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瑞老早就知道莊言新書的事情,前段時間一直在關注著,沒想到卻錯過了首日發售的時間。
在網上點開了《老人與海》,段奇瑞不自覺地撇起了嘴,“這個莊子言,又是連個簡介和前言都沒有。”
沒有簡介沒有前言也沒有序,上來就是正文,讓人看了感覺非常奇怪。
但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的前兩本書就是這樣的,這快已經成為他的風格了。
到現在為止,他的書唯一有簡介這些東西的還是《活著》,當時序言還是找蔡元培他們來寫的,份量非常重。
今時今日的莊言,想要找誰來給他作序都能找得到的,但是他卻偏偏一個都不找。
這個事情之前於海和王立健還曾找莊言談過,畢竟他們從書籍銷售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不過當時莊言拒絕了,隻說如果以後有其他情況,可以考慮加上序言,不過也只能是自序。
雖然沒有簡介有些怪怪的,但是並不會影響到閱讀。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有逮到……”
一句話就點出了主角以及主角的身份,還有他的處境。
再往後一段,描述了老人的外表,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漁夫形象。
段奇瑞點了點頭,簡潔明了的敘述風格讓他想起了《活著》,兩本書都有一種“作者認識的詞語不多”的感覺。
而且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更加強烈一點,讓人讀起來像是看新聞一樣。
段奇瑞卻不知道,他的感覺是非常對的,海明威本來就是一個新聞記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新聞式寫作,不求優美,只求準確簡練。
莊言的《活著》之前之所以能夠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莊言這種簡練的敘述風格。跟如今文壇浮誇躁動的文學氣息完全不同。
當然了,一本書的敘述手法簡練並不能成為這本書優秀的原因,最關鍵地還是要看作者是不是能夠用簡練的語言來寫出動人的故事。
很明顯的,《活著》做到了,而這本《老人與海》還要看看才知道。
繼續往下讀,故事到了老人上岸和小男孩的一些互動,還有一些關於棒球聯盟的事情。看到這裡,這本書已經過去三分之一,確實沒有什麽精彩的地方。
不過到了後面有魚上鉤的時候,段奇瑞來了一點興趣,但是也不過是對這條魚的興趣而已。
他倒是希望這條魚很大,也希望老人能把他弄上來。
但是這種希望在隨後的閱讀中就被他拋之腦後了,因為他看到了老人的鬥爭。
與一條大魚以及一群鯊魚的鬥爭,這些爭鬥的場面並不是十分精彩,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無聊。
沒有驚天動地的戰鬥場面,大部分不過是老人的自言自語還有內心獨白,更多的是跟這些魚的消耗戰。
甚至有的地方段奇瑞覺得這個老頭子的神智有些不正常,因為他的自言自語確實是有些多了,相對於他這麽一個沉默寡言的老頭而言,他的話實在是有些多了。
但是雖然話多,他的每句話卻都不會太長,是一個語言簡練的老人,一個話多但是簡練的老頭子,一個矛盾的存在。
不過段奇瑞從老人的這些自言自語中體會到了更多的東西,那就是對失敗的懼怕。
或者說是“懼怕”不太準確,更應該是一種擔心。
老人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捕到魚,再這樣下去他連最基本的生活都要保證不了了。現在忽然上鉤了這麽大的一條魚,他的內心是複雜的,而這種複雜的情緒,
由這些內心獨白與自言自語來表現,卻是剛剛好。大魚上鉤,代表了生活的希望,但是這條大魚,卻隨時都可能失去。只要是個正常人,在這個時候都會表現出患得患失的情緒。
無疑,老人也是個正常人,他勇敢,堅毅,卻也擔心失敗。他會在自己無計可施的時候想到“但願那個孩子在就好了”。
他是簡簡單單地需要一個幫手麽?當然並不是,他需要的是一個伴,來分享自己的心情,不論是期盼或者是擔憂。
一個人的內心再強大,也不能裝得下所有的情緒,如果非要裝,總有一天會爆炸。
看到這一段,段奇瑞想到了自己的事情。
當年他才十幾歲就披上了軍裝,跟著部隊南下北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計其數。
在軍隊裡面,最怕的不是生死,而是在看了生死之後的那種無處發泄的感覺。如果那個時候沒有班長還有連長來拍著他的肩膀叫他堅強,或許他真的會瘋掉。
而當段奇瑞看到那句“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瞳孔忽然一縮,爆發出異樣的光彩。
這句話真的擊入到了他的內心,人真的不可以被打敗麽?當然是不可能的,不管對於誰來說,失敗都是常態。但是不可以被打敗又是一種抗爭的心態,就如同士可殺不可辱。
但是相對於士可殺不可辱,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又多了一些其他的東西。不僅僅關乎於榮譽,同樣關乎於命運。
段奇瑞心裡又想,失敗的定義也並不是固定的,有的失敗也並不妨礙成功。
故事的最後,老人失敗了,隻拖回來一條白骨。
但是他又是成功的,因為他沒有放棄自己。
他是個平凡人,像常人一樣擔心失敗,渴望成功,但是他又異於常人,像個英雄。他堅韌不拔,面對困難不會放棄,他會高呼“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形容他是英雄,段奇瑞覺得不太貼切,他更願意稱其為老兵。
在段奇瑞看來,老人身上的這股子氣質,正是一個老兵該有的品質。
也正因為有許許多多擁有這種氣質的老兵存在,激勵著無數在戰爭中可能迷茫的將士們,支撐著他們繼續前進不倒下去,他們才能最終獲得勝利。