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夫人帶著孩子,袁權立刻意識到有問題。眾目睽睽之下帶妻兒拜見,敘鄉黨之情,不合駱俊的性格。她與楊夫人寒喧了幾句。楊夫人出自烏傷楊家,深知官場慣例,便將情況說了一遍。
這是袁家的事,駱俊只是迫於情面,不得不然。
袁權聽完,面色不變,笑容平和而不失矜持。原來夫人是齧臂楊君的後人,失敬失敬。說起來,你們家原本是河東楊氏一脈,和弘農楊氏本屬同宗吧?
楊夫人哪裡有心思和袁權掰扯這些事情,她現在關心的是丈夫駱俊粉會不會有麻煩。她勉強應了幾句,主動問道:夫人出身袁氏,對那位同宗隱士想必有所了解,他究竟是何等樣人?
袁權莞爾一笑,伸手輕按在楊夫人的手背上。夫人,駱相的處境我感同身受,不過你不必擔心,安心等著就是。
聽了袁權這句話,楊夫人放了心,和袁權說起家長裡短來。得知袁權可能要去吳郡過年,她熱情的介紹起吳會的風土人情,相約到時候一起遊覽太湖。袁權聽了,撫掌而笑。聞弦音而知雅意,駱俊看來也算是承認事實了,要將妻子送往吳郡為質。漢家故事,但凡二千石的官員都要在京師留質,孫策割據之勢已成,但畢竟沒有與朝廷撕破臉,駱俊如果不願意依附,堅決不送質,孫策也不能強求,最多罷免駱俊而已。現在駱俊主動送質,也算是對孫策的支持。
鄉黨畢竟是鄉黨,他們應該不會反對孫家鼎立新朝。說不定這位楊夫人也起了作用,烏傷楊家仕途不順,對朝廷早就失望,甚至有些怨恨,她如果勸駱俊支持孫策,袁權一點也不覺得意外。看來駱俊帶妻兒來見,不僅僅是迫於人情,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孫策與駱俊談了一會兒,主要涉及陳國的安排。擊退袁紹後,陳國已經成為孫策的內郡,九江廬江就更不用說了,再讓程普吳景這樣的將領擔任太守意義不大,孫策有意將他們調到前線,另換其他人鎮守九江廬江,以屯田生產為主要任務。這兩個郡近山澤,山賊水盜也不少,不能用完全不通軍事的人,孫策就想到了駱俊。駱俊有一定的軍事經驗,讓他去廬江應該能勝任。
駱俊欣然同意。揚州是孫策的本州,也是孫策的根基,孫策調他去廬江,既是對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忠誠的認可。
孫策又問了一些陳國的情況,尤其是問到了人才。駱俊心領神會,這是給他推薦親朋好友的機會,自然不能放過,當下提了幾個人名。孫策讓人記下,以後相機錄用。
駱俊之後,孫策又6續見了一些人,有些人見過就離開了,有些人卻被他留了下來,他雖然沒有郭嘉那樣的家傳,但是人見得多了,對方是真的來拜見他,還是想看熱鬧,他還是分得清的。對於後者,就算他不留,這些人也會找借口賴著不走,既然如此,不如主動留他們看戲。
半天時間後,甲板上還剩下三十多人,袁敘袁遺也在其中,等著孫策的接見。孫策振衣而起,對駱俊說道:駱相安坐,我稍去便來,待會兒接著說話。
駱俊心知肚明,拱手還禮。將軍自便。
孫策轉身下了飛廬,駱俊雖然重新落座,卻豎起了耳朵,凝神靜聽。艙內的袁權楊夫人也默契的閉上了嘴巴,傾聽外面的動靜。孫策一步步下了樓,來到甲板上,含笑拱手施禮。
二位久等了。
袁遺袁敘互相看了一眼,心裡有種不妙的感覺。他們和袁術平輩,是袁權袁耀的叔輩,自然也是孫策的叔輩,這次來迎孫策,孫策讓他們與眾人一起在甲板上站了半天,袁權也沒露面,他們還以為孫策沒認出他們來,一時疏忽,現在才知道似乎並不是這麽回事。
我等閑人,不比將軍日理萬機,等一等也無妨,正好觀賞觀賞將軍的威武。
孫策笑笑,不理袁敘的暗諷。他看了一眼周圍的人,看到了冷漠,看到了畏懼,也看到了不屑和無奈。這些人至少有一半是來求情的,還有一半是來見證的,如果他拒絕袁敘袁遺的說情,他們就負責傳播,利用輿論來迫使他讓步。
不長進啊,現在都什麽形勢了,主持月旦評的許劭都被我罵得背井離鄉了,你們沉迷於那一套風評論士的手法,丟不丟人?打輿論戰,你們這種口頭傳播乾得過我的印書機麽?
不知二位枉尊屈就,有何指教?
袁敘拱拱手,微微欠身。將軍言重了,指教不敢當,只是受鄉梓所托,向將軍進言。
哪位鄉梓,是汝陽那位閉門不出十余年的袁閎?
袁敘張了張嘴,有些訕訕。孫策直接指名道姓,這是根本沒把袁閎放在眼裡的征兆啊,那用袁閎的名義來求情還有意義嗎?他身邊的人也不安起來,有人眼中閃出狠厲之色,朗聲說道:孫將軍,論親,夏甫先生是袁將軍族兄,也是將軍的長輩。論德,夏甫先生學問淵博,德行鄉裡所重。於情於理,將軍都該有點敬意,直呼其名似乎不妥,有失禮之嫌。
孫策循身看去,見是一個頭戴儒冠,身穿儒衫的老者,大約六十左右。
敢問足下是
汝陽周恂。老者傲然道:區區賤名,不足以汙尊耳,將軍可能沒聽說過我。
的確沒聽說過。孫策笑笑。恕在下孤陋寡聞,不知道足下有什麽樣的德業,能否指教一二,讓我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老者的笑容頓時僵住了,尷尬無比。 袁敘見狀,連忙打圓場,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公信先生是汝陽周氏家主,五經縱橫周宣光之後也。
原來是汝陽周氏。孫策點點頭。袁權向他介紹過,汝陽兩大姓:袁氏周氏。袁氏以四世三公著稱,周氏則以學問著稱,周舉的父親周防是大儒,善古文尚書,撰《尚書雜記》三十二篇,四十萬言,周舉(周宣光)本人更是號稱五經縱橫,官至九卿。不過周舉的兒子周勰年輕時正是跋扈將軍梁冀當政,聞周勰之名,多次征召,周勰不肯屈從,甘心隱居,周家從此就脫離了官場,影響式微,只剩下一點先人遺澤了。
周家六代單傳,周恂既然在這裡,說明周氏沒有族人牽涉其中,他來趟這渾水,是真的仗義直言,還是想蹭熱點求名?
既然是五經縱橫周宣光之後,足下剛才又說到親與德,敢問足下,當袁將軍不幸,子女奉梓返鄉時,這位袁夏甫先生可曾有一言安慰,可曾有一飯之賜?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