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小霸王》第二千二百八十八章 舍,就是得
  孫策清楚盛憲的心思,但他沒有嫌棄,反倒有些惋惜。

  毋庸置疑,盛憲有才,這一點從他整理的《論衡》可以看得出來——雖說有不少瑕疵,但那些更多的是派系之爭,不是他本人學力不夠。他也有氣節,不是天生就喜歡這種逢迎之事,否則也不會等到現在。但他反應太慢,固步自封,這麽久了,都沒意識到他的用意,還大費周章地來獻祥瑞。

  陸康就不會這麽做。

  從另一個角度說,虞翻對鄉黨的照顧不夠,會稽人有點著急了,只能赤膊上陣。

  孫策把玩著玉器,似笑非笑。

  盛憲、賀輔心中不安,又不敢問,只能耐著性子,陪著笑,等孫策說話。孫策的反應不如預期,是反應慢,沒意識到祥瑞背後的意義,還是有另外的原因,他們並不清楚。

  他們和孫策的接觸有限,對孫策的了解也不多。

  孫策沉吟良久,抬起頭,見盛憲、賀輔乾坐著,神情惶惶,額頭全是汗,一拍額頭。“失禮,失禮,孤一時疏忽,還請二位見諒。”隨即叫來步練師,讓她上茶點果品。步練師早就準備好了,很快布置妥當。東西很簡單,一壺茶,兩件點心,兩件乾果。孫策熱情地招呼道:“二位星夜前來,怕是還沒用餐,孤讓人準備,你們先稍微用點。”又命步練師去為二人準備些吃食。

  盛賀二人這才松了一口氣,露出笑容,捧起茶呷了一口,點心、乾果卻沒動。雖然他們餓得前心貼後背,可是在孫策面前吃東西不雅,他們寧願餓著也不丟這個人,反正孫策已經安排人準備飯,再忍一會兒就是了。

  孫策放下玉器,十指交叉,置於腹前。“盛君學問,孤是很佩服的,《論衡》已成名著,風靡天下,盛君是有功之人,也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只可惜孤軍務繁忙,最近難得有機會來會稽,當面請教的機會不多,實在是憾事。”

  盛憲心中歡喜,連忙謙虛了幾句。“大王謬讚,愧不敢當。《論衡》風靡,一是王仲任的見識卓然,二是大王慧眼識珠,三是會稽諸賢用心,憲只不過適逢其會而已,不敢居功。”

  “盛君虛懷若谷,令人敬佩。不過孤忝為江東之主,不能見賢而不思齊。孤最近有個想法,想建一翰林院,聚天下精通文章翰墨之賢才於一處,做些能傳之後世的大事,不知盛君可願屈就。”

  “翰林院?”盛憲品味了一番,立刻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從翰林二個字就能知道這大概是個什麽樣的職務,再加上孫策的介紹,這個翰林院必然是頂級學者的聚集之處,能夠躋身其中便是莫大的榮耀。身為會稽郡學祭酒,他如果不能名列其中,那才是丟臉的事。

  “大王錯愛,令臣誠惶誠恐,隻擔心學識淺薄,辜負大王。”

  孫策笑笑,又寒喧了幾句,便算是定了。“盛君不僅善治學,更善育才,伯平(沈直)這幾年勤於政事,練兵有方,地方安定,官聲甚佳。”

  盛憲大喜。這幾年看著沈友步步高升,成為一方諸侯,女婿沈直早就急了。如今孫策親自認可了沈直的政績,看來升遷有望,可以向女兒交待了。當初憑一篇文章讓沈直入仕,如今又借著獻祥瑞幫沈直升官,自己也算對得起女兒、女婿了。

  見盛憲進翰林院,沈直升官,賀輔也心動不已,看來這次獻祥瑞獻對了,收獲絕對不會小。別的不說,兒子賀齊很可能要升官。他心跳加速,臉上卻不能露出一絲半毫,忍得很辛苦。

  “賀君最近可曾收到公苗家書?”

  賀輔適時地露出笑容。“蒙大王不棄,犬子得以為大王爪牙,隨周督出征益州,前些天剛有家書來報平安,雖未提及戰事,字裡行間的心情倒還算平和,想來還算順利。”

  “公苗是將才,益州不足以施展手腳,眼下只是練練手而已,估計連汗都不用出的。公苗謹慎,賀君可能還不知道他的戰績,孤卻對他奪取鄨縣的戰事很是欣賞。”

  賀輔當然知道賀齊的戰績,可是當著盛憲的面,聽孫策誇耀兒子的戰功,他還是很開心。況且孫策也說了,賀齊是將才,益州只是練手,顯然將來是要重用的。既然如此,他就不用急了。

