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不見了。
花了兩天時間,發動幾萬人,將戰場來回梳理了三遍,每具屍體都經過確認,最終還是沒找到徐榮。
曲指可數的俘虜也說不清徐榮的去向,他們只知道徐榮在中軍,身後就是河,應該無路可逃。但潰敗之際只顧著逃命,誰也沒注意他,不知道他去哪兒了。
除了徐榮,張遼也不見蹤影。湍水對岸發現過騎兵,是不是張遼,不好說,有一部分西涼騎兵在河對岸遊弋,徐榮大敗後,他們都逃之夭夭,現在去了哪兒,誰也不清楚,就連秦牧也分辨不清哪些是西涼騎兵留下的痕跡,哪些又是並州騎兵留下的。
徐榮和張遼就像一片雪花,融化了,消失了。
孫策覺得這事很詭異。不會是作孽太多,被老天收了吧?
雖然很不甘心,但孫策也顧不上太多。西涼步卒被斬殺一萬三千余人,騎兵被殺死、燒死兩千余人,還有四五千步騎逃脫,成了散兵余勇,在南陽境內遊蕩。這些人原本就不是什麽良善之輩,現在窮途末路,又沒有將領約束,殺燒搶掠之類的惡行自然難免,如果不及時肅清,對他控制南陽極為不利。
孫策一邊調派人馬分頭追擊大股的西涼潰兵,一邊派人到各縣組織追剿。按照舊製,各郡只有郡治有郡兵,郡以下的縣鄉亭裡都沒有正規部隊,但是有負責治安的亭長、求盜之類的小吏,就連裡都有裡正、監門,把他們組織起來,追捕小股潰兵,或者收集信息,提供線索,也是不小的助力。
這時候就體現出漢代基層制度的優勢。東漢雖然不如西漢尚武,不僅撤銷了都尉,停止了都試,但百姓有權持有普通兵器,只要不是強弩這類武器就行。隨著西涼兵屠城的消息傳遍各縣,百姓同仇敵愾,自發的組織起來追捕潰兵,不斷有好消息傳來。
但孫策並不敢掉以輕心。百姓是百姓,豪強是豪強,人的身份不一樣,考慮事情的思路也不一樣。普通百姓隻想著追殺西涼潰兵,保證自身的安全,豪強們卻可能利用自身的財力招攬西涼人為部曲,壯大自己的實力。為此,他讓閻象行文各縣,嚴令任何人收留西涼潰兵,否則便是南陽公敵,格殺勿論。
杜畿比孫策更激進,親自趕到涅陽,向孫策請令巡視各縣,行使刺史的職能。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威懾力,他要求孫策安排人馬隨行。宗承提出異議,指責杜畿弄權,挾兵自重。孫策對此不以為然,命董聿和秦牧二將統領兩千步騎隨杜畿出行。不僅如此,他還把袁術留下的鼓吹給了杜畿。
宗承識相了閉上了嘴巴。孫策的意思很清楚,杜畿要乾的就是我想乾的,誰反對他,就是反對我。
擊敗徐榮,先後殲滅西涼兵近兩萬,孫策名聲大噪,特別是他為南鄉、順陽死難者復仇的舉動深得人心,比征收豪強土地分給百姓還能佔據道義高地,南陽百姓都支持他,此時此刻,沒有人敢輕易和他翻臉。
趁著這股春風,孫策自然要加大征收豪強土地的力度,盡可能控制更多的土地。杜畿主動任事,他當然要全力支持,總不能讓他親自去辦這種事。整治宛城豪強的行動已經證明了杜畿的能力,現在是該讓他大展拳腳,擴大業務范圍了。
孫策的新年是在新野過的。新野處於湖陽和穰城、涅陽之間,坐擁南陽兩大產糧基地,不僅方便大軍就食,還能為杜畿提供聲援,震懾諸縣豪強。淯水在側,船隻可以暢通無阻地來往於宛城和襄陽之間,物資轉運方便。歷史上,劉備流落到劉表治下的時候,劉表就讓他駐扎在新野,自然是看中了這些便利條件。
不過比起劉備,孫策沒什麽防務負擔。汝南現在在孫堅治下,不會有敵人從汝南來。相反,他倒是很快要去一趟汝南。他承諾過袁權,擊敗徐榮,就去送袁術入土。
暫駐新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黃猗去南郡、江夏這麽久,劉勳等人一直沒有消息來,如果他們不肯稱臣,孫策隨時要南下征討,駐扎在新野也是為了保持軍事壓力,必要時迅速出擊,以免跑來跑去耽誤時間。
省下時間,孫策總結經驗教訓,休整部隊。
前後幾次戰鬥已經證明了講武堂的重要性。訓練有素的基層將領增強了戰鬥力,特別是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也能控制屬下,不至於潰敗。董聿能在面對樊稠的戰鬥中成功詐敗,後來又強勢出擊,為全殲樊稠部立下大功,就得益於他部下大量講武堂出身的都尉、軍侯甚至屯長,沒有這些人的指揮,要在兩軍交戰之際上演一場詐敗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戰後論功行賞,進入講武堂深造就成了一個比賞錢還受歡迎的選擇。孫策趁熱打鐵,特地派人將尹端接到了新野,就地開講,為各級將領分析剛剛結束的這場戰事,加深理解。
與尹端一起來的不僅有尹姁,還有黃承彥父女。講武堂的學生大放異彩的同時,木學堂毫不遜色,武剛車、拋石機、鐵藜棘,都是黃家父女和木學堂匠師的發明創造。除了黃承彥和黃月英之外,匠師莫擇因守武關之功表現突出,被授予輜重營假校尉之職,成為黃承彥的副手。
蔡邕也跟著來了。周瑜不在宛城,邯鄲淳又研究南陽古碑去了,他一個人閑得無聊,乾脆趕到新野來過年,順便搜集一些史料,為以後著史作準備。不過,對這一戰如何評價,他很糾結。從道義上說,徐榮屠城太殘暴,理應譴責,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 徐榮是朝廷平叛的大軍,而孫策正是朝廷要平定的叛逆。該怎麽記,他無法定奪。
最後,孫策給了一個建議:先拋開道義,你就如實記載整個戰役的經過,細節越豐富越好。哪怕以後無法記入正史,你單獨寫一本戰史也行啊。
蔡邕覺得可行,興致勃勃的周旋於各營之間,與參戰的將士聊天,了解戰場經過和細節。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喜事:秦牧的姊姊秦羅在得知黃忠已經娶妻,並且堅決不肯休妻再娶的事實後,不顧閻象和秦牧的反對,親自趕到黃忠家中,征詢了黃忠之妻胡氏的意見,毅然決定嫁給黃忠為妾。
此舉獲得了無數人的稱讚,就連蔡邕都非常欣賞,自薦做主婚人,操持整個婚禮。
正月十五上元節,在胡氏的要求下,黃忠打破常規,以娶妻的禮節迎秦羅,納秦羅為庶妻,數千人到賀,各種禮物堆滿了走廊。
在一片歡騰的氣氛中,新的一年不知不覺的開始了。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