢,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但為了防止被請到憲兵隊,或者戴上“非國民”的帽子,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

不過,軍方破天荒的做了點讓步。

1、2號原型機可以使用“瑞星”發動機,但在3號機上,無論如何要是用“榮”發動機。

其實,倭國的海軍這一次並沒有選錯。

“榮”系列發動機,可靠性、維護性極佳,輸出功率適中,這保證了“零戰”的飛行性能。

在1942年下半年前,“榮”式發動機都擁有領先優勢,在其後的一年內也沒有落伍。

真正落後是在1943年下半年,究其原因正是倭國海軍高層日趨保守的作風,影響了“零戰”替代機的研發,這暫且不表。

1939年3月18日,“12試艦載戰鬥機”的1號原型機完成。

空機重量為1569.5公斤,比計算值略有超出,但這是加裝了55公斤設備的結果。

可以說,計算和製造已經是相當的準確了。

3月23日,1號機被大卸八塊,搬到了具有悠久歷史的交通工具“牛車”上。

在一路“吱吱嘎嘎”的伴奏下,來到了各務原機場。

隨著一系列的實驗,“12試艦載戰鬥機”確實達到了設計要求,於是獲得了正式的項目代號“A6M1。”

但在接下來的靜力測試中,飛機出現了大問題。

當時的測試手段相當原始,一個是依靠風洞吹風,以檢測高速飛行時會出現的問題。

另一個是用裝滿鉛丸的袋子,堆積在機體上模擬受力狀態,直到部件斷裂為止。

“12式艦載戰鬥機”的尾翼強度充裕,在2.4倍時才發生斷裂。

機體部分就糟糕了,上屈達到0.8倍,蒙皮就開始褶皺變形。1倍時已經不堪重負。

機翼在1.6倍時,會發生嚴重的變形。

而更不堪的是起落架,技術人員把飛機吊掛到40厘米的高度,然後讓其直接落地。

強烈的衝擊力,瞬間就撞斷了左翼起落架根部的翼肋。

在進行修補以後,又進行第二次測驗。

結果同樣糟糕,又有別的翼肋發生斷裂。

這件事情在倭國海軍航空技術廠,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技術人員要求,三菱公司應該再製作一架樣機,進行靜力試驗。

但主持測驗的小谷敏夫大尉予以否決。

“哪裡強度不足就補強哪裡,先把這一架徹底摔爛,拿出一個完整的方案再說。”

就這樣縫縫補補,1940年初,“12式艦載戰鬥機”通過了海軍航空技術廠的測試。

這個時候,項目的編號也改為“A6M2。”

它的性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交付試用之後,也是好評如潮。

三菱公司上下都覺得設計完成,甚至連堀越二郎也接過了“14式局地戰鬥機”專案。

一個突如其來消息,卻打亂了所有人的陣腳。

2號原型機在空中解體,試飛員死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