  孫策又和賀輔商量,他計劃分割會稽——其實不僅是會稽,豫章的轄區也太大,管理困難,有必要進行分割,揚州刺史高柔已經配合首相張紘制定方案,只是還沒有公布而已——希望找一個熟悉風土人情,又有足夠閱歷的人擔任太守,問賀輔有沒有信心。

  賀輔當然願意。由一個六百石的縣令一躍而為二千石的太守,而且會稽南部這幾年發展得很快,後勁很足,設郡後很容易取得政績,傻子才會拒絕。

  孫策隨即又對盛憲、賀輔說,這些年連續征戰,花費很大,江東諸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從兵員到錢糧都負擔了不少,他非常感激。如今幽冀平定,戰事告一段落,他打算暫緩一兩年,與民休息。

  盛憲、賀輔明白,他們為會稽爭取利益的目的也達到了,這一次公利兼顧,收獲頗豐。兩人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興致卻是高漲,高談闊論了一番,這才退下用餐。

  送走盛賀二人,孫策命步練師開了窗。晚風吹了進來,吹散了艙內的濁氣,帶來了一絲清涼。孫策握著那隻玉器,就著燈光細細端詳,心情卻有些自嘲。明知這是謊言,他卻不能戳破,真是無奈。好在盛憲進翰林院,賀輔轉新郡太守都是之前就計劃好的,現在給他們不過是提前幾天。

  祥瑞這件事到此為止,他不會再提。此風不可漲,冷處理是目前最好的辦法。盛憲、賀輔都是聰明人,他們很快就會明白這一點。

  步練師收拾了案上的茶點,端來一杯新茶,輕輕地放在孫策面前。

  ——

  十二月初,孫策回到建業。

  張紘、虞翻等人出城迎接,寒喧見禮後,齊聚艙中,抓緊時間討論修改後的草案。有了孫策給出的初步意見作為基礎,這件事就可以當面談了。

  經過研究,初步確定以獨斷方案為主。在提出三個方案的時候,他們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雖然希望孫策能夠采取共和甚至垂拱的方案,但理智告訴他們不能急於求成,眼下能實行獨斷方案已經是向前邁了一大步,如果實施效果良好,將來再逐步推進到共和、垂拱還是有可能的。

  況且獨斷還有一個前提:兼聽,換句話說,孫策接受了大臣充分議政的前提,只是將決斷權保留在自己手中而已。兼聽而獨斷,這本身就是開明君主的標志。

  根據孫策的要求,張紘等人同意兵權歸內朝,並設樞密院進行統領,主要人員分成兩類:一是由軍師祭酒為首的軍師、參軍,二是各地的戰區督及高級將領,具體而言,就是指揮常備兵的職業將領。

  為此,他們對兵製進行了改革,將士卒分為郡國兵和常備兵兩類:郡國兵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製,適齡男子、女子都在征召之列,接受軍事訓練,其中的精銳充任郡兵,由郡尉、縣尉指揮,在本地戍守,負責當地的治安,為期三年,三年之後退役,成為後備役。常備兵從郡國兵中進行挑選,成為職業兵,主要負責京師、邊疆及重要戰略區域的戍守,萬人為一部,由樞密院派遣將領指揮。

  根據初步核算,目前需要常備兵約十五萬人。收復關西後,可能會增加到二十萬左右。郡國兵根據郡國人口、疆域設置,或多或少,由太尉府統一調度,但不得使用四石弩以上的重型武器,不配備高規格的甲胄,只有接受樞密院指定將領指揮時, 被征召到外郡執行作戰任務,才能配備相應的武器。

  此外,設翰林院,選學者名士充任,掌文史翰墨,修著國史;又設國是院,選致仕宿將老臣及宗室充任,參議政務,其中宗室比例不高於三分之二,不低於三分之一。

  孫策原則上接受了這個方案,最後提出了兩點:一是后宮規模隻增加一人,一皇后,十二夫人,以合於太陰之數,不常滿,以明天道尚闕,不求盈滿。二是皇室開支佔國家財政收入的比例只能減,不能增,爭取在三十年內由三成降到兩成,百年內減至一成。

  張紘等人喜出望外。他們雖然早就預料到孫策會再做一些讓步,卻沒想到孫策的讓步會這麽大。

  張紘出列,鄭重其事地向孫策行了一禮。“大王英明,後世子孫若能依大王之志不改,大吳必然國祚綿長,不讓三代。”

  虞翻等人也紛紛起身,附和張紘所言。荀彧也不例外,他感慨萬千。皇室開支向來是財政不足的痼疾之一,其影響足以與軍費開支比肩。如果真能將皇室開支降至國家財政收入的一成,皇室就不會再成為財政負擔,天下也不再僅僅是家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孫吳國祚豈止不讓三代,簡直可以延續萬年。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