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驛山。
陶商下了車,抬頭看了一眼山坡上的嬌俏身影,松了一口氣。他讓隨從在山下等著,自己拾步登山。天氣回暖,前兩天剛剛下了一場春雨,原本枯黃的山坡迅速披上了綠裝,多了幾分生氣。幾朵野花在路邊的草叢中悄悄綻放,雖不起眼,卻透著無盡生機。
陶商的心情莫名的好了些,他且看且行,還在一叢野花前駐足欣賞了片刻,好半天才來到甘梅面前,含笑致意。“妹妹安好,這個新年過得不錯吧,聽說你進了孫家祠堂?”
甘梅一襲深綠色的春衫,更襯得膚白如玉。她巧笑嫣然,欠身施禮。“托阿兄的福,還算不錯。只是我進入徐州這麽久,直到現在才見到阿兄,阿兄這地主之誼可是有所欠缺。”
陶商苦笑。孫策進入徐州快兩個月了,但一直在廣陵、下邳境內,沒有進入東海,名義上說是廣陵、下邳還有一些叛亂未平,需要進一步肅清,可他心裡卻有另外的想法。當初他父親陶謙臨終時,將徐州一分為二,南部的廣陵、下邳歸陶應,附孫策,北部的琅琊、東海歸他,附袁紹,兩面下注。計劃不錯,但他沒想到事情的變化會這麽快,沒到一年時間,袁紹官渡大敗,居然傷重不治,陶謙的計劃也徹底破產。
這讓他的處境變得極為尷尬。袁紹死了,袁熙被沈友擊退,黃河以南的大半個青州都被沈友奪了,琅琊、東海自然也不例外。但孫策一直沒有明確對他的處理,如今到了徐州也遲遲沒有進入東海境。他不知道孫策在想什麽,生怕一來就被孫策扣住,所以一直在觀望,直到甘梅發出邀請。
“妹妹就不用取笑我了。我的處境,你應該很清楚,不是不肯來,是不敢來。”
“怕將軍殺你?”
陶商自嘲地笑笑。“我可不就只剩一條命了。”
“那你就不用擔心了。”甘梅掩唇而笑。“將軍體諒姑父的一片苦心,也知道你的無奈,並無追究之意,你這徐州刺史還可以繼續做下去。”
陶商訝異地看著甘梅。“我還能繼承做徐州刺史?”
“當然,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姑息養奸了。”甘梅頓了頓,又道:“淮浦陳氏的事,你知道了吧?”
陶商點點頭。“知道,我的門檻都快被人踩爛了,所以我躲出來了。”他有點明白孫策的意思了。淮浦陳氏是徐州數得上的大族,陳珪的叔祖父陳亶官至廣漢太守,叔父陳球官至太尉,陳珪本人官至沛相,連續三代二千石,還出過三公,這樣的家族在徐州屈指可數,影響力非同小可,居然被滅了門,整個徐州的世家都震動了。如果這個就叫不姑息養奸,那他這個刺史就等於會在柴堆上,隨時可能引火燒身。
陳氏被滅門的消息傳到東海,群情激奮,不少人鼓動他與孫策為敵,發兵響應袁譚,阻止孫策進入東海郡。陶商雖然不是什麽能臣,卻也不傻。他才不相信那些人呢,他們是擔心步陳氏後塵,被孫策鏟除,可不是為了他。他當然也沒必要為了這些人和孫策叫陣,這不是自尋死路麽。
袁譚是孫策的俘虜,他能打得過孫策?
“我能力有限,恐怕難孚重任。”
“那你有什麽計劃,卸去徐州刺史,離開徐州?”
陶商不吭聲。他當然不甘心,這是父親陶謙留給他的基業,總不能三年喪期未滿就丟了。他是長子,不能像弟弟陶應那樣灑脫。如果可以放棄,他也不會這麽糾結了。
見陶商沉默,甘梅說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勉力做滿一任吧。然後是留任還是調任,再依形勢而定。將軍知道你有難處,為你安排了幾個助手,你不用太操心。這幾年,他會長駐青徐,有什麽事,他會為你撐腰的。”
陶商嘴裡發苦,點了點頭。他這個徐州刺史還可以繼續做,但只剩一個名義,還是孫策給父親留下的一點體面。不過事到如今,他也不能指望太多,做完這一任,喪期也滿了,想必父親也能理解。
見陶商應了,甘梅也放下了一個負擔。她笑道:“聽說將軍當初曾在這裡與劉和大戰,你能不能為我講講那場戰事,讓我也能想象一下將軍當年的風采?”
“敢不從命。不過我只是聽仲允說過,並沒有親身參與。”陶商環顧四周,看看泛著春綠的山峰,講起了一年多前的那場戰事。
——
孫策設宴接待陶商,雙方把酒言歡,其樂融融,看不出一點芥蒂。見陶商如此坦然,孫策也放了心。雖說陶商沒什麽反抗的實力,但他真要不配合,或者掛印而去,畢竟臉上不好看。陶謙和孫堅是同僚,後來又是盟友,陶謙剛死了一年多,他就強奪徐州,難免會讓人非議,有絕情之嫌。
他遲遲沒有直接和陶商聯絡,就是這個原因。做足了勢,讓陶商感覺到壓力,然後再讓甘梅出面邀請說和,溝通意見,維持表面上的和諧,不讓任何人找到把柄。至於實際權力,他早有安排,徐州四郡國的守相和郡尉都換上自己人,就連刺史府都掌握在呂岱手中,陶商安安穩穩做個傀儡,渡過權力交接期。
第二天, 陶商帶著呂岱返回東海,安排迎接孫策的相關事宜。
孫策又在下邳停留了幾天。在這幾天時間內,劉成發布公告,通報了陳氏被滅門的原委,將陳氏與袁紹、劉和等人勾結的事詳詳細細地解說了一遍。對林雨誤判形勢,殺戮過重的事也沒有隱諱,原原本本的道來。孫策隨即讓陶商以安東將軍、徐州刺史的名義下達公文,宣布對林雨的處罰,並警告境內所有文武官員,要分清敵我矛盾,不得以貪殘好殺為能。
與此同時,孫策以都督八州軍事的身份發布招賢令,在徐州辟除掾吏。
隨著公文陸續送達各鄉裡,越來越多的百姓了解到了詳情,也感受到了孫策的誠意。淮浦陳氏的悲劇只是茶余飯後的談資,除了少部分人兔死狐悲,大部分人並沒有太真切的感受,相反,孫策推行新政的決定讓他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三月中,大批糧食、耕牛、農具送到徐州境內,陳氏漸漸被人遺忘,春耕開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